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型腔压力的注塑制品质量稳定性控制方法的研究
发布时间:2023-10-31 18:59
随着注塑行业的迅猛发展,注塑产品在越来越多的行业显得尤为重要,如汽车、电子产品、生活日用品、航空航天领域等,由于其质轻、抗腐蚀、耐用等优点,注塑产品正逐渐成为各行各业的新宠。注塑产品生产过程中影响因素较多,如原料性能、机器控制精度、外界环境因素等,使所得产品不能满足需求,现如今针对制品缺陷都已经有相应的解决办法,但产品质量重复精度的优化问题并没有成熟的策略。本课题针对注塑产品质量稳定性优化问题,结合型腔压力与各工艺参数之间的关系,提出了用于提高产品质量稳定性的方法。型腔压力曲线作为注塑成型过程的“指纹”,为产品质量稳定性提供了可靠依据。通过系统分析高聚物动量守恒原则及其充填流动稳定性,采取实时调节过程变量及分级注射的方式,有效的提高了产品质量稳定性。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探究型腔压力曲线积分值与各工艺参数之间的关系,形成科学的调参方式,有效提高了产品质量重复精度。实验证明型腔压力曲线积分值与保压时间、保压压力及V/P转压点有线性关系。型腔压力曲线积分值亦可作为产品质量的重要指标,为提高产品生产稳定性提供了可靠依据。(2)以高聚物流变学中动量守恒原则与型腔压力相结合,形成实时调控...
【文章页数】:7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学位论文数据集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型腔压力技术概述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型腔压力的研究现状
1.3.2 注塑制品稳定性控制方法的研究现状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基于型腔压力的科学调参方法研究
2.1 引言
2.2 注射成型工艺参数
2.3 型腔压力的估算
2.4 实验设计
2.4.1 实验材料及设备
2.4.2 实验方案及思路设计
2.5 实验结果与讨论
2.5.1 保压时间与型腔压力的关系
2.5.2 保压压力与型腔压力的关系
2.5.3 V/P转压点与型腔压力关系
2.5.4 注射速度与型腔压力关系
2.5.5 工艺参数的量化调节
2.5.6 总结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基于动量守恒的质量稳定性控制方法研究
3.1 引言
3.2 熔体流动的动量守恒分析
3.3 控制方法原理介绍
3.4 产品稳定性控制实验
3.4.1 实验设备及材料
3.4.2 实验思路设计
3.5 实验结果与讨论
3.5.1 制品质量数据分析
3.5.2 理论计算值
3.5.3 结论分析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型腔压力的多级注射分析及质量稳定性研究
4.1 引言
4.2 熔体充模流动情况分析
4.2.1 塑料熔体的流动特性
4.2.2 影响熔体流动的参数分析
4.3 注射速度的范围确定
4.3.1 注射速度下限值
4.3.2 注射速度上限值
4.4 分级注射速度的研究
4.4.1 实验设计
4.4.2 结果分析
4.4.3 产品稳定性验证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作者及导师简介
北京化工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决议书
本文编号:3859298
【文章页数】:7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学位论文数据集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型腔压力技术概述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型腔压力的研究现状
1.3.2 注塑制品稳定性控制方法的研究现状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基于型腔压力的科学调参方法研究
2.1 引言
2.2 注射成型工艺参数
2.3 型腔压力的估算
2.4 实验设计
2.4.1 实验材料及设备
2.4.2 实验方案及思路设计
2.5 实验结果与讨论
2.5.1 保压时间与型腔压力的关系
2.5.2 保压压力与型腔压力的关系
2.5.3 V/P转压点与型腔压力关系
2.5.4 注射速度与型腔压力关系
2.5.5 工艺参数的量化调节
2.5.6 总结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基于动量守恒的质量稳定性控制方法研究
3.1 引言
3.2 熔体流动的动量守恒分析
3.3 控制方法原理介绍
3.4 产品稳定性控制实验
3.4.1 实验设备及材料
3.4.2 实验思路设计
3.5 实验结果与讨论
3.5.1 制品质量数据分析
3.5.2 理论计算值
3.5.3 结论分析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型腔压力的多级注射分析及质量稳定性研究
4.1 引言
4.2 熔体充模流动情况分析
4.2.1 塑料熔体的流动特性
4.2.2 影响熔体流动的参数分析
4.3 注射速度的范围确定
4.3.1 注射速度下限值
4.3.2 注射速度上限值
4.4 分级注射速度的研究
4.4.1 实验设计
4.4.2 结果分析
4.4.3 产品稳定性验证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作者及导师简介
北京化工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决议书
本文编号:385929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hxgylw/3859298.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