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种乳酸杆菌及盐对东北酸菜发酵效果的影响研究
【图文】:
从10株短乳杆菌、5株弯曲乳杆菌、10株植物乳杆菌各筛选出代表性菌株一株。检测了邋4逡逑株乳酸杆菌在优势温度下的培养特性,48邋h内每8个小时的ODeoo、pH、可滴定酸的变化规逡逑律如图2-1所示,MRS葡萄糖培养液的初始pH值为6.32,邋MRS木糖培养液的初始pH值逡逑为5.71,生长曲线结果显示(图2-1A),在培养8邋h后,弯曲乳杆菌生长曲线便趋于平缓;逡逑在16邋h后,寡发酵乳杆菌和植物乳杆菌生长曲线趋于平缓;短乳杆菌生长曲线一直在缓慢逡逑上升。在48邋h结束时,,植物乳杆菌的ODeoo值最高为2.44,短乳杆菌最低为1.59。由图2-逡逑1B所见,在培养的前16邋h内,4株菌株培养液的pH值快速下降。可滴定酸结果显示乳酸逡逑菌产酸能力与pH值有关,即随着pH的下降,可滴定酸含量在逐渐增加(图2-1C)。短乳杆逡逑菌、寡发酵乳杆菌、弯曲乳杆菌和植物乳杆菌的可滴定酸含量在48邋h时分别达到6.66邋g/L、逡逑13.48g/L>邋12.84邋g/LfP邋15.22邋g/L=逡逑-14-逡逑
逑2.2_4不同种髓杆菌在低温培养时的培养栤逡逑4株乳杆菌在18°C培养下,在葡萄糖基质上的生长情况如图2-2A所示,生长曲线结果逡逑显示,短乳杆菌、弯曲乳杆菌和寡发酵乳杆菌在12h后便达到对数期,植物乳杆菌在18h逡逑后达到对数期。除了短乳杆菌在培养72邋h时达到平台期,其余3株乳酸菌在培养的48邋h后逡逑便达到平台期。植物乳杆菌生长量最高,可达到2.3左右;短乳杆菌、弯曲乳杆菌和寡发酵逡逑乳杆菌最高生长量在1.9左右。在木糖基质上的生长情况如图2-2B所示,弯曲乳杆菌、植逡逑物乳杆菌基本上不生长,短乳杆菌和寡发酵乳杆菌在12邋h后达到对数期,48邋h后达到平台逡逑期。寡发酵乳杆菌的生长速度最快,在96邋h时,生长量达到1.98。逡逑^7■短乳杆菌弯曲乳杆菌+植物乳杆菌-□-寡发酵乳杆菌逡逑2'5'逦^^逡逑*:;:逡逑0.0邋r邋"¥■逦1邋|邋1邋I邋1邋I邋1邋|邋1邋|邋1邋|逦1邋|逡逑0逦12逦24逦36逦48逦60逦72逦84逦96逡逑B邋2-0j逦逦逦逦逦S逡逑}::逡逑逦逦逦逡逑0逦12逦24逦36逦48逦60逦72逦84逦96逡逑培养时间(h)逡逑图2-2低温下4株乳杆菌在不同基质上的培养动态(A)葡萄糖基质;(B)木糖基质。逡逑-16-逡逑
【学位授予单位】:东北林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TS255.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孟繁博;张万萍;吴康云;;接种发酵对酸菜品质的影响[J];食品与机械;2017年03期
2 庞伟华;王士林;;人工接种发酵黄瓜泡菜的研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8年30期
3 贡汉坤,王传荣,孙林超;传统豆酱人工接种发酵的初步研究[J];食品科技;2004年10期
4 沈国华,卢英,何丁喜,王建宁;纯菌接种发酵技术在腌渍蔬菜加工上的应用研究(二) 纯菌接种发酵技术最佳发酵模式的确定与应用[J];中国调味品;2002年06期
5 宋育阳;裴颖芳;王国平;刘延琳;;黑比诺葡萄接种发酵过程酵母菌的变化监控[J];中国食品学报;2010年02期
6 韩江雪;丁筑红;王晓芸;龙良;;4株乳酸菌强化接种发酵辣椒特性比较[J];贵州农业科学;2011年12期
7 燕平梅;赵文婧;宋敏丽;吴丽花;陈燕飞;张腾;;人工接种发酵甘蓝工艺条件的优化[J];食品科学;2012年11期
8 王新惠;;特色风味辣椒酱的制作[J];农村百事通;2019年22期
9 汪红梅;许晓琳;;自然发酵腐与人工接种发酵腐乳的微生物比对研究[J];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2019年14期
10 尹华;刘素纯;黄彬;赵文魁;;泡辣椒人工接种发酵对其成品品质及亚硝酸盐含量的影响[J];湖南农业科学;2007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刘柏楠;;腌泡菜的工艺改进[A];广东省食品学会第六次会员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2 杨香艳;胡文忠;杨晓哲;宋卤哲;龙娅;廖嘉;;乳酸菌的优良特性及接种发酵蔬菜的研究进展[A];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第十五届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廖鄂;淡水鱼发酵过程中N-亚硝胺的形成及控制机制研究[D];江南大学;2019年
2 罗凤莲;湖南剁椒腌制过程中风味及品质变化规律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凤姿;接种乳酸杆菌及盐对东北酸菜发酵效果的影响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9年
2 赵立彬;优势菌种筛选与接种发酵提升泡菜营养品质及益生性的研究[D];石河子大学;2010年
3 洪冰;大头菜发酵工艺及其品质变化研究[D];西南大学;2016年
4 汤静;乳酸菌发酵毛木耳风味食品的研制[D];南京农业大学;2013年
5 纪晓q
本文编号:264714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qgylw/26471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