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向碳纳米管阵列/氧化还原凝胶电解质柔性固态超级电容器的研究
发布时间:2021-02-23 03:44
柔性固态超级电容器因其灵活轻便、性能稳定以及良好的生物安全性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取向排列的碳纳米管阵列(ACNT)已经被证明具有规整的孔结构和快速的电子、离子传输通道,非常适合用作超级电容器以及各种电池器件的电极材料。然而其超疏水的纳米间隙不利于常规水溶性凝胶电解质的渗透,较弱的机械强度也难以支持复杂的化学修饰与复合,在制备柔性超级电容器件时很容易造成器件内阻增加、阵列结构的破坏以及倍率效应下降等问题。本文使用含有氧化还原活性小分子的水性凝胶电解质对ACNT进行真空辅助填充,解决了活性凝胶电解质的渗透问题,构筑高效电子传输通道的同时增加了阵列的机械强度,并利用原位电化学聚合反应制备了聚苯胺纳米颗粒附着CNTs外壁结构的高性能“三明治”型E-PANI@PVA@ACNT柔性水凝胶超级电容器器件。与无规缠结的碳纳米管粉末相比,碳管阵列取向排列的结构确保了器件具有高效的离子、电子传输效率,保证了器件的高功率密度以及良好的倍率性能,同时其纳米间隙还可以大幅提高器件的循环稳定性。在本文中进一步利用溶剂挥发收缩法获得了高密度碳纳米管阵列(DACNT),制备了比电容量高达2.8 F·cm-3(0.65 ...
【文章来源】:苏州大学江苏省
【文章页数】:9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图1-2超级电容器工作原理图(a)双电层电容器;(b)欠电位沉积;(c)氧化还原腰电??容;(幻插层赝电容??
第一章?取向碳纳米管阵列/氧化还原凝胶电解质柔性固态超级电容器的研宄????細????Mi*?付??{?{???■(??|Wff??*?^?*i*c??od?t?*?M*e???*??J4—A??KlecfroHlc??%?_?厶??X?w_■??、?.f:krtr<E*cfemie?i?.??staW?*,??■-???图1-6合适电解质的选用因素1M??1.4.1氧化还原活性液体电解质??2007年,Li等人在H2S04电解质中首次引入FeS04、CuS04作为Fe2+、Cu2+??的来源136,并且对其氧化还原增强机理进行了研究。据实验表明,Fe2+、Cu2+??添加剂的引入,其最高比容量可达至223?mA.h.g'远高于H2SO4基器件。另外,??在电化学过程中,由于Fe2+、Cu2+之间的协同效应,使得器件展现出良好的可逆??氧化还原反应行为。随后,K3Fe(CN)6和K4Fe(CN)6作为添加剂被引入KOH溶??液中,Su?等人?137研究了该电解液在?Co-Al?layered?double?hydroxide(Co-Al?LDH)??电极中的赝电容行为。该体系在充放电过程中发生C〇2+/C〇3+和??Fe(CN)637Fe(CN)64_两对氧化还原反应,器件的电荷转移电阻由原始的3.27D降??至2.96?Q,离子电导率的增大改善了电极与电解质间的接触。且据XRD测试证??实该反应仅发生在电极/电解质界面处而不是在电极材料体相中,这表明电解液??中氧化还原添加剂直接参与电子转移,而SCs性能的提升仅仅是得益于其电极/??电解质界面处的赝电容贡献。KI/H2S04电解液则主要应用
气相沉积法制备CNT骨架,与电沉积的PH)OT进行复合,该复合电极最高质??量比电容可达147?F+glO.SAf1),循环3000次后,其电容值稳定在95%左右。??现阶段,随着不断地深入探索,微型超级电容器(micro-supercapacitors,?MSCs)??凭借高功率输出(速率性能)以及高频响应等优势,逐渐扩展了超级电容器在可穿??戴、微电子产品等领域的应用。Wu等17()成功制备了硫掺杂石墨烯纳米级微电极,??并获得582?Fxm_3(10?mV's—1)的超高比电容量和短期常数为0.26?ms的频率响应。??紧接着,为了适应多样化需求,可拉伸自修复171、流动型172超级电容器等新型??超级电容器也不断被幵发。??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Definitions of Pseudocapacitive Materials: A Brief Review[J]. Yuqi Jiang,Jinping Liu. 能源与环境材料(英文). 2019(01)
本文编号:3046965
【文章来源】:苏州大学江苏省
【文章页数】:9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图1-2超级电容器工作原理图(a)双电层电容器;(b)欠电位沉积;(c)氧化还原腰电??容;(幻插层赝电容??
第一章?取向碳纳米管阵列/氧化还原凝胶电解质柔性固态超级电容器的研宄????細????Mi*?付??{?{???■(??|Wff??*?^?*i*c??od?t?*?M*e???*??J4—A??KlecfroHlc??%?_?厶??X?w_■??、?.f:krtr<E*cfemie?i?.??staW?*,??■-???图1-6合适电解质的选用因素1M??1.4.1氧化还原活性液体电解质??2007年,Li等人在H2S04电解质中首次引入FeS04、CuS04作为Fe2+、Cu2+??的来源136,并且对其氧化还原增强机理进行了研究。据实验表明,Fe2+、Cu2+??添加剂的引入,其最高比容量可达至223?mA.h.g'远高于H2SO4基器件。另外,??在电化学过程中,由于Fe2+、Cu2+之间的协同效应,使得器件展现出良好的可逆??氧化还原反应行为。随后,K3Fe(CN)6和K4Fe(CN)6作为添加剂被引入KOH溶??液中,Su?等人?137研究了该电解液在?Co-Al?layered?double?hydroxide(Co-Al?LDH)??电极中的赝电容行为。该体系在充放电过程中发生C〇2+/C〇3+和??Fe(CN)637Fe(CN)64_两对氧化还原反应,器件的电荷转移电阻由原始的3.27D降??至2.96?Q,离子电导率的增大改善了电极与电解质间的接触。且据XRD测试证??实该反应仅发生在电极/电解质界面处而不是在电极材料体相中,这表明电解液??中氧化还原添加剂直接参与电子转移,而SCs性能的提升仅仅是得益于其电极/??电解质界面处的赝电容贡献。KI/H2S04电解液则主要应用
气相沉积法制备CNT骨架,与电沉积的PH)OT进行复合,该复合电极最高质??量比电容可达147?F+glO.SAf1),循环3000次后,其电容值稳定在95%左右。??现阶段,随着不断地深入探索,微型超级电容器(micro-supercapacitors,?MSCs)??凭借高功率输出(速率性能)以及高频响应等优势,逐渐扩展了超级电容器在可穿??戴、微电子产品等领域的应用。Wu等17()成功制备了硫掺杂石墨烯纳米级微电极,??并获得582?Fxm_3(10?mV's—1)的超高比电容量和短期常数为0.26?ms的频率响应。??紧接着,为了适应多样化需求,可拉伸自修复171、流动型172超级电容器等新型??超级电容器也不断被幵发。??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Definitions of Pseudocapacitive Materials: A Brief Review[J]. Yuqi Jiang,Jinping Liu. 能源与环境材料(英文). 2019(01)
本文编号:304696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hxgylw/3046965.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