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理工论文 > 轻工业论文 >

玫瑰花色苷的分离纯化及抗氧化活性研究

发布时间:2020-05-13 13:10
【摘要】:本文以墨红玫瑰为原料,采用超高压对玫瑰花色苷提取工艺进行优化,研究了玫瑰花色苷的超高压提取工艺、纯化工艺及其稳定性与抗氧化活性,并研制一种色泽纯正、口感柔和的玫瑰花饮料,以期为玫瑰花的综合利用提供有益参考。具体研究结果如下:(1)采用超高压提取法,基于单因素试验,运用响应面试验设计优化提取工艺,分析各因素及交互作用对花色苷提取工艺的影响。优化得到提取工艺最佳条件为:13.2%柠檬酸溶液,压力400MPa,时间6 min,料液比1:25g/mL,花色苷提取量为1089.42mg/100g,超高压提取法使提取量增加,时间缩短,效益提高。(2)选用NKA-2型大孔树脂对玫瑰花色苷进行纯化,最佳纯化条件为:大孔树脂与样液体积比1:25g/mL,样液pH值2.0,质量浓度0.15 mg/mL,流速1mL/min,吸附率达到92.76%;最佳解吸附条件为:洗脱剂浓度75%,pH值2.0,解吸率达到94.12%,纯化后的玫瑰花色苷经冷冻干燥后呈紫黑色粉末,色价提高了7倍,其纯化效果显著。(3)稳定性研究结果:玫瑰花色苷在pH值为1~3的条件下稳定性好,对光与热都不稳定,须避光低温存储;抗坏血酸、氧化剂和还原剂会显著加快花色苷的降解,氯化钠、葡萄糖、蔗糖和Zn~(2+)、Na~+、K~+对花色苷稳定性无显著性影响,Mg~(2+)能够加快花色苷降解,Fe~(3+)使花色苷溶液颜色出现突变,产生沉淀物,Al~(3+)、Ca~(2+)、Cu~(2+)对花色苷有显著增色效应。(4)以抗坏血酸做阳性对照,以总还原能力和DPPH、超氧阴离子、ABTS阳离子与羟自由基的清除能力的体外抗氧化活性模型评价玫瑰花色苷的抗氧化活性。结果显示:玫瑰花色苷具有优良的抗氧化性,在相同浓度条件下,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清除能力弱于抗坏血酸,总还原力、DPPH、ABTS阳离子、羟自由基的清除能力均强于抗坏血酸。(5)玫瑰花饮料工艺优化研究,在料液比1:70、浸提温度50℃、浸提时间90 min的最佳浸提条件下,研究浸提液、白砂糖、柠檬酸与蜂蜜添加量等因素对玫瑰花饮料品质的影响,通过正交试验,最佳配方为:30%浸提液、10%白砂糖、0.08%柠檬酸、4%蜂蜜,此条件下玫瑰花饮料色泽纯正且口感柔和。
【图文】:

光谱图,玫瑰花,最大吸收,光谱图


图 2-1 玫瑰花色苷溶液最大吸收光谱图Fig.2-1 Absorption spectrum of rose anthocyanins花色苷提取液的吸收光谱图,在 514 nm 波长处有最大的特征吸收峰。因为花色苷溶液的吸光值与花色苷的提取nm 作为玫瑰花色苷的最大吸收波长。在相同分析测定环提取量越高,提取效果越好。素试验酸浓度对玫瑰花色苷提取量的影响,在固定因素条件下,柠檬酸浓度为 0~10%范围时,花酸浓度大于 10%后,在 10~20%范围的提取量缓慢降低苷提取量达到最高值,试验测得该条件下,花色苷溶液mg/100g。因此,选用 10%柠檬酸溶液为提取溶剂最佳浓

提取量,对花,柠檬酸,浓度


图 2-2 柠檬酸浓度对花色苷提取量的影响Fig.2-2 Effect of citric acid concentration on anthocyanins extraction压力对玫瑰花色苷提取量的影响图 2-3 压力对花色苷提取量的影响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TS264.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龙正龄;秦富荣;侯秀发;莘海亮;;花色苷封装应用的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6年13期

2 张艳艳;黄玉舟;李丽;韦石;赵国帅;汤宏厚;考志强;;花色苷的研究进展[J];食品安全导刊;2019年15期

3 管敬喜;文仁德;成果;张劲;吴代东;余欢;杨莹;;野生毛葡萄皮渣花色苷稳定性研究[J];食品科技;2017年12期

4 高敏;;花色苷变化规律异于类黄酮和叶绿素[J];中国果业信息;2016年11期

5 梁敏;包怡红;;花色苷生物学功能的研究进展[J];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2017年10期

6 国石磊;朱凤妹;王娜;张永祥;李军;;黑果腺肋花楸花色苷树脂纯化工艺及其稳定性研究[J];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2015年09期

7 那娜;;花色苷综合应用研究[J];食品安全导刊;2015年33期

8 崔红;;天然色素花青素研究现状及其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前景[J];食品界;2016年12期

9 陶媛;;花色苷,这样紫呀![J];生命世界;2010年12期

10 李阳;毕勇毅;;花色苷研究进展[J];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2009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凌文华;;花色苷[A];中国营养学会DRIs修订专家委员会第二次会议样板稿汇编[C];2011年

2 李斌;李恩惠;郎宇曦;田金龙;龚二生;王月华;张炜佳;孟宪军;;牛血清蛋白非共价结合蓝莓花色苷的保护作用机制研究[A];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第十五届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8年

3 胡敏伦;郭晋雅;李好;高峰;;美丽异木棉花色苷合成相关酶基因的克隆及其表达分析[A];广东省遗传学会第九届代表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及摘要汇编[C];2014年

4 蒋与刚;;环境PM2.5暴露致机体心血管功能障碍的花色苷干预中期报告[A];中国营养学会第十届营养科研基金——2015年度DSM专项科研基金发布会资料[C];2015年

5 彭宇佳;曹有龙;米佳;禄璐;冉林武;李晓莺;曾晓雄;闫亚美;;黑果枸杞花色苷的纯化及对人体肠道菌群的调节作用[A];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第十五届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8年

6 蒋与刚;;蓝莓花色苷改善老年认知障碍的基础与应用研究[A];第六届全国中西医结合营养学术会议论文资料汇编[C];2015年

7 李丽;刘传斌;肖建忠;李志斌;;高山杜鹃花色素的理化性质及稳定性的研究[A];中国观赏园艺研究进展 2009[C];2009年

8 杜纪红;叶正文;张学英;苏明申;高清华;张绍铃;;遮光对沪油018油桃果皮花色苷含量及果实着色的影响[A];中国园艺学会桃分会第二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9 林文超;王德森;刘维信;;紫色白菜花色苷组分鉴定及抗氧化性研究[A];中国园艺学会十字花科蔬菜分会第十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10 张名位;池建伟;魏振承;徐志宏;张瑞芬;;不同加工保藏工艺对黑米皮的总抗氧化能力和活性成分的影响[A];中国青年农业科学学术年报[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6条

1 陈为凯 王军 何非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葡萄与葡萄酒研究中心 农业部葡萄酒加工重点实验室;不同品种染色葡萄果皮与果肉中花色苷积累的研究(下)[N];华夏酒报;2017年

2 记者 张可喜;甘薯能抑制癌症恶化[N];新华每日电讯;2002年

3 张镜 刁树平;食品酸味剂甜味剂及增稠剂对阴香花色苷稳定性的影响[N];中国食品安全报;2015年

4 记者 张可喜;水果色素保健眼睛[N];新华每日电讯;2000年

5 王志勇;昌黎干红产业又出新成果[N];秦皇岛日报;2010年

6 欣闻;呵护心灵之窗哪些营养物质不可缺?[N];中国食品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瑶;桑葚花色苷的代谢及对铅致神经细胞损伤的营养干预机制研究[D];江苏大学;2018年

2 郭萧;光与激素调控不同色泽甜樱桃果实花色苷合成机理初探[D];中国农业大学;2019年

3 周丽萍;蓓蕾蓝靛果花色苷分离纯化及抗肿瘤作用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7年

4 史倩倩;基于转录组测序滇牡丹花色形成分子调控机理研究[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15年

5 阎芙洁;桑葚花色苷对糖代谢的调控作用及其机制研究[D];浙江大学;2018年

6 韩永斌;紫甘薯花色苷提取工艺与组分分析及其稳定性和抗氧化性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7年

7 范龚健;紫玉米酒花色苷衍生物形成机理及其抗氧化与抗肿瘤活性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9年

8 赵梦瑶;丙烯酰胺致小鼠神经毒性分子机制及蓝莓花色苷提取物对其解毒作用的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17年

9 武红霞;芒果花色苷合成与调控的生理与分子机制[D];浙江大学;2015年

10 张丽霞;黑莓花色苷降解与辅色及抗氧化活性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孟翔宇;玫瑰茄花色苷提取与分离纯化及特性研究[D];天津商业大学;2019年

2 吴宁柔;甘蓝型油菜不同花色转录组分析[D];湖南农业大学;2018年

3 赵昕;黑胡萝卜中花色苷的提取、纯化及单体制备[D];烟台大学;2019年

4 郭雪;树莓酚类物质的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19年

5 孙侨冶;树莓果实中非花色苷酚类物质分析方法的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19年

6 张唯;玫瑰花色苷的分离纯化及抗氧化活性研究[D];西南科技大学;2019年

7 张潇;花楸花色苷与酪蛋白作用对稳定性的影响[D];辽宁大学;2018年

8 李梦丽;红树莓和桑椹果汁贮藏期间花色苷的稳定性及抗氧化活性变化的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8年

9 谢岳;水分胁迫对赤霞珠葡萄花色苷含量及花色苷合成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D];宁夏大学;2018年

10 李栋梅;不同矮化整形方式对蛇龙珠葡萄果实花色苷积累的影响[D];宁夏大学;2018年



本文编号:266201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qgylw/266201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d7b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