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T抗菌着色纤维母粒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发布时间:2022-01-22 00:25
涤纶(PET)是现代化学纤维市场的第一大品种,随着其不断发展,色彩和功能性的需求日益增加。彩色抗菌纤维在赋予纤维亮丽色彩的同时满足了人们对PET纤维抗菌防护性能的需求,因而成为PET纤维的热点研究方向之一。与传统的后染整方法相比,通过加入抗菌着色母粒,熔融纺丝制备原液着色抗菌PET功能纤维的方法具有低污染、高色牢度、功能性持久等优点。抗菌着色母粒的制备要在兼顾良好的着色性和抗菌性能的同时保证高浓度颜料和抗菌剂在母粒中的良好分散性、以及母粒的加工性能、可纺性和纤维力学性能。为获得高品质原液着色抗菌纤维,研究制备PET多功能抗菌着色母粒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选用金属离子负载型的磷酸锆载银抗菌剂和光催化型的二氧化钛载银抗菌剂,制备了颜料含量为20wt.%,不同抗菌剂含量的红色PET抗菌纤维母粒,并对母粒及纤维的抗菌、色彩、加工和力学等性能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含有10wt.%二氧化钛载银抗菌剂的红色抗菌母粒具有更好的分散性和可纺性,制备的红色板L*值、a*值分别为45.21、51.12,所纺纤维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葡萄球菌抑菌率为78%和91%,但对白色念珠菌的抑菌率未达到国标规定的60%的标准值。...
【文章来源】:北京化工大学北京市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0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图1-1?Ag+抗菌机理图??Fig.?1-1?Ag+?antibacterial?mechanism?diagram??
后的棉织物具有缓释性能和良好的抗菌效果。Wang[87]等以黄芩为中药,制备中??药微胶囊。采用棉、涤、非织造布三种滤布与中药微胶囊进行组配,制备了抗菌??口罩。Liu[88]等采用复合凝聚法制备广藿香油壳聚糖明胶微胶囊。微胶囊呈规则??的球形,包封率和负载能力分别为50.69%和30.31%。然后,用二羟甲基脲作为??交联剂将微胶囊接枝到棉织物上,微胶囊不仅被接枝到织物表面,而且被插入到??纤维的间距中经25次洗涤后,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织物的抗菌率约为??65%。??1.4.5共混法??熔融纺丝共混法制备抗菌功能纤维的工艺路线如下:??
备过程主要分为三个步骤:将原料千燥混合后制??备母粒;将母粒与PET切片干燥混合后制备得到初生丝;对初生丝进行牵伸得??到PET抗菌着色纤维。??抗菌粉体|????1?搅拌????分散剂???预分散体?????干燥椅梓????颜料???|聚酯基体|?预混合体??抗氧剂I?*?双螵杆挤出??造粒??PET切片|?|抗菌着色母粒_??干燥、混合??熔融纺丝???1?牵伸??????PET抗菌着色纤维?|?PET抗菌着色初生丝??图2-3?PET抗菌着色纤维母粒工艺流程??Fig.2-3?Flow?scheme?of?PET?antibacterial?colored?fiber?masterbatch??具体流程为:首先将PET粉料、PBT粉料放入真空干燥箱中,抽真空后,??在80°C下干燥4h,使聚酯粉体预结晶,然后升高温度至14CTC,干燥8h。将干??燥完成的聚酯粉料与颜料、抗氧剂、分散剂、抗菌剂混合后,放入高速搅拌机中??19??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应用前景广阔的原液着色纤维[J]. 邱志成,李鑫,金剑. 纺织科学研究. 2020(01)
[2]典型高分子纤维发展回顾与未来展望[J]. 俞森龙,相恒学,周家良,邱天,胡泽旭,朱美芳. 高分子学报. 2020(01)
[3]铜离子改性聚丙烯腈纤维的制备及性能研究[J]. 赵永旗,李政,孙国通. 纺织科技进展. 2019(05)
[4]TiO2-Ag/聚乳酸纳米复合纤维的制备及其抗菌性能[J]. 孙辉,张恒源,咸玉龙,周传凯,于斌. 纺织学报. 2019(04)
[5]固相缩聚扩链PET的结晶与流变性能研究[J]. 夏艳平,纪波印,马文中,曹峥,陶国良. 现代塑料加工应用. 2019(01)
[6]纤维用高浓度大红抗菌母粒的制备探讨[J]. 孙伟辰. 纺织报告. 2018(12)
[7]PET/Cu2O纳米复合纤维的制备及性能[J]. 周家良,陈伟,徐锦龙,胡舒龙,孙宾,朱美芳. 合成纤维. 2018(05)
[8]国外化学纤维产品开发与应用综述[J]. 王永生,王玉萍. 合成纤维. 2018(03)
[9]人工抗菌纤维研究及应用[J]. 张毅,高园园. 天津纺织科技. 2017(06)
[10]新型防螨抗菌聚酯纤维的开发[J]. 刘萍,冯忠耀,杨卫忠. 合成纤维. 2017(06)
硕士论文
[1]基于原位接枝季铵盐抗菌材料的制备及其抗菌性能研究[D]. 刘嘉玲.西南交通大学 2017
[2]PBT/PC与PBT/PET共混体系性能研究[D]. 崔恩兵.山东大学 2016
[3]铜离子纤维针织内裤面料亲水柔软整理工艺及其舒适性能研究[D]. 陈汝甜.东华大学 2014
[4]Ag/CMSs抗菌PET母粒的制备及其结构与性能的研究[D]. 任建喜.太原理工大学 2013
[5]铝钛偶联剂的合成及其应用[D]. 王丽丽.陕西科技大学 2012
[6]基于色差公式的图像评价方法研究[D]. 解萌.北京印刷学院 2010
[7]铈基化合物(CePO4,CeO2)纳米发光材料的合成及性能研究[D]. 周蒙.中国海洋大学 2010
[8]工业无机颜料的改性技术及其应用研究[D]. 刘兰.武汉理工大学 2010
[9]BaSO4和CaCO3对色母粒着色效果和颜料分散性的影响[D]. 宁涛.北京化工大学 2009
本文编号:3601228
【文章来源】:北京化工大学北京市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0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图1-1?Ag+抗菌机理图??Fig.?1-1?Ag+?antibacterial?mechanism?diagram??
后的棉织物具有缓释性能和良好的抗菌效果。Wang[87]等以黄芩为中药,制备中??药微胶囊。采用棉、涤、非织造布三种滤布与中药微胶囊进行组配,制备了抗菌??口罩。Liu[88]等采用复合凝聚法制备广藿香油壳聚糖明胶微胶囊。微胶囊呈规则??的球形,包封率和负载能力分别为50.69%和30.31%。然后,用二羟甲基脲作为??交联剂将微胶囊接枝到棉织物上,微胶囊不仅被接枝到织物表面,而且被插入到??纤维的间距中经25次洗涤后,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织物的抗菌率约为??65%。??1.4.5共混法??熔融纺丝共混法制备抗菌功能纤维的工艺路线如下:??
备过程主要分为三个步骤:将原料千燥混合后制??备母粒;将母粒与PET切片干燥混合后制备得到初生丝;对初生丝进行牵伸得??到PET抗菌着色纤维。??抗菌粉体|????1?搅拌????分散剂???预分散体?????干燥椅梓????颜料???|聚酯基体|?预混合体??抗氧剂I?*?双螵杆挤出??造粒??PET切片|?|抗菌着色母粒_??干燥、混合??熔融纺丝???1?牵伸??????PET抗菌着色纤维?|?PET抗菌着色初生丝??图2-3?PET抗菌着色纤维母粒工艺流程??Fig.2-3?Flow?scheme?of?PET?antibacterial?colored?fiber?masterbatch??具体流程为:首先将PET粉料、PBT粉料放入真空干燥箱中,抽真空后,??在80°C下干燥4h,使聚酯粉体预结晶,然后升高温度至14CTC,干燥8h。将干??燥完成的聚酯粉料与颜料、抗氧剂、分散剂、抗菌剂混合后,放入高速搅拌机中??19??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应用前景广阔的原液着色纤维[J]. 邱志成,李鑫,金剑. 纺织科学研究. 2020(01)
[2]典型高分子纤维发展回顾与未来展望[J]. 俞森龙,相恒学,周家良,邱天,胡泽旭,朱美芳. 高分子学报. 2020(01)
[3]铜离子改性聚丙烯腈纤维的制备及性能研究[J]. 赵永旗,李政,孙国通. 纺织科技进展. 2019(05)
[4]TiO2-Ag/聚乳酸纳米复合纤维的制备及其抗菌性能[J]. 孙辉,张恒源,咸玉龙,周传凯,于斌. 纺织学报. 2019(04)
[5]固相缩聚扩链PET的结晶与流变性能研究[J]. 夏艳平,纪波印,马文中,曹峥,陶国良. 现代塑料加工应用. 2019(01)
[6]纤维用高浓度大红抗菌母粒的制备探讨[J]. 孙伟辰. 纺织报告. 2018(12)
[7]PET/Cu2O纳米复合纤维的制备及性能[J]. 周家良,陈伟,徐锦龙,胡舒龙,孙宾,朱美芳. 合成纤维. 2018(05)
[8]国外化学纤维产品开发与应用综述[J]. 王永生,王玉萍. 合成纤维. 2018(03)
[9]人工抗菌纤维研究及应用[J]. 张毅,高园园. 天津纺织科技. 2017(06)
[10]新型防螨抗菌聚酯纤维的开发[J]. 刘萍,冯忠耀,杨卫忠. 合成纤维. 2017(06)
硕士论文
[1]基于原位接枝季铵盐抗菌材料的制备及其抗菌性能研究[D]. 刘嘉玲.西南交通大学 2017
[2]PBT/PC与PBT/PET共混体系性能研究[D]. 崔恩兵.山东大学 2016
[3]铜离子纤维针织内裤面料亲水柔软整理工艺及其舒适性能研究[D]. 陈汝甜.东华大学 2014
[4]Ag/CMSs抗菌PET母粒的制备及其结构与性能的研究[D]. 任建喜.太原理工大学 2013
[5]铝钛偶联剂的合成及其应用[D]. 王丽丽.陕西科技大学 2012
[6]基于色差公式的图像评价方法研究[D]. 解萌.北京印刷学院 2010
[7]铈基化合物(CePO4,CeO2)纳米发光材料的合成及性能研究[D]. 周蒙.中国海洋大学 2010
[8]工业无机颜料的改性技术及其应用研究[D]. 刘兰.武汉理工大学 2010
[9]BaSO4和CaCO3对色母粒着色效果和颜料分散性的影响[D]. 宁涛.北京化工大学 2009
本文编号:360122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hxgylw/3601228.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