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理工论文 > 轻工业论文 >

产β-葡萄糖苷酶酵母菌的分离鉴定及特性研究

发布时间:2020-04-06 03:24
【摘要】:葡萄中有很多不挥发性的糖苷类香气前体物质,它们是葡萄酒果香的主要产生的来源之一,它们的水解产物也同时可以为发酵香气的合成提供前体化合物。这类糖苷类物质主要是通过各种糖苷水解酶的作用然后释放出活性香气成分。β-葡萄糖苷酶能够将葡萄酒中的葡萄糖苷结合态香气前体水解,并释放挥发性糖苷配基,从而形成浓郁丰富的葡萄酒香气。在葡萄酒酿造的过程中,作为酒精发酵的主导微生物的酵母菌(酿酒酵母和非酿酒酵母),对葡萄酒的感官品质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而且酵母菌同时也是β-葡萄糖苷酶的主要来源之一。筛选具有产β-葡萄糖苷酶能力的酵母菌并对其产生的β-葡萄糖苷酶的酶学性质进行研究及应用,有利于提升葡萄酒的香气品质。本研究结论如下:(1)采用YEPD培养基,筛选得到酵母菌92株,经鉴定,16株酵母菌为Naganishia,占比为17.4%;13株酵母菌为红酵母属(Rhodotorula),占比为14.1%;4株酵母菌为Papiliotrema,占比为4.3%;8株酵母菌为隐球菌属(Cryptococcus),占比为8.7%;4株酵母菌为Vishniacozyma,占比为4.3%;9株酵母菌为有孢汉生酵母菌属(Hanseniaspora),占比为9.8%;12株酵母菌为酿酒酵母属(Saccharomyces),占比为13%;7株酵母菌为毕赤酵母属(Pichia),占比为7.6%;9株酵母菌为洛德酵母属(Lodderomyces),占比为9.8%;10株酵母菌为假丝酵母属(Candida),占比为10.9%。(2)从吐鲁番盆地(吐鲁番、鄯善)采集的酿酒葡萄表皮利用七叶苷培养基筛选出5株酵母菌具有较强的产β-葡萄糖苷酶的能力,它们的菌株编号分别是LCC-3、LC-3、LS-18、RX-10、RX-10.1,通过对它们所产β-葡萄糖苷酶的酶学性质进行研究。产β-葡萄糖苷酶的菌株LCC-3、LC-3、LS-18、RX-10、RX-10.1,它们的酶活力分别为:183.27±2.30 U/mL、231.32±2.89 U/mL、165.92±2.01 U/mL、263.84±3.40 U/mL、261.04±4.23 U/mL,酶学特性表明:各菌株所产的β-葡萄糖苷酶最适pH分别为:5.0、5.0、5.0、5.0、5.0;最适温度分别为:50℃、40℃、60℃、50℃、50℃。在乙醇耐受性方面,菌株LS-18所产的β-葡萄糖苷酶的乙醇耐受性最好,在乙醇浓度达到15%时,β-葡萄糖苷酶的相对酶活力是87%,高于其余4株酵母菌所产的β-葡萄糖苷酶的相对酶活力。在葡萄糖浓度耐受性方面,菌株LS-18、RX-10、RX-10.1的表现相近,在葡萄糖浓度达到300 g/L时,它们所产的β-葡萄糖苷酶的相对酶活力分别是78%、79%、79%,高于其他2株菌所产的β-葡萄糖苷酶的相对酶活力。(3)菌株LCC-3(Saccharomyces)、LC-3(Rhodotorula)、LS-18(Naganishia)、RX-10(Candida)、RX-10.1(Candida)具有产β-葡萄糖苷酶的的能力,将这5株酵母与商业酿酒酵母菌(Top15)进行葡萄酒发酵试验,结果表明:对葡萄酒的酒精发酵过程中发酵产物及香气检测的分析,酿酒酵母菌Top15与筛选出的菌株以1:10的比例(MS3组合)混合发酵,且筛选出的菌株提前48 h加入,发现得到的发酵产物以及主要的挥发性成分的含量都要比纯种发酵的多,并且挥发性成分的含量要也要比其他组合的多。
【图文】:

显微形态,酿酒酵母


图 1-1 酿酒酵母的显微形态[17]g. 1-1 Microstructure of Saccharomyces cerevisia究也越来越深入,也使得酵母成为了现究最为深入的真核微生物之一,研究人学的信息。葡萄而酿成的一种酒精饮料[18],不同品萄本身的原因,,也有发酵过程复杂的生他的复杂原因,这些复杂的原因综合在[19]。最重要的酵母菌,在人类历史上不仅用的作用而言可以分为酿酒酵母和非酿酒主力军,可以在发酵过程中将糖分转化基础的酒精含量[21]。这个地方可以加上还有克勒克酵母属(Kloeckera)、假丝

前提,β-葡萄糖苷酶,糖苷类香气前体,葡萄苷


然后释放出糖配体和配基,从而得到挥发性的香气成分。这个过程中 β-葡萄苷酶的参与必不可少,所以 β-葡萄糖苷酶是糖苷类香气前体水解的关键酶,而对于葡酒的发酵来说,β-葡萄糖苷酶的添加或者是产 β-葡萄糖苷酶酵母菌的添加,都有助于萄酒香气的提升。
【学位授予单位】:石河子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TS261.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华;汪慧;王华;;新疆地区酿酒葡萄栽培气候区划研究[J];科技导报;2011年02期

2 朱婧;覃拥灵;陈桂光;张云开;刘演景;罗杰;梁智群;;β-葡萄糖苷酶高产菌株的选育及酶法转化葡萄糖生产龙胆低聚糖[J];食品与发酵工业;2010年04期

3 陈红漫;赵璐;杨佳影;;一株产胞外中性β-葡萄糖苷酶菌株的鉴定及酶学特性研究[J];食品科学;2009年15期

4 刘玲玲;朱松;朱婷;张敏;吴敬;陈坚;;重组β-葡萄糖苷酶生产龙胆低聚糖的工艺条件优化[J];微生物学报;2009年05期

5 韩笑;陈介南;王义强;何钢;刘海波;谭力;;β-葡萄糖苷酶基因的克隆与表达研究进展[J];生物技术通报;2008年03期

6 李华;高丽;;葡萄浆果中β-葡萄糖苷酶活性测定条件的研究[J];酿酒科技;2007年08期

7 李华;黄科;罗华;;酒酒球菌计数方法研究[J];酿酒科技;2007年03期

8 李华;高丽;;β-葡萄糖苷酶活性测定方法的研究进展[J];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2007年02期

9 李华;刘曙东;王华;张予林;;葡萄酒感官评价结果的统计分析方法研究[J];中国食品学报;2006年02期

10 张正竹,宛晓春,坂田完三;茶叶β-葡萄糖苷酶亲和层析纯化与性质研究[J];茶叶科学;2005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孟宪文;宋小红;陈历俊;刘长江;;β-葡萄糖苷酶的研究进展[A];中国奶业协会年会论文集2009(下册)[C];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汪飞;Trichoderma viride β-葡萄糖苷酶在毕赤酵母中的表达、发酵优化及应用研究[D];江南大学;2018年

2 袁晓华;β-葡萄糖苷酶产生菌的筛选、培养条件优化及β-葡萄糖苷酶应用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3 孙艳梅;β-葡萄糖苷酶水解大豆异黄酮糖苷的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261593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qgylw/261593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b69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