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理工论文 > 轻工业论文 >

三种食用菌子实体的营养成分及抗氧化性分析

发布时间:2020-04-03 12:25
【摘要】:芦笋老茎是芦笋在收获季节过后形成的农业废弃物,大多自然腐败或被焚烧处理,这使得环境污染严重,又酿成自然资源的大量浪费。因此,如何恰当使用芦笋老茎这种农业废弃物,是一个急需处理的问题。本课题组在前期利用芦笋老茎为主要原料成功栽培得到了鲍鱼菇、姬松茸和秀珍菇3种食用菌。本论文以这种食用菌的子实体为研究对象,对子实体的主要营养成分和抗氧化能力进行了分析。本研究不仅为芦笋老茎的科学使用和食用菌新型栽培料的开发提供了理论依据,同时,它为农村生态循环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新的规划,符合现代农业的发展趋势。本论文首先采用国标法分析了鲍鱼菇、姬松茸和秀珍菇的子实体干粉的营养成分,分别测定了粗蛋白、粗脂肪、总糖、多糖、粗纤维、水分和灰分7项指标;然后研究了3种食用菌子实体的体外抗氧化活性,分析了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还原力、亚铁离子螯合能力和羟基自由基清除能力4项指标;最后通过动物实验,从总抗氧化能力(T-AOC)、超氧化物歧化酶能力(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GSH-Px)和丙二醛含量(MDA)4个方面对这3种食用菌子实体进行了体内抗氧化能力的测定。取得了如下结果和结论:(1)鲍鱼菇、姬松茸和秀珍菇子实体粗蛋白含量分别为干重的22.25%、42.15%和33.40%;粗脂肪含量分别为干重的3.88%、1.61%和2.34%;总糖含量分别为干重的6.92%、9.18%和5.08%;多糖含量分别为干重的5.33%、8.98%和4.31%;粗纤维含量分别为干重的32.92%、20.47%和42.10%;水分含量分别为干重的9.99%、3.41%和10.33%;灰分含量分别为干重的为6.20%、5.18%和7.08%。其中,姬松茸中蛋白质含量为42.2%,而利用非芦笋老茎栽培料栽培的姬松茸子实体蛋白质含量占干重的29.9%,前者是后者的的1.43倍;鲍鱼菇的总糖含量丰富,粗纤维含量最高;秀珍菇中灰分含量最高,占子实体干重7.08%。(2)鲍鱼菇、姬松茸和秀珍菇子实体的体外抗氧化性实验结果表明:鲍鱼菇的还原力(OD值0.611)和亚铁离子螯合能力(74.14%)是三者中最强的;姬松茸在这两个指标中表现最差,但是姬松茸在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和羟基自由基清除能力中表现突出,清除率分别为91.02%和73.07%。秀珍菇在测定体外抗氧化性的4项指标中均有较好的测定结果,还原力、亚铁离子螯合能力仅次于鲍鱼菇,但没有明显差别,然而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和羟基自由基清除能力却是三者中最优的,清除率分别是92.02%和81.11%。(3)鲍鱼菇、姬松茸和秀珍菇子实体的体内抗氧化性实验结果表明:鲍鱼菇、姬松茸和秀珍菇3种食用菌均能在一定程度上增强小鼠血清和肝脏中T-AOC、SOD活性和GSH-Px活性,减少血清和肝脏中的MDA含量。灌胃不同剂量样品处理液对小鼠血清和肝脏的影响不同,姬松茸中剂量组对小鼠血清影响效果最好,它可使小鼠血清T-AOC提升25%,SOD活性提升31%,同时血清GSH-Px活性提升59%。姬松茸高剂量组对小鼠肝脏影响作用最明显,可使小鼠的肝脏T-AOC提升33%,SOD活性提升6%,GSH-Px活性提升80%,同时使MDA含量减少24%。
【图文】:

粗蛋白含量,食用菌,子实体,姬松茸


果与分析蛋白含量蛋白是蛋白质和含氮化合物的通称。通常食用菌中含有较多是白质含量占鲜重的 3%至 4%或干重的 10%至 40%,处于肉类和蔬的 3~6 倍。如图 2.1 所示,利用芦笋老茎栽培的 3 种食用菌中依次是姬松茸>秀珍菇>鲍鱼菇,鲍鱼菇、姬松茸和秀珍菇粗蛋干重的 22.25%、42.15%和 33.40%。其中姬松茸的粗蛋白含量用棉籽壳栽培的姬松茸(28.7%)[17]的两倍;利用玉米芯和玉米用不同的方式出菇得到的粗蛋白含量均少于利用芦笋老茎栽培白含量,露地覆土出菇采摘的鲍鱼菇粗蛋白含量为子实体干重出菇的子实体粗蛋白含量为干重的 21.67%[52];本研究结果表明料栽培鲍鱼菇和姬松茸可以增加其粗蛋白含量。

食用菌,粗脂肪含量,子实体,鲍鱼菇


图 2.2 三种食用菌子实体的粗脂肪含量Figure 2.2 Crude fat content of fruit bodies of three edible mushrooms总糖含量糖包括单糖和多糖,食用菌总糖成分中包含糖醇、糖酸、戊糖和数多糖具有抗癌、抗肿瘤、抗氧化以及免疫调节作用。图 2.3 表培的 3 种食用菌中总糖含量由高到低依次是姬松茸>鲍鱼菇 >秀、6.92%和 5.08%。这 3 种利用芦笋老茎栽培得到的食用菌中,多,占子实体干重的 9.18%,是鲍鱼菇的 1.33 倍,,秀珍菇的 1.8
【学位授予单位】:山西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TS201.4;TS219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雁英;李林辉;谢富刚;邱慧兰;;食用菌子实体分化发育研究进展[J];菌物研究;2010年01期

2 郑永标,陈济琛,林新坚;食用菌子实体发生研究进展[J];食用菌学报;2003年01期

3 阳光;;食用菌子实体生长期可以喷溴氰菊酯吗[J];农业知识;2004年29期

4 张淑红;;常见食用菌子实体中壳聚糖的提取和检测[J];北方园艺;2010年18期

5 张放放;郭晓帆;;食用菌子实体水提物对肠道菌群的影响初探[J];时代农机;2018年10期

6 白永宏;陈国梁;闫冬;张向前;;几种食用菌子实体总DNA提取方法的比较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19期

7 李丽;高建华;;不同食用菌子实体SOD活性的研究[J];陕西农业科学;2015年12期

8 张维瑞;刘盛荣;苏贵平;阮峻峰;;食用菌子实体蛞蝓为害的诊断与防治[J];食药用菌;2016年02期

9 赖耀宜;自制食用菌增产剂[J];农村新技术;2005年05期

10 王戴s

本文编号:261336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qgylw/261336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ee7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