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理工论文 > 化学工业论文 >

罗耳阿太菌胞外活性多糖排铅机理研究

发布时间:2020-07-02 15:16
【摘要】:罗耳阿太菌胞外多糖(AEPS)是以玉米黄浆为氮源、玉米淀粉为碳源培养的罗耳阿太菌经过分离纯化所得到的一种胞外多糖。经初步研究其对多种重金属具有很好的螯合效果,并且与化学螯合药物相比更具有安全性。为研发一种安全可靠的排铅制剂,本论文中利用发酵生产的AEPS作为吸附剂,研究其对铅离子的螯合能力及对小鼠的促排铅作用如下:1根据单因素试验的测定结果设计AEPS与铅离子螯合的正交试验,正交试验表明影响吸附的主次因素依次是AEPS初始浓度,pH,螯合时间,螯合温度。当AEPS的初始浓度为600 mg/L;pH为8;螯合时间为1.5 h;螯合温度为35℃时,吸附率最高为97.85%。2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分析显示AEPS吸附铅离子后改变了其表面结构。傅立叶红外光谱(FTIR)分析表明铅离子的吸附主要与AEPS的—OH和C=O有关,且吸附铅离子后改变了AEPS的结构。3利用模拟胃肠环境法对AEPS-Pb的生物稳定性进行了测定。结果显示,AEPS螯合铅离子在胃环境中不稳定,而在肠环境中较稳定。4 AEPS用于减轻铅暴露小鼠的器官损伤。48只昆明小白鼠(雄)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罗耳阿太菌胞外多糖低剂量组、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通过分析体重增长率和内脏指数表明,AEPS使铅暴露的小鼠保持正常的体重增长。通过试剂盒测定的血清中的生化指标(T-SOD,CAT,MDA)显示AEPS增加了铅暴露小鼠血清中T-SOD的活性。通过火焰原子吸收测量脑,肝,肾,睾丸和粪便中的铅浓度。各器官中铅累积的减少率分别为76.65%(脑),60.42%(肝),78.43%(肾)和56.47%(睾丸),并且数据显示大量铅随粪便排出。结果证明AEPS可以防止铅暴露小鼠器官中铅的积累。脑,肝,肾和睾丸的组织学评估还显示,AEPS显著减轻铅中毒引起的肝和肾损伤,并有效保护神经元和精子细胞。我们认为AEPS在消化系统中与小鼠摄取的铅螯合,然后通过粪便排出,因此代表了一种有前景的铅中毒解毒方法。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TQ464
【图文】:

照片,照片,铅离子,粗糙化


3.4 SEM 分析结果SEM分析结果如图3-6所示,从图3-6中可以看出在相同放大倍数条件下观察到AEPS吸附铅离子前后的微观结构明显不同。吸附铅离子前的 AEPS 表面呈划痕样粗糙的薄片结构,整体呈现形状较为规整;而 AEPS 吸附铅离子后表面粗糙化,呈现出多孔空的片状结构,同时样品边缘形成不规则的凌乱结构,表面的粗糙化是由铅离子经 AEPS 吸附后而均匀的附着所引起,其表面物质主要为铅元素。

分析图,元数,固缩,神经退行性变


1.80±0.17f13.22±0.77f22.61±1.45f0.12±0.01e- - - 0.92±0.18d6.64±1.24c3.06±0.40b0.07±0.01c48.73 49.79 86.450.98±0.14e8.64±0.43e11.86±1.04e0.09±0.01d45.40 34.64 47.550.74±0.09c7.21±0.64d8.68±1.41d0.07±0.01c58.86 45.40 61.620.42±0.07b5.23±0.59b4.88±0.94c0.05±0.01b76.65 60.42 78.43中数据以平均值±标准差(n=8)形式列出。同列不同小写字母表示差异极显著(P<0.脏器切片 脑切片 3-8 和图 3-9 分别是小鼠脑海马切片和大脑皮层切片的镜检结果,分析图 3知,NC 神经元细胞饱满,胞浆丰富。MC 神经元细胞的数量和层次明显减少胞核固缩,神经突减少、变短。阳性组大脑神经元可见退行性变,部分锥体缩小,轴突变短,比较 MC,神经元分布数量有增加,提示具有神经元保护神经退行性变比较明显,细胞胞体固缩,但受损程度比 MC 有一定程度的减元数量有所增加,比较 MC,具有神经保护作用。HD 中神经元数量较多,比加神经元数量,同时神经元体积较大,证实可以有效保护神经元。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穆岩;李丽丽;马双双;宋月;王泉博;;铅离子导致神经胶质细胞毒性的代谢组学机制[J];山东科学;2019年06期

2 才秀华;张炜;;铅离子印迹聚合物的制备表征及其吸附性能研究[J];化学研究与应用;2015年10期

3 伊可新;;食具对健康的影响[J];健康向导;2017年03期

4 杨林;赵启文;姚慧蓉;杜瑞;张晗;;吸附分离氯化钙中镁铅离子的试验研究[J];内蒙古石油化工;2014年06期

5 程晓宏;谢超;史玉坤;上官棣华;;一种快速测定铅离子的新方法[J];分析试验室;2013年07期

6 吴小荣;吕超;李晓飞;韩庆玲;王杰;易宗春;;铅离子对K562细胞红系分化的影响[J];毒理学杂志;2010年06期

7 郭鹏;王瑾;康春莉;郭平;高红杰;;固定化细菌对废水中低浓度铅离子的吸附规律研究[J];科学技术与工程;2008年11期

8 陈天;汪士新;;壳聚糖对铅离子(Ⅱ)的吸附[J];扬州师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96年01期

9 冷宗周;解凯彤;王娟;;用铅离子选择电极测定皮蛋中微量铅[J];分析化学;1987年12期

10 陈锦明,赵文君,赵f皓;重金属离子刺激兔主动脉条的收缩[J];徐州医学院学报;1988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陈学军;黄耀意;宋宇;周兴;白汉营;;铅离子污染对桂林红黏土力学性质影响的试验研究[A];2016年全国工程地质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6年

2 钱功明;李茂林;刘涛;陈铁军;;羟基磷灰石去除水溶性铅离子作用机理研究[A];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12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3 郝瑞霞;吴沣;姜源;杨诗琴;鲁安怀;;真菌对铅离子的吸附和固定作用[A];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15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1)[C];2015年

4 万学娟;刘海洋;;基于壳交联胶束中的荧光共振能量转移构筑灵敏的比率型铅离子检测材料[A];中国化学会2017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摘要集——主题F:生物医用高分子[C];2017年

5 王明粲;郝瑞霞;杨诗琴;丁杨;;电解池体系下电流对钋青霉菌吸附铅离子的影响[A];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九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16届学术年会文集[C];2017年

6 姜源;郝瑞霞;杨诗琴;;几种常见大型真菌对铅离子的吸附特性研究[A];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15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2)[C];2015年

7 冯金荣;卢双燕;黄珊;肖琦;;基于核酸适配体的铅离子电化学传感器[A];第十三届全国电分析化学学术会议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7年

8 聂丹丹;吴海燕;郑琪珊;叶培荣;郝艳丽;郭良洽;付凤富;陈国南;;基于脱氧核酶检测铅离子的荧光方法研究[A];第六届全国环境化学大会暨环境科学仪器与分析仪器展览会摘要集[C];2011年

9 王方舟;颜秉斐;邓齐玉;肖书虎;刘雪瑜;;复合吸附树脂对废水中铅离子的吸附效果研究[A];2019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科学技术年会论文集(第二卷)[C];2019年

10 张星;梁勇;肖彩玲;杨青青;蔡勇;;基于烟蒂制备的活性炭材料用于铅离子的吸附[A];第五届全国原子光谱及相关技术学术会议摘要集[C];201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记者 刘霞;LHC撞出迷你版“宇宙大爆炸”[N];科技日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一帆;DOM对铅在黑土中吸附行为的影响与黑土中铅原位钝化[D];东北农业大学;2019年

2 杨灵芳;等离子强化碳纳米管及其复合物电极电容去除铅离子研究[D];湖南大学;2015年

3 邹卫华;锰氧化物改性过滤材料对铜和铅离子的吸附研究[D];湖南大学;2006年

4 龙丹丹;产菌核米曲霉G15对铜、铅离子的抗性机制和吸附特性研究[D];山西大学;2017年

5 Syed Mazhar Shah;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用于重金属离子的富集和分析[D];吉林大学;2012年

6 刘春;金纳米粒子的特殊光学性质研究及其在重金属离子和氨基酸分析中的应用[D];西南大学;2010年

7 赵勤;功能化量子点的合成及其在重金属分析中的应用研究[D];苏州大学;2014年

8 李玮;新型化学修饰电极体系的研究及其在痕量铅检测中的应用[D];复旦大学;2008年

9 李想;基于纳米材料和核酸适配体的高灵敏度光学生物传感器研究[D];河南师范大学;2014年

10 邓炜;核酸探针电致化学发光生物传感器检测土壤中铅离子的研究[D];西南大学;201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翁颖颖;功能化生物大分子吸附剂的制备及其吸附铅离子性能研究[D];浙江海洋大学;2019年

2 李炳东;罗耳阿太菌胞外活性多糖排铅机理研究[D];吉林农业大学;2019年

3 王建;基于交流动电效应的重金属离子检测技术[D];合肥工业大学;2019年

4 黄辛艺;基于GR-5 DNAzyme和催化发卡自组装电化学生物传感器超灵敏检测铅离子[D];重庆医科大学;2019年

5 刘璐璐;速度和浓度变化状态下悬浮颗粒与铅离子耦合迁移特性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9年

6 祝宏山;高效去除水中铅离子的吸附剂制备与性能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9年

7 孙宏靖;非标记功能性核酸荧光传感器检测水及食品中汞离子和铅离子残留的研究[D];吉林大学;2019年

8 陶思宇;纳米炭黑颗粒和铅离子联合诱导NR8383肺泡巨噬细胞凋亡的作用和机制研究[D];吉林大学;2019年

9 杨伟霞;CMC-MOF膜的制备及其在去除水溶液中铅离子的应用[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8年

10 裴邯娜;NC-MoS_2纳米吸附剂的合成及其对水溶液中铅的去除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8年



本文编号:273834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hxgylw/273834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286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