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理工论文 > 化学工业论文 >

植物乳杆菌WU14的L-AI发酵工艺研究及其分子改良

发布时间:2020-07-02 11:30
【摘要】:D-塔格糖(D-tagatose)是一种具有降低血糖、改善肠道菌群、促进血液健康等功能的新型甜味剂,广泛应用于美容、医药、食品等行业。植物乳杆菌WU14(Lactobacillus plantarum WU14,L.plantarum WU14)是一株从酸菜中分离出的乳酸菌,可产生转化D-塔格糖的L-阿拉伯糖异构酶(L-Arabinose Isomerase,L-AI)。本文在L.plantarum WU14产L-AI的发酵工艺优化基础上,建立数学模型,对D-塔格糖进行分离纯化,并利用生物信息学预测影响L-AI热稳定性的氨基酸位点,进行原核表达。研究结果如下:1、以L.plantarum WU14的生物量及L-AI酶活为指标,利用单因素与响应面实验对发酵培养基进行优化。培养基组成(g/L):葡萄糖4.35 g、L-阿拉伯糖2.71 g、酵母浸粉17.6 g、大豆蛋白胨17.6 g、无水乙酸钠10 g、MgSO_4·7H_2O 0.4 g、MnSO_4·2H_2O0.05 g、K_2HPO_4 0.4 g,培养条件:发酵初始pH值6.24、发酵温度28.6℃、接种量2%、发酵20 h,L.plantarum WU14的菌体量比优化前提高了近48%,L-AI酶活达42.23U/mL,D-塔格糖的转化率达到69.6%。2、分析L.plantarum WU14发酵过程,发现L.plantarum WU14的生物量与L-AI的形成呈部分偶联型关系。利用Logistic方程和Boltzmann模型对L.plantarum WU14生物量、L-AI酶活等实验数据进行非线性拟合,建立L.plantarum WU14生长动力学、葡萄糖消耗动力学及L-AI生成动力学模型,其拟合度分别为0.99157、0.99443、0.98461,能较好的反映L.plantarum WU14发酵过程中D-塔格糖生物转化的变化规律。3、通过离心、脱色、除蛋白、脱盐、钙树脂分离D-半乳糖、冷冻干燥等方法将D-塔格糖从发酵液中分离出来,并利用傅里叶红外光谱分析鉴定。4、反应体系中加入硼酸盐缓冲液,发现转化温度为60℃、反应pH为7.17,粗酶液的添加量与D-半乳糖体积比为5:1、硼酸盐与D-半乳糖的体积比为2:1时,转化24 h后,D-塔格糖的转化率达到68%,与未加硼酸盐转化体系相比提高12%。5、为提高L.plantarum WU14的L-AI热稳定性,对L-AI进行分子改良。经同源建模,找到3个疑似位点,将其自由组合,以E.coil BL21(DE)为表达宿主菌,构建7个突变体即G242P、G371P、G372P、G242P/G371P、G242P/G372P、G372P/G371P、G242P/G371P/G372P。进行酶学性质测定,发现突变型与野生型的最适温度及最适pH未发生变化。突变型的热稳定性都有所提高,其中三点突变(G242P/G371P/G372P)最为明显,70℃处理90 min后,仍具有53.59%的剩余酶活,野生型仅剩11.72%。说明在L-AI非催化中心区域引入脯氨酸,对提高L-AI的热稳定性有积极作用,为L-AI工业化生产和应用奠定了基础。
【学位授予单位】:江西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TQ92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洪青;刘振民;吴正钧;杭锋;;植物乳杆菌的研究进展[J];乳业科学与技术;2017年06期

2 冯丽莉;张栋;荀一萍;薛玉玲;王世杰;朱宏;;植物乳杆菌的功能性及工业化应用研究进展[J];中国乳品工业;2018年03期

3 解蕙铭;;植物乳杆菌对羊奶发酵品质的影响[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8年17期

4 陆兆新;孟凡强;;植物乳杆菌素合成及其调控机制的研究进展[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2018年05期

5 吴云;;泡菜中植物乳杆菌的分离鉴定[J];食品安全导刊;2017年Z2期

6 张俊;罗红霞;王建;李晓红;李志敏;;德国苜蓿中植物乳杆菌包埋工艺及特性研究[J];食品工业;2016年11期

7 曾维伟;何镇宏;陆兆新;吕凤霞;别小妹;赵海珍;张充;;植物乳杆菌163产抗菌物质的发酵条件优化[J];食品工业科技;2017年06期

8 郭媛;王洪善;周康;;魔芋甘露寡糖对植物乳杆菌和粪肠球菌共培养时发酵行为的影响[J];中国野生植物资源;2017年02期

9 沈建华;;基于植物乳杆菌的发酵豆乳制品研究[J];食品工业;2017年07期

10 Ping LI;Xuan LI;Qing GU;Xiu-yu LOU;Xiao-mei ZHANG;Da-feng SONG;Chen ZHANG;;比较基因组学揭示植物乳杆菌ZJ316的生境适应性及潜在益生特性(英文)[J];Journal of Zhejiang University-Science B(Biomedicine & Biotechnology);2016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广敏;王炜;崔卫东;龙萱杞;常伟;包慧芳;詹发强;林瑞峰;杨蓉;;植物乳杆菌高密度增殖发酵条件的研究[A];2008年中国微生物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2 章昱;陈文娟;李锦;;植物乳杆菌代谢产物抑菌物质的研究[A];第十三届江浙沪儿科学术会议暨2016年浙江省医学会儿科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6年

3 徐田;董英;;植物乳杆菌发酵大麦粉对挂面品质特性的影响[A];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第十三届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6年

4 徐为民;徐幸莲;周光宏;;肉用发酵剂对肠道菌生长影响的研究[A];2001年肉类科技交流会暨中国畜产品加工研究会第三届肉类科技大会论文集[C];2001年

5 王光强;张明辉;夏永军;赖凤羲;艾连中;;一种植物乳杆菌来源的表面蛋白质能增强其它菌株黏附肠上皮细胞的能力[A];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第十五届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8年

6 张浩;宣雷杰;黄泽宇;李凯妮;王雍;曾爱兵;;植物乳杆菌胞外产物对急性酒精性肝损伤保护作用的研究[A];中国营养学会第十次特殊营养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7年

7 黄怡;王士长;刘金萍;;一株植物乳杆菌生物学特性的研究[A];第三届第八次全国学术研讨会暨动物微生态企业发展战略论坛论文集[C];2006年

8 刘文婷;杨慧;步雨珊;易华西;张兰威;;植物乳杆菌素的基因组学及其结构研究[A];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第十五届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8年

9 陈卫;;植物乳杆菌ST-Ⅲ的生理代谢特性及其应用[A];首届营养转化医学学术大会暨中国营养学会营养转化医学会分会成立大会、全军第十届营养医学专业委员会学术会议资料汇编[C];2016年

10 周丹;杨贞耐;谢达平;;植物乳杆菌C88荚膜多糖与表面蛋白的研究[A];第八届中国酶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3条

1 ;植物乳杆菌[N];中国畜牧兽医报;2009年

2 本报记者 徐晶卉;太空为何成乳企“实验室”?[N];文汇报;2014年

3 健康时报特约记者 陈锦屏;手脚裂口子抹点醪糟[N];健康时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章检明;植物乳杆菌素Q7合成与代谢关键蛋白挖掘及调控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9年

2 李杨;植物乳杆菌对低剂量单甘油月桂酸酯诱导的小鼠增重的缓解作用及机理研究[D];浙江大学;2019年

3 周兴涛;植物乳杆菌NCU116胞外多糖抗肿瘤及调节肠道屏障功能机制的初探[D];南昌大学;2019年

4 裘梁;益生菌干预氧化三甲胺诱导的动脉粥样硬化作用机制研究[D];南昌大学;2019年

5 黄丽;植物乳杆菌C88干预黄曲霉毒素B_1毒性的分子机制[D];东北师范大学;2019年

6 刘俊生;植物乳杆菌对沙门氏菌感染预防作用的研究[D];江南大学;2019年

7 赵吉春;植物乳杆菌抗氧化评价及抗氧化机制研究[D];江南大学;2018年

8 张中义;植物乳杆菌转化亚油酸生成共轭亚油酸的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5年

9 周雨霞;内蒙古牧区传统乳制品中乳杆菌生物学特性及其益生作用的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06年

10 于志会;益生性降胆固醇植物乳杆菌的筛选、发酵特性及体内功效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仲禧;苹果汁植物乳杆菌发酵对多酚化合物抗氧化活性的影响[D];上海海洋大学;2019年

2 房晓彬;植物乳杆菌JLAU103胞外多糖的理化特性及生物活性研究[D];吉林农业大学;2019年

3 王明s

本文编号:273814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hxgylw/273814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a75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