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鲜牛乳中总砷、总汞同步测定方法研究
【图文】:
压力消解罐法、湿法消解的优缺点和回收率确定前处理方式;对压力消解罐化,,摸索不同的消解酸体系的最佳条件,对不同温度和不同时间消化能力的交叉比较,确定最佳消化温度和时间;摸索不同酸介质条件下曲线的线性范仪器的检出限和方法的定量限;进行精密度试验和干扰试验。建立标准方法.2 生鲜牛乳中总砷、总汞同步测定方法的验证本试验通过检出限和定量限的回收率验证方法的最低检出限和最低定量限;家方法进行对比验证本方法的优劣性;通过回收率试验验证本方法的准确性不同企业利用此方法进行检测试验验证此方法的普遍性。 技术路线验技术路线如下图 1-1 所示:
15图 2-1 0.5%的硼氢化钾-0.5%氢氧化钾溶液与不同浓度的硝酸反应介质Figure 2-1 0.5% potassium borohydride-0.5% potassium hydroxide solution and different concentrations of nitric acid reaction medium
【学位授予单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TS252.7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耀广;王玉英;柴艳兵;池肖娜;;GC-MS法测定生鲜牛乳脂肪酸组成及含量的研究[J];食品研究与开发;2015年13期
2 包温奎;;生鲜牛乳中违禁添加物和抗生素残留及其检测方法论述[J];青海畜牧兽医杂志;2010年06期
3 唐雄飞;磨龙春;胡杰;覃芳芸;;加强生鲜牛乳检测刻不容缓[J];广西畜牧兽医;2009年02期
4 ;无公害食品 生鲜牛乳[J];新疆畜牧业;2006年01期
5 郑其扬;福州市生鲜牛乳卫生安全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方法[J];福建畜牧兽医;2005年06期
6 阎丽娅;周波;侯菊倩;;沈阳地区生鲜牛乳掺假掺杂的调查[J];中国公共卫生;1989年09期
7 陈静;王玉英;王婷婷;李峰;陆淳;朱宏;;生鲜牛乳真蛋白快速检测方法[J];中国乳品工业;2010年11期
8 本刊评论员;;上海市新近发布“生鲜牛乳质量管理暂行办法”[J];上海奶牛;2000年02期
9 林芳明;蔡其刚;张红见;赵静;;生鲜牛乳中产肠毒素大肠埃希菌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的建立与应用[J];动物医学进展;2019年02期
10 吴会仙;;如何保证生鲜牛乳及其制品的饮用安全性[J];畜牧兽医科技信息;2015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陈渝;;对“奶业安全新国标”争议的再认识[A];第三届中国奶业大会论文集(下册)[C];2012年
2 王心祥;李家瑞;杨金宝;金鸿道;许鑫鑫;;学生饮用奶质量标准的研究[A];第二届中国奶业大会论文集(下册)[C];2011年
3 张鑫;顾欣;倪力军;张立国;韩奕奕;;基于近红外光谱技术的掺假生鲜乳识别平台的研发[A];第三届中国奶业大会论文集(上册)[C];2012年
4 刘新才;宗万里;;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生鲜牛乳中三聚氰胺含量的方法研究[A];第二届中国奶业大会论文集(下册)[C];2011年
5 刘秋云;李开雄;李燕;;原料乳污染的有毒有害物质危害分析[A];第三届中国奶牛发展大会论文集[C];2008年
6 姜金斗;周红;;凝胶过滤色谱法测定乳制品中免疫球蛋白方法的研究[A];第十五次全国色谱学术报告会文集(下册)[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赵磊;解读“无抗奶”[N];科技日报;2002年
2 本报见习记者 张伯晋;揭开生鲜牛乳新国标背后的法律问题[N];检察日报;2011年
3 记者 潘双清;生鲜牛乳由第三方检测[N];石家庄日报;2010年
4 田凯;省内首个生鲜牛乳收购标准在保诞生[N];保定日报;2010年
5 梁英乔 本报记者 蔡韬;解除“禁鲜令” 奶业“势”如何[N];黑龙江日报;2007年
6 通讯员 潘华晴邋王艳棠;首批生鲜牛乳买卖合同问世[N];湖北日报;2007年
7 张立平邋见习记者 杜洋洋;“禁鲜令”终结“鲜”奶重返市场[N];天津日报;2007年
8 赵秀芹;“无抗奶”:行走在难易之间[N];贵阳日报;2006年
9 本报记者 张德斌;生鲜牛乳收购叫停“有抗奶”[N];中国证券报;2006年
10 明瑶 黄惠;巴氏奶迎来发展的“春天”[N];中国畜牧兽医报;201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强;均质处理对生鲜牛乳介电谱及主要成分预测精度的影响[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9年
2 王彦增;均质处理对生鲜牛乳近红外漫反射光谱的影响及机理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9年
3 杨坤;生鲜牛乳中总砷、总汞同步测定方法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9年
4 许燕平;泰州市猪肉、禽肉、禽蛋和生鲜牛乳中常见抗菌药物残留的监测[D];扬州大学;2018年
5 梁志斌;生鲜牛乳介电特性与脂肪含量关系的试验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4年
6 贾云鹏;蛋白质含量对生鲜牛乳介电特性的影响[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3年
7 韦婧;基于单粒子探测的生鲜牛乳中体细胞快速检测关键技术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17年
8 谭欣同;生鲜乳及乳制品中甾类激素残留分析方法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6年
9 孙丽滢;蛭弧菌BDFM05在控制生鲜牛乳中细菌总数的应用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10 凡琴;乳品生产链中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污染、肠毒素分析及耐药性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266898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qgylw/26689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