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沫和长焰煤共制浆和共气化的特性研究
发布时间:2025-04-15 05:27
煤气化技术是煤化工的核心和源头,在众多的煤气化技术中,水煤浆气流床气化技术因其单炉负荷大、合成气产率高、原料适应性强而成为研究开发和工程应用的主流。水煤浆气化技术的关键是水煤浆,水煤浆的制备是水煤浆气化技术中十分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其性能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气化炉运行稳定的好环。由于各种煤本身的性质不同,所以制浆的难易程度各不相同,煤炭属于不可再生资源,易制浆的高阶煤种的资源更是有限,而且价格昂贵,因此我们需要扩宽制备水煤浆的原料范围,我们应该把制浆的煤种转向低变质程度的低阶煤种。但低阶煤种采用原有的传统工艺无法制备出满足工业需求的水煤浆,因此,需大力开发低阶煤种(弱黏煤、不黏煤、长焰煤和褐煤)制浆新工艺,解决制浆用煤紧张及价格昂贵的问题。我们将易成浆且制浆浓度高的焦沫与难成浆且制浆浓度低的长焰煤按照一定比例配比制浆,扩大制浆煤种使用范围的同时,可提高水煤浆浓度。首次提出了将焦沫和长焰煤共同制成水煤焦浆进入气化炉燃烧的概念,对于降低煤气化原料成本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论文不仅研究了焦沫和长焰煤共制浆的特点,而且将制成的水煤浆应用于工业当中。具体内容包括:第一部分介绍影响煤成浆成浆特性的因素很...
【文章页数】:5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绪论
1.1 概述
1.1.1 长焰煤的加工和利用
1.1.2 焦沫的加工利用
1.2 国内外水煤浆技术的研究
1.2.1 国外水煤浆技术发展
1.2.2 国内水煤浆进展
1.2.3 水煤浆技术研究新方向
1.3 国内外煤气化技术的研究
1.4 水煤浆的评价指标
1.4.1 浓度指标
1.4.2 静态稳定性
1.4.3 表观粘度
1.5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和目的
第二章 影响煤成浆特性的因素探讨
2.1 煤质特性对成浆的影响
2.1.1 煤化度
2.1.2 最大内在含水量
2.1.3 煤中灰分
2.1.4 煤的可磨性
2.1.5 煤的表面官能团
2.2 煤的粒度级配对成浆性的影响
2.3 添加剂对成浆的影响
第三章 实验设备和方法
3.1 粘度测定
3.1.1 粘度计
3.2 水煤浆浓度的测定
3.2.1 快速水分测定仪
3.3 水煤浆的粒度测定
3.4 水煤浆的稳定性测定
3.5 水煤浆流动性的测定
3.6 水煤浆的制备
第四章 焦沫和长焰煤共制浆的特性研究
4.1 实验部分
4.1.1 煤和焦沫样品
4.1.2 水煤浆样品的制备
4.1.3 水煤浆稳定性测定
4.2 焦沫、神华、天池、北山、五彩湾、南山5种煤样单独成浆实验
4.3 焦沫和长焰煤共制浆的成浆性
4.3.0 焦沫的添加对水煤浆磨矿效率的影响
4.3.1 流变特性
4.3.2 成浆浓度
4.3.3 稳定性研究
4.3.4 水煤浆的发热量
4.3.5 灰成分及灰熔融性
第五章焦沫和长焰煤共制成的水煤焦浆的工艺研究
5.1 粒径分布对水煤浆性质的影响
5.2 搅拌时间对水煤焦浆性质的影响
5.3 添加剂对成浆性影响研究
5.3.1 对成浆浓度影响
5.3.2 对流变特性的影响
5.4 不同添加剂的量对水煤焦浆的表观黏度影响
第六章 焦沫和长焰煤共制浆的气化性能研究
6.1 煤炭气化
6.2 气化反应及原理
6.3 煤炭气化技术指标
6.4 气化模拟
6.4.1 Aspen Plus模拟煤气化过程反应模型的建立
6.4.2 主要参数对煤气化的影响
6.4.3 气化温度
6.4.4 气化压力
6.5 焦沫和长焰煤共制浆的气化性能工业试验
6.5.1 工艺流程叙述
6.6 焦沫和长焰煤共制浆的气化工业实验结果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主要论文
导师评阅表
本文编号:4040146
【文章页数】:5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绪论
1.1 概述
1.1.1 长焰煤的加工和利用
1.1.2 焦沫的加工利用
1.2 国内外水煤浆技术的研究
1.2.1 国外水煤浆技术发展
1.2.2 国内水煤浆进展
1.2.3 水煤浆技术研究新方向
1.3 国内外煤气化技术的研究
1.4 水煤浆的评价指标
1.4.1 浓度指标
1.4.2 静态稳定性
1.4.3 表观粘度
1.5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和目的
第二章 影响煤成浆特性的因素探讨
2.1 煤质特性对成浆的影响
2.1.1 煤化度
2.1.2 最大内在含水量
2.1.3 煤中灰分
2.1.4 煤的可磨性
2.1.5 煤的表面官能团
2.2 煤的粒度级配对成浆性的影响
2.3 添加剂对成浆的影响
第三章 实验设备和方法
3.1 粘度测定
3.1.1 粘度计
3.2 水煤浆浓度的测定
3.2.1 快速水分测定仪
3.3 水煤浆的粒度测定
3.4 水煤浆的稳定性测定
3.5 水煤浆流动性的测定
3.6 水煤浆的制备
第四章 焦沫和长焰煤共制浆的特性研究
4.1 实验部分
4.1.1 煤和焦沫样品
4.1.2 水煤浆样品的制备
4.1.3 水煤浆稳定性测定
4.2 焦沫、神华、天池、北山、五彩湾、南山5种煤样单独成浆实验
4.3 焦沫和长焰煤共制浆的成浆性
4.3.0 焦沫的添加对水煤浆磨矿效率的影响
4.3.1 流变特性
4.3.2 成浆浓度
4.3.3 稳定性研究
4.3.4 水煤浆的发热量
4.3.5 灰成分及灰熔融性
第五章焦沫和长焰煤共制成的水煤焦浆的工艺研究
5.1 粒径分布对水煤浆性质的影响
5.2 搅拌时间对水煤焦浆性质的影响
5.3 添加剂对成浆性影响研究
5.3.1 对成浆浓度影响
5.3.2 对流变特性的影响
5.4 不同添加剂的量对水煤焦浆的表观黏度影响
第六章 焦沫和长焰煤共制浆的气化性能研究
6.1 煤炭气化
6.2 气化反应及原理
6.3 煤炭气化技术指标
6.4 气化模拟
6.4.1 Aspen Plus模拟煤气化过程反应模型的建立
6.4.2 主要参数对煤气化的影响
6.4.3 气化温度
6.4.4 气化压力
6.5 焦沫和长焰煤共制浆的气化性能工业试验
6.5.1 工艺流程叙述
6.6 焦沫和长焰煤共制浆的气化工业实验结果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主要论文
导师评阅表
本文编号:404014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hxgylw/4040146.html
上一篇:过渡金属基催化剂制备及其CO 2 低温甲烷化催化过程研究
下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