当前位置:主页 > 理工论文 > 化学工业论文 >

氧气浓度和材料特性对热塑性聚氨酯材料火灾烟气毒性影响研究

发布时间:2020-06-27 21:42
【摘要】:聚氨酯具有非常多的优良特点,比如耐磨性能好、耐低温性能强等,因此被广泛应于汽车行业、建筑行业和医疗用品行业等领域。但聚氨酯在燃烧时十分危险,其会释放出许多热量,以及一氧化碳(CO)、氰化氢(HCN)、氯化氢(HC1)等有毒有害气体。前人对于火灾烟气毒性研究主要集中于CO和C02,对于HCN等毒性气体和各毒性气体之间的相互作用研究较少。同时,前人进行了阻燃剂对聚氨酯材料的影响研究,但主要集中在了单组份阻燃剂对于火灾烟气毒性释放的影响。此外,前人在研究中发现了氧气对于材料燃烧的重要性,但对于火灾烟气毒性气体随氧气浓度变化的规律和机理研究较少,且实验中选取的氧气浓度也不连续。本文开展了一系列火灾烟气毒性实验,重点研究了氧气浓度变化、材料特性改变对于热塑性聚氨酯材料的火灾烟气毒性产物释放影响,最后利用层次分析法(AHP)对热塑性聚氨酯及其复合材料进行了火灾危险性的综合评价。首先,通过改变氧气浓度对热塑性聚氨酯(TPU)的热解行为进行研究。氧气使得TPU达到其分解速率峰值的温度提前,表明由于氧气增加使得TPU的热稳定性下降。当氧气浓度超过3 0%时,TPU的燃烧占据主导地位。随着氧气浓度上升,Ea值增大,在15%氧气浓度之后,Ea值随着氧气浓度继续上升而下降。HCN在TPU燃烧过程中持续释放,受氧气浓度影响不大。CO释放的最大值随着氧气浓度的上升而增加,可能是因为O2一方面用于TPU的燃烧,另一方面用于CO的氧化。随着氧气浓度的上升,氧气不断地用于TPU燃烧,成为主要消耗途径,因此CO的释放也增加。其次,通过聚磷酸铵(APP)、氢氧化铝(ATH)和纳米蒙脱土(MMT)按照不同比例组合成三组阻燃添加剂,包括APP-ATH,APP-MMT和APP-ATH-MMT,将不同添加剂分别加入到TPU中以降低其毒性。通过对热塑性聚氨酯及其复合材料进行热解气体分析,APP、ATH和MMT三者加强了TPU向异氰酸酯的转化过程,因此CO和CO2产量降低,用于CO转化为CO2的O2也减少,对应O2消耗量也减少。进行FED计算,发现对于每组毒性气体而言,APP-ATH组样品的毒性降低主要是由于CO和HCN的释放,MMT的加入能够帮助降低CO的释放。超过50%的FED值是由HCN的毒性引起的,说明在TPU的火灾烟气中HCN的毒性起着重要作用。最后,基于层次分析法(AHP)综合评价三类热塑性聚氨酯及其复合材料的火灾危险性。本文中,将HCN浓度作为特殊毒性危害指标,CO和CO2浓度作为一般毒性危害指标,将热释放速率峰值(PHRR)、平均热释放速率(HRR)、总热释放量(THR)作为热危害指标,将产烟速率峰值(SPR)作为烟危害指标,综合定量评价了热塑性聚氨酯及其复合材料的火灾危险性大小。其中,聚磷酸按(APP)能够强有力的减少热量释放,聚磷酸铵(ATH)、氢氧化铝(ATH)和蒙脱土(MMT)三者加强了热塑性聚氨酯向异氰酸酯的转化过程,使得CO和CO2产率降低。实验结果说明了综合热、烟、毒三个层次来降低聚合物材料火灾危险性是可行的。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TQ323.8
【图文】:

联用仪,热重,红外,热分解


3.3实验结果及讨论逡逑3.3.1热稳定性和残留物分析逡逑对20°C/minTPU颗粒在氮气气氛下的TGA数据进行分析,如图3.2所示,逡逑在此图基础上对最初始分解温度Tjwt%邋(质量损失为5%时的温度)、T!(第一次逡逑达到热分解速率峰值时的温度)和T2邋(第二次达到热分解速率峰值时的温度)的逡逑定义进行阐述。逡逑20逡逑

加热速率,热塑性聚氨酯,氮气气氛,热重


逡逑图3.1实验用热重红外联用仪逡逑实验的样品为市场购入的TPU塑料,统一切割成10mg左右的小颗粒,不逡逑再做进一步处理。样品详细信息如表3.1所示。逡逑逦表3.1样品详细信息表逦逡逑样品名称逦生产商逦密度(g/cm3)邋熔点逡逑TPU邋(热塑性聚氨酯)逦东莞朗格塑料有限公司逦L17逦73。。逡逑3.2.2实验过程逡逑实验前,先将TPU颗粒放至烘干机中,在80°C下烘干12邋h,取出待用。将逡逑大约lOmgTPU颗粒放入坩埚中,加热范围为30-700°C,加热速率分别为10,20,逡逑30°C/min。氧浓度范围为邋0%,邋5%,10%,15%,21%邋(空气),30%,邋50%和邋70%,逡逑进气流量为45邋ml/rnin。为了避免气相产物凝结,不锈钢传送管和气体箱加热维逡逑持在180°C。逡逑3.3实验结果及讨论逡逑3.3.1热稳定性和残留物分析逡逑对20°C/minTPU颗粒在氮气气氛下的TGA数据进行分析,如图3.2所示,逡逑在此图基础上对最初始分解温度Tjwt%邋(质量损失为5%时的温度)、T!(第一次逡逑达到热分解速率峰值时的温度)和T2邋(第二次达到热分解速率峰值时的温度)的逡逑定义进行阐述。逡逑20逡逑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天田;;3D打印热塑性聚氨酯[J];橡胶参考资料;2018年01期

2 ;热塑性聚氨酯推动汽车配件的运输方式变革[J];塑料科技;2017年04期

3 刘鑫;裴须强;张军营;程珏;;以二聚醇为软段的热塑性聚氨酯的制备及性能研究[J];粘接;2017年07期

4 ;路博润推出2种高性能热塑性聚氨酯产品[J];橡胶参考资料;2015年06期

5 ;路博润于2015国际橡塑展推出新型热塑性聚氨酯材料[J];聚氨酯;2015年04期

6 严淑芬;;挤出用的热塑性聚氨酯[J];现代塑料加工应用;2014年03期

7 郭智臣;;热塑性聚氨酯材料增长速度名列前茅[J];化学推进剂与高分子材料;2013年06期

8 郭智臣;;热塑性聚氨酯需求将年增逾5%[J];化学推进剂与高分子材料;2013年01期

9 ;新型耐高温热塑性聚氨酯[J];橡胶参考资料;2012年02期

10 于是;;上海飞马和民光联合推出热塑性聚氨酯“舒馨垫”[J];聚氨酯工业;2010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谭鸿;钟银屏;乐以伦;;合成方法对医用热塑性聚氨酯结构和性能影响的研究[A];第九届全国生物材料学术会议(CBMS-9)论文集[C];2002年

2 袁玲玲;;沙滩排球TPU橡胶的制备及性能研究[A];2017年博鳌医药论坛论文集[C];2017年

3 黄英东;刘隽;张龙;郭强;涂木林;涂国圣;;尼龙12对热塑性聚氨酯的耐溶剂改性研究[A];2016年全国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6年

4 汤磊;王玲;李涤尘;包宛男;贺健康;连芩;刘朝宗;;适用于糖尿病足鞋垫的热塑性聚氨酯熔融成型工艺与压缩性能关系的研究[A];第17届全国特种加工学术会议论文集(下册)[C];2017年

5 刘若灿;刘珂;徐小威;代丽;贾润萍;;热塑性聚氨酯/Nd_2O_3纳米复合材料制备及性能研究[A];第二届全国先进复合材料科学与应用学术研讨会摘要集[C];2018年

6 曹祺风;宋文生;朱长春;;热塑性聚氨酯用苯酐聚酯多元醇的合成及表征[A];中国聚氨酯工业协会弹性体专业委员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7 汤磊;王玲;李涤尘;包宛男;贺健康;连芩;刘朝宗;;适用于糖尿病足鞋垫的热塑性聚氨酯熔融成型工艺与压缩性能关系的研究[A];特种加工技术智能化与精密化——第17届全国特种加工学术会议论文集(摘要)[C];2017年

8 贾林才;赵雨花;;我国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的现状及发展动态[A];中国聚氨酯工业协会第十八次年会论文集[C];2016年

9 杨佳;张也;杨慧丽;张会良;董丽松;;全生物降解聚β-羟基丁酸/二氧化碳基热塑性聚氨酯共混物性能的研究[A];中国化学会2017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摘要集——主题L:高分子加工[C];2017年

10 高卫强;夏立超;刘帅;吴宏;郭少云;;不同小分子/热塑性聚氨酯杂化体系的阻尼性能及阻尼机理[A];2016年全国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9条

1 顾定槐;巴斯夫开发柔软热塑性聚氨酯[N];中国化工报;2010年

2 记者 陈葳;亨斯迈将在沪建热塑性聚氨酯新厂[N];中国化工报;2011年

3 唐晓静 徐建益 李瑞;绿色节能 孰执牛耳[N];中华建筑报;2009年

4 李志石;路博润建上海基地扩发展[N];国际商报;2007年

5 本报记者 顾定槐;要成为全球客户的首选[N];中国化工报;2007年

6 金山;TPU母料及合金开发亟待加快[N];中国化工报;2003年

7 李季;拜耳持续满足TPU市场需求[N];中国包装报;2007年

8 刘虹辰;145家世界500强落户深圳[N];深圳商报;2007年

9 本报记者 顾定槐;化学新材料使生活更美好[N];中国化工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江枫丹;聚氨酯/碳纳米管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及结构与性能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09年

2 Christophe Renard;基于热塑性聚氨酯共混物的高性能介电弹性体驱动器的研究[D];北京科技大学;2017年

3 刘虎;柔性热塑性聚氨酯导电纳米复合材料的应激响应及其机理研究[D];郑州大学;2017年

4 谭晶;专用高分子密封制品仿真分析及复合软管外层胶料共混改性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晨;氧气浓度和材料特性对热塑性聚氨酯材料火灾烟气毒性影响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9年

2 裴须强;基于异氰酸酯封闭反应的热塑性聚氨酯的制备及性能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8年

3 黄轲;超临界CO_2辅助热塑性聚氨酯珠粒发泡研究[D];湖北工业大学;2018年

4 刘洋子健;耐水解热塑性聚氨酯的合成与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8年

5 疏红扬;热塑性聚氨酯/硅橡胶共混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D];青岛科技大学;2018年

6 杨丽娟;太阳能电池封装用透明热塑性聚氨酯薄膜的制备、性能与应用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7年

7 宗安新;低氟高性能热塑性聚氨酯生物医用材料合成与性能研究[D];上海应用技术学院;2015年

8 代丽;碳纳米管/热塑性聚氨酯超低表面能材料制备及性能研究[D];上海应用技术学院;2015年

9 邵康辰;热塑性聚氨酯热熔胶的制备及性能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15年

10 刘立梅;尼龙6/热塑性聚氨酯共混的相容性研究[D];上海应用技术学院;2016年



本文编号:273213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hxgylw/273213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13f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