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理工论文 > 化学工业论文 >

分枝杆菌降解豆油副产物植物甾醇制备雄烯二酮关键技术

发布时间:2021-08-09 06:32
  雄烯二酮作为不可或缺的中间体在药物制造尤其是甾类药物中被广泛应用,但雄烯二酮的化学制造工艺一般都较为复杂和困难,并且在生产过程中会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生物方法生产雄烯二酮较化学方法更经济也更环保,因此具有非常可期的发展前景。作为我国食品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大豆加工产品在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豆粕与馏出物,而大豆加工馏出物中的主要组分是植物甾醇,植物甾醇可作为生物技术生产雄烯二酮的底物进行深度利用。为了更好地规模化生产雄烯二酮,解决供需失衡,通过使用双水相系统来提高底物浓度,利用分枝杆菌转化豆油副产物植物甾醇的方法生产雄烯二酮。通过对比多种检测方法,发现以薄层层析法作为定性检测,以高效液相色谱作为雄烯二酮的定量检测,是比较高效且精确的。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了微生物生产雄烯二酮的最优条件为:双水相系统为水/葵花油,温度30℃、起始pH 6.5、底物浓度0.4 g/L。在这种条件下,雄烯二酮的产率可超过84%。在正交试验的基础上,探究了影响雄烯二酮产率的其他因素,通过响应曲面实验的设计和分析,得出的最佳工艺条件是转速250 rpm、接种量14.83%、有机相比例20.65%、装液量30%。... 

【文章来源】:安徽建筑大学安徽省

【文章页数】:7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分枝杆菌降解豆油副产物植物甾醇制备雄烯二酮关键技术


甾体化合物结构图

分枝杆菌降解豆油副产物植物甾醇制备雄烯二酮关键技术


传统工艺合成各种甾类药物的步骤图

分枝杆菌降解豆油副产物植物甾醇制备雄烯二酮关键技术


雄烯二酮的结构图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北冰洋来源白色念珠菌拮抗菌株的分离与鉴定[J]. 邱昊旻,刘博超,马启晨,王晓彤,权春善,金黎明,宫小明.  中国酿造. 2019(07)
[2]海洋生物中甾体化合物的研究进展[J]. 袁海燕,陈爽,黄燕敏,崔建国.  化学通报. 2018(06)
[3]浅谈微生物发酵中试的影响因素[J]. 平丽英,陈琳,方丽纳,匡春兰,傅立峰.  发酵科技通讯. 2017(04)
[4]天然药物化学史话:甾体化合物[J]. 郭瑞霞,李力更,王于方,王磊,张嫚丽,詹文红,史清文.  中草药. 2016(08)
[5]雄烯二酮的微生物生产与转化研究进展[J]. 王鸿,周启春,邵燕燕,陈苏.  浙江工业大学学报. 2015(06)
[6]女性低促性腺激素性性腺功能减退症诱导排卵治疗进展[J]. 刘兆祥,伍学焱.  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 2015 (01)
[7]海星中抑制ACE活性的甾体化合物的分离纯化[J]. 田丽冉,朱春芃,曲敏,佟长青,金桥,谭成玉,李伟.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2014(04)
[8]气相色谱仪载气的选择和使用[J]. 李艳南.  科技信息. 2014(09)
[9]诱变选育雄烯二酮高产菌株及其发酵条件研究[J]. 黄丽君,张洪斌,胡雪芹.  生物学杂志. 2013(04)
[10]女性多毛症治疗药物的疗效评价[J]. 王志新,肖新华.  药品评价. 2013(07)

硕士论文
[1]植物甾醇类化合物及雄烯二酮的分离精制方法[D]. 徐时东.华东理工大学 2018
[2]川明参醇提物与多糖的提取、分析及抗氧化活性研究[D]. 董红敏.四川农业大学 2016
[3]微生物转化植物甾醇药物中间体培养液的综合利用[D]. 熊思周.武汉轻工大学 2014
[4]桦褐孔菌中多糖类和甾体类化合物的构效关系研究[D]. 马利帅.天津大学 2013
[5]两相体系中酶法制备胆甾-4-烯-3-酮的研究[D]. 吴坷.四川师范大学 2009
[6]宣木瓜果醋发酵工艺的研究[D]. 汪雪丽.安徽农业大学 2008
[7]两相系统发酵转化植物甾醇为雄烯二酮的研究[D]. 赵俊平.合肥工业大学 2007
[8]络合法提取植物甾醇的工艺研究及甾醇的溶解度测定[D]. 傅小峰.浙江大学 2004



本文编号:333156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hxgylw/333156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b02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