酰腙键位于软段的自修复聚氨酯的制备与性能
【学位单位】:青岛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9
【中图分类】:TQ323.8
【部分图文】:
3图 1-1 微胶囊自修复过程的示意图:Figure 1-1 Chematic of microcapsule self-healing processAhsanollah[8]等将硅酸钠作为胶结材料中的修复剂。通过水溶液中硅酸钠与成壳单体的界面聚合而被包裹,目的是通过对单体的优化来制备微胶囊。胶囊进行表征并在水泥膏体中检验了优化后微胶囊的断裂行为。研究表明,分微胶囊呈现出球形状态,并且呈自由流动粉末状。优化之后的微胶囊的断为显示出足够的壳基界面粘结强度,这是释放修复剂到裂缝中的必要条件。近年来,仍然有不少关于微胶囊自修复体系的研究成果被做出来。国内该体系进行了大量的实验研究。杨俊和[9]等以亚麻籽油作为修复剂,采用自工艺制备了氧化石墨烯的微胶囊体系(GOMC)。GOMC 的纳米厚壳由石墨化物(GO)片材的液晶组装而成,在皮克林乳液中的液液界面处形成。将 G嵌入水性聚氨酯基体中,可以在热浸镀锌钢表面上很容易地制备出自修复复
酰腙键位于软段的自修复聚氨酯的制备与性能层。在复合涂层中包含 GOMC 不仅赋予涂层自修复性能,而且由于 GO 壳体的物理屏障提高了它们的抗腐蚀性能,使其在恶劣的天气和海洋环境以及表面磨损的状态具有更好的持久性。如图 1-2 所示,在 GO 水溶液和亚麻籽油的高剪切混合过程中,GO 片在水/亚麻籽油界面自发组装。 GO 片倾向于位于液-液界面处以使不混溶液体(水和亚麻子油)之间的界面能量最小化并使皮克林乳液稳定。
图 1-3 液芯纤维自修复机理示意图Figure 1-3 Liquid core fiber self-repair mechanism diagram芯纤维自修复机理如图 1-3 所示,该体系最早主要是应用在混凝土材引进高分子材料领域并且得到了很快的发展。Bleay[14]等通过用丙酮溶解稀释修复剂——氰基丙烯酸酯后,再将其注入中空纤维(直)中,然后把该纤维埋植入基体材料中,减慢了修复剂在中空纤维中。Lanzara[15]等用碳纳米管取代玻璃纤维,制备了自修复材料并研究了中空导管对自修复性能的影响,该过程是使用含有修复剂——苯乙炔模拟了自修复过程,研究结果表明,碳纳米管的引入不仅可以增强原力学性能,还可以使其中含有的修复剂快速扩散进入被损伤的部位,速自修复的目的。征型自修复高分子材料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家具用聚氨酯材料紧盯环保创新[J];橡塑技术与装备;2019年12期
2 ;家具用聚氨酯材料紧盯环保创新[J];环球聚氨酯;2019年05期
3 王潇;冯慧;;降解型聚氨酯专利技术分析[J];江西化工;2019年04期
4 ;水性聚氨酯发展的“后时代”[J];环球聚氨酯;2018年06期
5 郭嘉f;马慧;李为民;吕利刚;;阻燃聚氨酯材料的研究现状[J];上海化工;2018年09期
6 ;2018中国国际聚氨酯展[J];环球聚氨酯;2018年08期
7 ;3D打印聚氨酯鞋面,距离量产更近一步[J];环球聚氨酯;2018年10期
8 孙海欧;杜俊超;祝博;;安全轮胎用聚氨酯材料耐热性研究[J];化学推进剂与高分子材料;2017年01期
9 秦颖;王强强;;聚氨酯材料的发展现状[J];中国建材科技;2017年01期
10 刘素琴;庄远;曾卫中;马忠远;;负离子聚氨酯材料的研究进展[J];化学推进剂与高分子材料;2017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孙海欧;杜俊超;;安全轮胎用聚氨酯材料耐热性研究[A];中国聚氨酯工业协会第十八次年会论文集[C];2016年
2 周建;;浅谈MOCA的毒性[A];中国聚氨酯工业协会第十八次年会论文集[C];2016年
3 张旭琴;;油脂多元醇与聚氨酯材料[A];中国聚氨酯工业协会弹性体专业委员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4 张静星;李青山;王海燕;;聚氨酯材料紫外老化效应研究[A];全国第十四届红外加热暨红外医学发展研讨会论文及论文摘要集[C];2013年
5 王鹏;罗建斌;韩静佳;钟银屏;;防水可呼吸聚氨酯材料的合成与表征[A];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第六次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4年
6 董明全;詹浩;;聚氨酯隔热胶性能与质量的影响因素[A];2016中国铝加工产业技术创新交流大会论文集[C];2016年
7 谭鸿;张怡;何威;李轶凡;李洁华;傅强;;新型抗菌防污聚氨酯材料的研究[A];2015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主题F-生物医用高分子[C];2015年
8 王振;石雅琳;王焱;姚庆伦;韦永继;;高回弹透明聚氨酯材料的研制[A];中国聚氨酯工业协会第十五次年会论文集[C];2010年
9 魏阳;李建树;钟银屏;何成生;樊翠蓉;;介入诊疗用脂肪族聚氨酯材料的合成与表征[A];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第六次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4年
10 栾琪涛;田恒水;朱云峰;缪建军;郝晔;;聚氨酯材料的绿色合成[A];第三届全国化学工程与生物化工年会论文摘要集(下)[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耍旭祥;新工艺聚氨酯为轮胎“充气”[N];中国化工报;2014年
2 中国聚氨酯工业协会秘书长 朱长春;积极开发聚氨酯新产品新技术[N];中国化工报;2015年
3 本报记者 王卓峰;“八三四六”铺就由大变强之路[N];中国化工报;2015年
4 本报记者 徐岩;聚氨酯龙头股坐拥利好[N];中国化工报;2015年
5 本报记者 房琳琳;聚氨酯:材料里的变形金刚[N];科技日报;2018年
6 本报记者 韦尧;把脉“毒跑道”症结 为校园跑道全面“消毒”[N];中国建材报;2017年
7 YMG记者 李仁;跨越“聚氨酯”[N];烟台日报;2017年
8 本报记者 冯威力 实习记者 李悦;专家再议聚氨酯材料安全性[N];中国化工报;2011年
9 李宏乾;水性聚氨酯材料成新宠[N];中国化工报;2008年
10 青岛日报、青报网记者 李魏;青岛开发出新型聚氨酯材料[N];青岛日报;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胜群;含有POSS封端剂的聚氨酯人工半月板材料的制备与生物相容性及力学检测[D];吉林大学;2019年
2 蔡正伟;基于TMXDI的丙烯酸改性聚氨酯水性分散体的合成与应用基础研究[D];武汉大学;2014年
3 赵辉;侧链含硅氧烷水性聚氨酯的结构设计与性能研究[D];湖北大学;2018年
4 张春华;高韧聚氨酯及其复合材料相转变调控机理与性能研究[D];西南大学;2019年
5 贾晋辉;肿瘤微环境敏感的聚氨酯纳米胶束药物控释体系用于骨肉瘤治疗的研究[D];苏州大学;2018年
6 陈田;聚氨酯介电弹性体复合材料的电机械性能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6年
7 谭鸿;新型生物医用聚氨酯的合成、结构与性能研究[D];四川大学;2004年
8 胡孝勇;聚氨酯无毒固化剂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05年
9 鲍利红;马来酸酐改性蓖麻油制备水性聚氨酯的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10 刘彩兵;可降解聚氨酯共聚物的合成、结构与性能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明芬;单组份聚氨酯粉末胶粘剂的制备及性能研究[D];吉林大学;2019年
2 朱彤彤;基于植物醇的聚氨酯复合材料性能分析与应用[D];吉林大学;2019年
3 朱恕真;纳米粒子杂化自然光固化水性聚氨酯的制备与性能[D];青岛科技大学;2019年
4 张闯;纳微碳材料共价杂化水性聚氨酯的制备、形态及性能[D];青岛科技大学;2019年
5 吕传鑫;氨基甲酸酯合成聚醚型非异氰酸酯聚氨酯的研究[D];青岛科技大学;2019年
6 黄晓文;酰腙键位于软段的自修复聚氨酯的制备与性能[D];青岛科技大学;2019年
7 刘敏换;高拉伸透明聚氨酯防污材料的设计合成及性能研究[D];广州大学;2019年
8 王帅;生物基水性聚氨酯的制备及改性研究[D];厦门大学;2017年
9 崔光文;基于相反转乳化法聚氨酯纳胶囊的制备及其在芳香粘胶纤维中的应用[D];天津工业大学;2019年
10 张驰;利用FRET技术探究水性聚氨酯成膜过程颗粒变化[D];安徽大学;2019年
本文编号:282865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hxgylw/28286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