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聚醚砜接枝共聚物的气体分离膜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学位授予单位】:天津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TQ051.893;X701
【图文】:
逦.逡逑大多数高聚物膜的气体分离机理可以用溶解一扩散来描述,其分离气体的过逡逑程,如图1-1所示?。根据溶解一扩散机理,混合气体从进料侧进入,与膜的上逡逑表面发生接触,并会先溶解在膜的上表面,导致气体浓度增加,造成膜上下表面逡逑浓度的差异,膜上表面气体浓度高于下表面,形成浓度梯度,在浓度梯度的推动逡逑下,在进料侧的气体分子会向低浓度处扩散,扩散到膜的下表面解吸,整个溶解逡逑一扩散过程完成。通过分析溶解一扩散机理发现,整个分离过程受两方面影响,逡逑一是气体在膜中的溶解,另一个就是气体在膜内的扩散[19]。不同的气体在膜中溶逡逑解的难易程度不同,扩散速率也不同,利用这些差异来分离不同气体。溶解程度逡逑主要由气体与膜材料间的相互作用决定,一般来说,可压缩性强的气体(如C02),逡逑容易在聚合物膜中溶解。所以
0?*__逡逑媖欱0逦#逡逑图1-1气体在膜内的溶解-扩散传质的机理逡逑Fig.邋1-1邋Schematic邋illustration邋of邋tlie邋gas邋transport邋mechanism邋tlirough邋membran
随着有机化学的发展和活性/可控聚合的出现,研宄人员可以制备理想结构逡逑和功能的聚合物。接枝共聚物具有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能,通常具有主链和支链两逡逑种均聚物的综合性能,且具有独特的分子结构形态。接枝共聚物的性能取决于主逡逑链和支链的结构和长度,以及支链数目。目前常用的合成接枝共聚物的方法主要逡逑有三种大分子单体法(GraftingThrough)、偶合法(GraftingOnto)和引发接逡逑枝法(Grafting邋From)。逡逑(1)大分子单体法(GraftingThrough)逡逑通过端基带有不饱和官能团(如双键、环氧基团等)的大分子单体均聚或者逡逑与不饱和小分子单体共聚来制备接枝共聚物。逡逑大分子单体法合成接枝共聚物的最大缺陷是大分子单体很难完全转化和最逡逑终产物的分子量很难精度控制。虽然可以通过活性聚合技术合成结构明确的大分逡逑子单体,但是由于传统的自由基聚合的局限性,得到的最终产物的分子量分布还逡逑是很宽,而且没有转化完全的大分子单体会给提纯工作造成很大的麻烦。逡逑—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姚远;林绍梁;;规整纳米结构的精确构筑:接枝共聚物的合成进展[J];功能高分子学报;2018年01期
2 杨嘉玺;张全伟;;微波辐照合成氟化聚乙烯醇接枝共聚物[J];广州化工;2017年18期
3 杜新胜;彭仁苹;徐惠俭;柳彩霞;潘广勤;;嵌段及接枝共聚物相容剂的研究与应用进展[J];塑料助剂;2015年02期
4 武耀锋;;壳聚糖-丙烯酰胺-丙烯酸三元接枝共聚物去除废水中铜离子研究[J];再生资源与循环经济;2014年07期
5 田晓玲;;淀粉与苯乙烯接枝共聚物的结构与性能研究(英文)[J];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2012年01期
6 孟建强;董永全;张宇峰;杜启云;李子臣;;含糖密接枝共聚物的合成[J];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2009年07期
7 吴欢,周恭明,阳艳丽;接枝共聚物絮凝剂的制备以及在水处理中的应用[J];北方环境;2004年01期
8 姚炎庆,边平凤,陈文兴,凌荣国,沈之荃;醋酸乙烯酯-丝胶可降解接枝共聚物的合成及性能研究[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03年12期
9 刘双全;淀粉-丙烯酰胺接枝共聚物的研究进展[J];化学工程师;2002年03期
10 刘烨,杨波,赵榆林;辐射引发淀粉—丙烯酰胺接枝共聚物的结构与性能[J];云南化工;2001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熊圣东;李玲;徐祖顺;;阳离子型含氟两亲接枝共聚物的制备及其在水溶液中的自组装[A];2009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上册)[C];2009年
2 马林;刘瑞刚;吴敏;黄勇;;双响应性羟丙基纤维素接枝共聚物的合成与表征[A];2009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上册)[C];2009年
3 辛志荣;刘晓丽;邱昭明;侯娟;殷敬华;;烯丙基苯并VA嗪与聚乙烯接枝共聚物的制备与表征[A];2009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下册)[C];2009年
4 袁伟忠;任杰;;以点击化学合成壳聚糖接枝共聚物及其自组装[A];2011年第十一届上海地区医用生物材料研讨会——生物材料与再生医学进展论文摘要汇编[C];2011年
5 田玲园;满小林;徐世美;武荣兰;;纤维素接枝共聚物制备及其吸附性能研究[A];2013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主题I:生物高分子与天然高分子[C];2013年
6 韩丽丽;董霞;段咏欣;;溶剂选择性对规整多接枝共聚物相分离形态的影响[A];2013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主题C:高分子结构与性能[C];2013年
7 上官遨宇;朱佳芸;黄浩艳;郎美东;;e-己内酯/丙交酯接枝共聚物的合成[A];2005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8 张慧敏;应淑妮;周晓东;;淀粉/聚乳酸接枝共聚物的制备[A];上海市化学化工学会2006年度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9 赵丽;杨红梅;郑强;;聚苯乙烯-尼龙接枝共聚物的热性能与流变行为研究[A];中国化学会、中国力学学会第九届全国流变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8年
10 张军;栾贻浩;颜成虎;张金明;武进;何嘉松;;热塑性、全降解型纤维素基接枝共聚物的结构设计、合成与性能[A];2011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关世太 赵德智 卢晓;我MBS研发达国际先进水平[N];中国化工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辉;乳液体系接枝共聚物的控制合成与力响应破乳性能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17年
2 窦红静;基于多糖的全亲水性接枝共聚物的合成及其水相自组装行为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3 孙毅毅;去甲斑蝥素壳聚糖—聚乙二醇接枝共聚物胶束纳米粒长循环给药系统的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4 赵季若;含氯接枝共聚物的合成、表征及性能[D];吉林大学;2003年
5 陈思
本文编号:274424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hxgylw/27442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