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种方式下混煤燃烧NO排放特性实验研究
发布时间:2021-01-04 04:16
当前很多电站锅炉燃用混煤以提高煤炭尤其是劣质煤的利用率,要保证各组分煤种均稳定和完全燃烧会导致NOx排放量普遍偏高。目前的混煤研究大都采用煤种直接混合后进行实验研究,而在实际条件下,煤粉在炉膛中是由不同高度的燃烧器喷口喷出,因此本文设计了一种新型反应器,煤粉能够在不同的筛板反应层燃烧,更真实可靠的反应出混煤在不同燃烧条件下NOx的排放规律。选取了两种煤质差异较大的典型煤种(红沙泉烟煤、耒阳无烟煤)及其煤焦作为研究对象,在固定床反应器上进行了一系列针对不同掺烧方式下混煤燃烧NO排放特性的研究。利用煤混合燃烧的研究结果表明:提高烟煤比例可以使着火和燃尽时刻提前,提高煤粉的燃烧性能。两种煤混合燃烧时,NO排放浓度介于两种单煤之间,随着无烟煤比例的增加,NO转化率逐渐升高;两种煤的相互影响对NO生成存在一定的作用,烟煤比例较小时表现为促进,反之表现为抑制。上层为烟煤、下层为无烟煤的分层混烧方式下NO排放最少,NO转化率最低。分层方式下的混合燃烧中,上层煤粉的挥发分对NO的还原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利用煤与焦混合燃烧的实验研究表明:分层混烧工况下,挥发分对抑制NO排放具有很大作用;煤焦作为独立个体...
【文章来源】:华中科技大学湖北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6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混煤不同掺烧方式介绍
1.3 国内外混煤NOx排放的研究概况
1.4 煤粉燃烧过程中NOx的形成和还原
1.5 课题的提出
1.6 本文研究内容
2 混煤燃烧特性及NO排放基本特性分析
2.1 引言
2.2 混煤燃烧特性分析实验
2.3 直接混合燃烧NO排放特性实验
2.4 本章小结
3 不同方式下混煤燃烧NO生成特性实验分析
3.1 引言
3.2 实验装置与方法
3.3 分层混烧与直接混烧的NO排放特性分析
3.4 不同分层位置下混烧NO排放特性分析
3.5 预混烧与分层混烧的NO排放特性分析
3.6 不同分层距离下混烧NO排放特性分析
3.7 本章小结
4 不同方式下煤焦混烧NO生成特性实验研究
4.1 引言
4.2 煤焦制备及实验方法
4.3 不同分层位置下煤焦混烧NO排放特性分析
4.4 煤焦预混烧与分层混烧的NO排放特性分析
4.5 不同分层距离下煤焦混烧NO排放特性分析
4.6 本章小结
5 全文总结与后续工作建议
5.1 全文总结
5.2 后续工作建议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1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氮氧化物污染及防治[J]. 杨楠,王雪. 环境保护与循环经济. 2010(11)
[2]火电厂配煤优化模型的研究与实现[J]. 吴克河,姚佳慧. 电力信息化. 2009(04)
[3]仓储式制粉系统锅炉混煤掺烧方式优化试验研究[J]. 朱光明,段学农,康黄辉,尹晓峰,宾谊沅,焦庆丰. 中国电力. 2008(11)
[4]电厂锅炉混煤掺烧技术研究与实践[J]. 段学农,朱光明,焦庆丰,宾谊沅,陈一平,姚斌. 中国电力. 2008(06)
[5]电站煤粉锅炉掺烧强结渣煤的混煤结渣性能研究[J]. 阎维平,陈吟颖,邢德山,高宝桐,张立岩.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2006(14)
[6]燃料型NOx的生成机理及控制措施[J]. 金维平. 中国科技信息. 2005(22)
[7]混煤燃烧过程中NOx排放特性试验研究[J]. 刘汉涛,王永征,路春美,李英杰,韩奎华,刘志超. 锅炉技术. 2005(04)
[8]炉内混煤掺烧方式探讨[J]. 焦贤明,史林,任达青. 湖南电力. 2005(04)
[9]热力型NOx的抑制[J]. 姜涌,夏明明,覃绍亮,陈振宇. 电站系统工程. 2005(02)
[10]煤工业分析和燃烧特性的TG-DTG-DTA研究[J]. 闵凡飞,张明旭,朱惠臣. 煤炭科学技术. 2004(11)
博士论文
[1]焦炭流化床燃烧条件下氧化亚氮生成机理的实验研究[D]. 任维.清华大学 2003
硕士论文
[1]大唐盘山电厂2×600MW锅炉混煤燃烧优化分析与研究[D]. 苏怀胜.华北电力大学(河北) 2008
本文编号:2956132
【文章来源】:华中科技大学湖北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6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混煤不同掺烧方式介绍
1.3 国内外混煤NOx排放的研究概况
1.4 煤粉燃烧过程中NOx的形成和还原
1.5 课题的提出
1.6 本文研究内容
2 混煤燃烧特性及NO排放基本特性分析
2.1 引言
2.2 混煤燃烧特性分析实验
2.3 直接混合燃烧NO排放特性实验
2.4 本章小结
3 不同方式下混煤燃烧NO生成特性实验分析
3.1 引言
3.2 实验装置与方法
3.3 分层混烧与直接混烧的NO排放特性分析
3.4 不同分层位置下混烧NO排放特性分析
3.5 预混烧与分层混烧的NO排放特性分析
3.6 不同分层距离下混烧NO排放特性分析
3.7 本章小结
4 不同方式下煤焦混烧NO生成特性实验研究
4.1 引言
4.2 煤焦制备及实验方法
4.3 不同分层位置下煤焦混烧NO排放特性分析
4.4 煤焦预混烧与分层混烧的NO排放特性分析
4.5 不同分层距离下煤焦混烧NO排放特性分析
4.6 本章小结
5 全文总结与后续工作建议
5.1 全文总结
5.2 后续工作建议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1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氮氧化物污染及防治[J]. 杨楠,王雪. 环境保护与循环经济. 2010(11)
[2]火电厂配煤优化模型的研究与实现[J]. 吴克河,姚佳慧. 电力信息化. 2009(04)
[3]仓储式制粉系统锅炉混煤掺烧方式优化试验研究[J]. 朱光明,段学农,康黄辉,尹晓峰,宾谊沅,焦庆丰. 中国电力. 2008(11)
[4]电厂锅炉混煤掺烧技术研究与实践[J]. 段学农,朱光明,焦庆丰,宾谊沅,陈一平,姚斌. 中国电力. 2008(06)
[5]电站煤粉锅炉掺烧强结渣煤的混煤结渣性能研究[J]. 阎维平,陈吟颖,邢德山,高宝桐,张立岩.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2006(14)
[6]燃料型NOx的生成机理及控制措施[J]. 金维平. 中国科技信息. 2005(22)
[7]混煤燃烧过程中NOx排放特性试验研究[J]. 刘汉涛,王永征,路春美,李英杰,韩奎华,刘志超. 锅炉技术. 2005(04)
[8]炉内混煤掺烧方式探讨[J]. 焦贤明,史林,任达青. 湖南电力. 2005(04)
[9]热力型NOx的抑制[J]. 姜涌,夏明明,覃绍亮,陈振宇. 电站系统工程. 2005(02)
[10]煤工业分析和燃烧特性的TG-DTG-DTA研究[J]. 闵凡飞,张明旭,朱惠臣. 煤炭科学技术. 2004(11)
博士论文
[1]焦炭流化床燃烧条件下氧化亚氮生成机理的实验研究[D]. 任维.清华大学 2003
硕士论文
[1]大唐盘山电厂2×600MW锅炉混煤燃烧优化分析与研究[D]. 苏怀胜.华北电力大学(河北) 2008
本文编号:295613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hxgylw/2956132.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