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创意在茶具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发布时间:2020-04-06 23:23
【摘要】:文化创意产品的传播影响深远,远大于说教式的宣传,优秀的创意产品在传播和普及文化知识的同时,还会潜移默化地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价值判断与道德情操。只有提升创意转化力,才能将资源优势转为经济优势,并借势扩大中华文化影响力。 我国的茶具文化历时千年,并且与中华文化密不可分,它经历了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过程,品茶从古到今都作为一种艺术实践活动而存在,这就使人们对于品茶的工具——茶具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不单单体现在使用功能上,更体现在对其精良的追求、美观的追求及其精神的追求上,所以在茶具造型设计中就要赋予其更加深厚的精神内涵。 自然是万物的创造者,山川河流、飞禽走兽、花草树木都以其各自的形态存在于世界,具有巨大的创造力和活力。自然界事物构成的规律给茶具形态的构成和创造提供了大量的素材,可以将自然物的生长规律、结构和表面纹理、图案等简化整合,创造出造型独特的茶具。同时增加茶具设计的精神内涵也离不开中国传统文化。中国五千年的传统文化,内涵丰富,这也为茶具设计提供了素材,将传统文化元素运用到茶具设计中变得极为迫切。 文化创意要应用到茶具设计中,不仅具有丰富的美学涵义,更具有强烈的社会影响力,它促使人正直,奋进,是强烈民族气节的体现。新颖独特的创意冲破传统思维,创造出与传统截然不同的造型、结构和艺术形象。这种艺术形象具有强大的艺术冲击和艺术感染力,使人看到新奇之物而心情愉悦,从中得到最大限度的艺术享受。而中国传统文化能影响的不只是人们的欣赏水平和生活情趣,它还是一种崇高的人生信仰,,精神文明的力量之源。中国传统文化融入中国茶具设计中具有强烈的时代精神和深远意义。 通过对文化创意的研究、文化创意与茶具设计的关系与应用,其目的是为了将各种文化创意元素应用到茶具设计中,将中华文化中的精髓通过茶具形态延续下来,又能在内容或形式上有所创新。
【图文】:
优秀的设计师正因为领悟到了自然界的变化规律和形态特征,从大自然中提取元进行提炼设计,才有了许多的优秀作品。道德经中说到“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这里“法”的意思就仿效、遵循之意,揭示了人们要遵循大自然的发展规律。同样设计师也要效仿自发掘自然界中美的元素,运用到自己的设计中,使自己的创意永葆鲜活。
图 2.3 高科技茶具图组如图 2.3 左一茶具沙漏状的外部造型,同时采用双层玻璃材质,翻转茶具让叶完全的浸泡,将茶具放置于插座上按动按钮,开始自动煮茶。左二呈球形状,传统茶具相差甚远,一般沏茶是先将水烧好,然后再泡茶。这款茶具将两步融合一起,它由两个半球组成,一部分是电磁炉用来烧水, 而另一部分用来储水和茶右二是一款适合盲人使用的煮茶杯,茶杯侧面有个水位按钮,可以结合旁边的盲刻度了解水位情况,茶叶放入茶杯槽后,盖上杯盖转动上面的定时器,当音乐响说明了茶已煮好。2.3 文化创意与茶具设计的关系创意的最终目的是使产品不仅具有可用性,而且在形式上具有欣赏性。文化意是把人类智慧赋予产品形态。通过造型、色彩、装饰、材质等把产品展现到人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TS971
【图文】:
优秀的设计师正因为领悟到了自然界的变化规律和形态特征,从大自然中提取元进行提炼设计,才有了许多的优秀作品。道德经中说到“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这里“法”的意思就仿效、遵循之意,揭示了人们要遵循大自然的发展规律。同样设计师也要效仿自发掘自然界中美的元素,运用到自己的设计中,使自己的创意永葆鲜活。
图 2.3 高科技茶具图组如图 2.3 左一茶具沙漏状的外部造型,同时采用双层玻璃材质,翻转茶具让叶完全的浸泡,将茶具放置于插座上按动按钮,开始自动煮茶。左二呈球形状,传统茶具相差甚远,一般沏茶是先将水烧好,然后再泡茶。这款茶具将两步融合一起,它由两个半球组成,一部分是电磁炉用来烧水, 而另一部分用来储水和茶右二是一款适合盲人使用的煮茶杯,茶杯侧面有个水位按钮,可以结合旁边的盲刻度了解水位情况,茶叶放入茶杯槽后,盖上杯盖转动上面的定时器,当音乐响说明了茶已煮好。2.3 文化创意与茶具设计的关系创意的最终目的是使产品不仅具有可用性,而且在形式上具有欣赏性。文化意是把人类智慧赋予产品形态。通过造型、色彩、装饰、材质等把产品展现到人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TS971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唐根生;;全面提升产品设计水准[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2 钟华;刘加奇;;中西方园林建筑环境对室内景观设计的借鉴[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30期
3 李丛芹;张夫也;;在多维性中体现创造——对中国当代设计批评主要原则的思考[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4 李娜;;浅谈艺术设计中技术与艺术的关系[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7年09期
5 高胜难;;当代设计语言的综合性表达[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4期
6 王胜彩;;如何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进行美术教学[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1期
7 李林杰;;浅析传统绘画教育地位的历史演变[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04期
8 张敏;;论艺术设计定位的传达方略[J];安阳工学院学报;2006年05期
9 晏星;图像·色彩·材料·风格——论书籍装帧艺术设计的构成因素[J];保定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3期
10 鲁瑜;胡s
本文编号:261713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qgylw/26171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