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理工论文 > 化学工业论文 >

热致液晶聚芳酯纤维表面改性及机理研究

发布时间:2022-01-12 14:18
  热致液晶聚芳酯(TLCP)纤维力学性能优异,可广泛用于复合材料增强材料。而TLCP纤维缺乏反应性基团,和基体的粘附性较差,其优良特性在复合材料中无法发挥。为增强TLCP和基体的粘附性,有必要对其进行表面改性。目前国内外有关TLCP纤维表面处理的研究较少,产业化应用进展缓慢。因此,对TLCP纤维进行表面改性并分析其作用机理,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和实际意义。本文首先分别采用DMAc/CaCl2体系、乙二醇苯醚体系、NaOH/尿素体系对TLCP纤维进行表面改性,利用FTIR、SEM和光学显微镜等对改性前后试样进行测试。结果表明:TLCP纤维经DMAc/CaCl2改性后分子结构无变化,表面产生大量纵向沟槽;经乙二醇苯醚改性后可能有氢键形成,表面显现出沿轴向排列的原纤结构;经NaOH/尿素处理后发生局部水解,表面形成不规则分布的凹坑;经DMAc/CaCl2和NaOH/尿素改性后,纤维断裂强度由27.82 cN/dtex降至为26.72 cN/dtex和23.56 cN/dtex,而乙二醇苯醚改性后断裂性能无明显变化;TLCP织物经改... 

【文章来源】:武汉纺织大学湖北省

【文章页数】:6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热致液晶聚芳酯纤维表面改性及机理研究


液晶聚合物与普通聚合物的分子链差异示意图

聚合过程,原纤,取向结构


图 1.2 Vectran 聚合过程[12,18]Fig 1.2 Polymerization process of Vectran聚集态结构n 纤维通过熔融纺丝的方法制备而成,其纺丝熔体经过喷丝孔时受到,大分子链沿纤维轴向高度取向排列。同时由于纤维分子链刚性大,发生解取向,这使 Vectran 纤维无需经过牵伸就拥有良好的取向结构理,其结晶愈加充分且结构愈加紧密[20-21]。Vectran 纤维的大分子沿微原纤(0.05 微米);大量微原纤共同构成原纤(0.5 微米);而多巨原纤(5 微米),从而形成高度取向的 Vectran 纤维,图 1.3 示出 结构模型[22]。图 1.3 Vectran 纤维的取向结构模型[22]Fig 1.3 Orientation structure model of Vectran fiber

模型图,取向结构,模型,原纤


图 1.2 Vectran 聚合过程[12,18]Fig 1.2 Polymerization process of Vectran结构通过熔融纺丝的方法制备而成,其纺丝熔体经过喷丝子链沿纤维轴向高度取向排列。同时由于纤维分子取向,这使 Vectran 纤维无需经过牵伸就拥有良好结晶愈加充分且结构愈加紧密[20-21]。Vectran 纤维的(0.05 微米);大量微原纤共同构成原纤(0.5 微米(5 微米),从而形成高度取向的 Vectran 纤维,图型[22]。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纳秒激光加工微凹坑对YG3表面浸润性的影响[J]. 杨奇彪,陈中培,陈列,娄德元,刘顿,班内特·彼得.  中国表面工程. 2018(03)
[2]分散荧光染料涤纶低温染色工艺[J]. 曹机良,许译元,段净尘,孟春丽,闫凯,何璐.  染整技术. 2018(04)
[3]聚酰亚胺织物的羧基化表面改性[J]. 刘艳春,白刚,钱红飞.  纺织学报. 2018(03)
[4]高性能纤维表面改性及其双马树脂基复合材料界面[J]. 陈平,于祺,熊需海,刘东,刘哲,贾彩霞.  高分子学报. 2018(03)
[5]涤纶降解工艺的对比研究[J]. 张晓峰,麻文效,孙佳琪.  毛纺科技. 2017(05)
[6]涤纶改性方法研究进展[J]. 张爽,吴晓青.  天津纺织科技. 2017(02)
[7]热处理对Vectran纤维的结构与性能的影响[J]. 覃俊,王桦,陈丽萍,岳海生,陈佳月,何勇.  合成纤维工业. 2017(01)
[8]热致液晶聚芳酯Vectran纤维的结构与性能[J]. 王桦,陈丽萍,覃俊,岳海生,陈佳月.  合成纤维. 2016(12)
[9]中空纤维膜表面Zeta电位检测技术[J]. 王旭亮,郑睿,赵静红,张梦,潘献辉,郝军.  净水技术. 2016(06)
[10]紫外辐照改性芳纶纤维的研究[J]. 戴骏,熊玉竹,崔凌峰,李鑫,王兵辉,吴胜学.  人工晶体学报. 2016(11)

博士论文
[1]Vectran纤维的光老化行为及其防护研究[D]. 刘羽熙.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4

硕士论文
[1]液晶聚芳酯纤维制备与性能研究[D]. 甘海啸.东华大学 2012



本文编号:358492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hxgylw/358492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bcc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