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理工论文 > 化学工业论文 >

新型微纳球的制备、改性及其在生物大分子分离与纳米药物递送中的应用

发布时间:2020-08-07 02:08
【摘要】:高效液相色谱(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技术最突出的优势在于其高速、高效、高灵敏度,其已成为分离科学中最为强大的技术之一,在化学化工、医药学、环境、生物、食品等领域应用广泛。色谱柱是高效液相色谱的关键,而色谱柱的分离性能、保留机制、柱效均受色谱固定相的影响,因此合理的设计高性能的色谱柱填料成为色谱研究的重点。本论文结合无机基质与有机基质固定相各自的优势,分别对多孔交联聚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微球的制备及功能化和介孔二氧化硅微球的合成及功能化改性进行了研究,并进一步将制备的新型色谱固定相应用于色谱分离领域,主要工作如下:采用改进的两步种子溶胀聚合法制备了粒径约为7.4μm的单分散多孔交联聚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微球,以聚烯丙基胺为桥梁,将4-溴甲基苯硼酸修饰到聚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微球表面,形成了新型的液相色谱固定相。兼顾可逆吸附、静电吸附和相似相溶多种分离机制,以核苷酸和脱氧核苷酸作为样品,探究了该新型液相色谱固定相的分离性能,并进一步探究了该色谱固定相的稳定性和可重复性。采用聚合诱导胶体凝聚法制备单分散介孔二氧化硅微球,通过改变甲醛/尿素的含量可控制Si O2微球粒径在3-5.5μm之间。以粒径为5.5μm的介孔二氧化硅微球为色谱填料基质,用十八烷基三氯硅烷对介孔二氧化硅微球表面进行功能化改性,在二氧化硅微球表面引入共价键合的疏水性基团,作为色谱柱固定相,从而实现了在液相色谱中分离苯的同系物。宫颈癌发病逐渐年轻化。传统的化疗药物药物副作用高,生物利用率低。如何设计纳米药物使它们不仅能够有效地靶向到肿瘤组织,而且还能有效地发挥药物的作用,是开发具有高治疗效果的新一代纳米药物的关键。目前,将抗癌药物共价连接到水溶性聚合物上正迅速成为向特定肿瘤组织递送抗癌药物的最通用方法之一。聚合物-药物共聚物可克服化疗药物低溶解度和稳定性,体循环时间短,毒副作用大,疗效低的缺点。利用肿瘤的高通透性和滞留效应(EPR效应),聚合物-药物共聚物可以被动地靶向到肿瘤细胞。Hela细胞是宫颈癌细胞的一种,其高表达酯酶,而NIH 3T3细胞几乎不表达酯酶。本研究设计了一种基于聚乙二醇单甲醚(m PEG)的嵌段共聚物,并将二氯乙酸通过酯键负载到骨架上。通过原子转移自由聚合(ATRP)法,将甲基丙烯酸羟乙酯(HEMA)修饰到m PEG上,便于进行高效的二氯乙酸负载。通过羧酸酯键和抗癌药物二氯乙酸的组合,制备了一种酯酶响应的二氯乙酸前药载体体系。并将制备的前药载体自组装成为胶束,通过药物释放实验和细胞毒性实验,研究了酯酶条件下二氯乙酸的缓慢释放,实验表明我们所设计的纳米前药载体可以很好的实现药物负载,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有望应用于癌症治疗。
【学位授予单位】:青岛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TQ460.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本刊讯;;关于举办第四届国际纳米药物大会的通知(第一轮)[J];中国药学杂志;2019年20期

2 任丽;徐晶晶;;高分子抗肿瘤纳米药物的挑战与发展[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9年78期

3 张继瑜;刘根新;吴培星;李剑勇;董鹏程;周绪正;魏小娟;;纳米药物的研究现状与展望[J];安徽农学通报;2007年18期

4 刘先曙;纳米药物可以延长脑神经细胞的寿命[J];科技导报;2004年01期

5 邢颖;吴树仙;李超;冷伏海;赵宇亮;;纳米药物研发与商业化趋势统计分析[J];工程研究-跨学科视野中的工程;2017年06期

6 孙漩嵘;张隆超;施绮雯;李汉兵;赵航;;细胞-纳米药物递送系统的研究进展[J];药学学报;2017年07期

7 郭希颖;魏巍;王坚成;张强;;微流控技术在纳米药物输送系统中的应用[J];药学学报;2017年10期

8 赵迎欢;B釨rbel Dorbeck-Jung;;纳米药物设计与负责任创新:建构论视角的解释[J];科技管理研究;2016年01期

9 刘岩;张英鸽;孙岚;姚红娟;;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纳米药物递送系统中卡铂含量[J];现代仪器与医疗;2013年05期

10 文声;;纳米药物——21世纪医学技术的重要方向[J];技术与市场;2009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左儒楠;高修歌;张静静;杨丹;季春雷;季辉;宋昕昊;彭麟;王佩蓉;江善祥;郭大伟;;纳米药物新剂型的研究[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兽医药理毒理学分会第十五次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9年

2 何冰;;纳米药物与细胞的相互作用——转运与安全评价基础[A];2018年中国药学大会资料汇编[C];2018年

3 沈桂芝;闫学海;;界面组装设计疏水纳米药物及其抗肿瘤应用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30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三十一分会:胶体与界面化学[C];2016年

4 何冰;;从个体到群体的纳米药物与细胞相互作用研究——细胞转运与安全评价基础[A];2018年第十二届中国药物制剂大会论文集[C];2018年

5 施兴华;田发林;王九令;俞淼荣;甘勇;;纳米药物递送中的力学问题[A];2018年全国固体力学学术会议摘要集(上)[C];2018年

6 于海军;李亚平;;细胞内酸性环境响应的高分子纳米药物递送系统[A];2014年中国药学大会暨第十四届中国药师周论文集[C];2014年

7 常艳;;纳米药物遗传毒性研究现状[A];纳米物质遗传毒性研究与评价专题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8年

8 刘银丽;;纳米药物的质量控制研究[A];第六届全国药学服务与研究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5年

9 王娜;常福厚;肖云峰;钱新宇;;纳米药物的非临床安全性评价研究[A];中国毒理学会药物毒理与安全性评价学术大会(2019年)暨粤港澳大湾区生物医药产业第一届高峰论坛论文集[C];2019年

10 张瑞华;李丽琴;石童;徐建富;陈学军;;石杉碱甲纳米药物透过血脑屏障的研究[A];中国毒理学会第七次全国毒理学大会暨第八届湖北科技论坛论文集[C];201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唐凤;中外团队提出纳米药物主动抑瘤机制[N];中国科学报;2019年

2 本报通讯员 马超;南开大学团队合成“可激活”纳米药物[N];中国科学报;2018年

3 记者 牛瑾;“可激活”纳米药物问世[N];经济日报;2018年

4 记者 陶婷婷;为研发治疗肿瘤纳米药物提供新思路[N];上海科技报;2018年

5 记者 吴长锋 通讯员 周慧;新型高分子纳米药物或可早期预警治疗癌症[N];科技日报;2016年

6 通讯员 杨舒婷 记者 张晔;给纳米药物披上聚合物“外衣”[N];科技日报;2017年

7 编译 王迪;纳米药物联合抗癌[N];医药经济报;2012年

8 本报记者 马爱平;纳米药物会成为治癌“导弹”吗?[N];科技日报;2007年

9 常丽君;新型纳米药物递送车兼具双重抗癌功效[N];科技日报;2012年

10 本报记者 白毅;纳米药物研发:在前行中突破[N];中国医药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徐红霞;铜配合物纳米药物的高效制备与控制释放[D];浙江大学;2019年

2 马媛;组分精准的纳米药物输送体系的构建及其性能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8年

3 王子贵;含铂纳米药物用于肿瘤治疗[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9年

4 赵阳阳;优化纳米药物设计增强其抗肿瘤效果的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9年

5 周泉;γ-谷氨酰转肽酶响应电荷反转聚合物的设计与高效抗肿瘤纳米药物的构建[D];浙江大学;2018年

6 张少博;新型莱啉系列近红外光热纳米药物的制备与肿瘤诊疗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7年

7 赵培起;多功能纳米药物递送系统在逆转肿瘤多药耐药及光热治疗中的应用[D];天津医科大学;2018年

8 王建国;iRGD修饰的载凡德他尼纳米药物对肝癌的治疗研究[D];浙江大学;2016年

9 周青;肿瘤微环境响应性纳米药物的构建及高效靶向转运特性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军医大学;2018年

10 陈博;基于Ferumoxytol的纳米药物研究[D];东南大学;201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志朋;透明质酸螯合siRNA的纳米药物用于脑胶质瘤的高效治疗[D];河南大学;2019年

2 李程;微针透皮贴剂担载纳米药物的可行性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6年

3 杨瑞欣;疏水纳米药物自组装过程分子动力学模拟与控制机制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北京);2018年

4 刘媛媛;多重作用力稳定的siRNA纳米药物介导神经胶质瘤治疗[D];河南大学;2019年

5 薛婷婷;新型微纳球的制备、改性及其在生物大分子分离与纳米药物递送中的应用[D];青岛大学;2019年

6 闫梦梦;基于纳米递送系统的光热疗法联合免疫检查点阻断抗肿瘤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9年

7 雷帅权;对肿瘤微环境响应的抗癌纳米药物的研究[D];天津工业大学;2019年

8 金健斌;锰砷纳米药物抑制肝癌的侵袭与转移[D];厦门大学;2017年

9 辛靖宇;无机联合纳米药物治疗肿瘤和克服肿瘤耐药性的基础研究[D];厦门大学;2018年

10 李瑶琪;新型铁蛋白纳米药物的构建及其抗肿瘤效应初步研究[D];郑州大学;2019年



本文编号:278331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hxgylw/278331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bf6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