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理工论文 > 轻工业论文 >

纯棉织物防污易去污抗菌一浴法整理工艺研究

发布时间:2020-05-23 12:10
【摘要】:婴幼儿纺织品不再单单局限于实用性,集舒适、美观和功能性于一体的新型纺织品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对于婴儿来说,由于其抵抗力差,身体健康比较容易受到周围环境中细菌的影响,且婴幼儿服装上残留污渍和皮肤分泌的油脂给细菌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环境,同时婴幼儿皮肤娇嫩,衣服残留的化学品如洗涤剂等会对其有影响,因此不能用过多洗涤剂清洗,所以开发具有防污、易去污和抗菌功能的婴儿纺织品非常有意义。婴儿服装多为透气性好、穿着舒适的织物,如棉织物,所以决定以棉织物为实验对象,对其进行多功能整理。本课题主要研究棉织物的防污、易去污、抗菌多功能“一浴法”整理工艺,优化工艺条件。工艺流程主要为:浸轧—预烘—焙烘。在防污易去污单一性功能整理中,整理液的pH值对整理后棉织物防污易去污功能的影响最大,其次是整理剂的浓度以及轧液率。防污、易去污整理剂使用过程中要加入交联剂,随着交联剂用量的逐渐增加,整理后的棉织物防污效果越好,但是其易去污效果先增后减,这是因为过量交联剂会在棉织物表面通过自交联反应形成薄膜,影响易去污整理的效果,而且交联剂用量过多,会使织物手感偏硬,织物的服用性能变差,综合考虑交联剂用量为10g/L。棉织物的抗菌单一功能整理过程中,对抗菌效果造成最大影响的是抗菌剂的浓度,其次是整理液的pH值及轧液率。抗菌剂本身不会与交联剂发生化学反应,但是交联剂的加入会降低抗菌剂与棉纤维的结合。根据单一功能整理实验的结果,当整理液的pH值为6,轧液率为80%时,整理后织物的防污、易去污、抗菌效果均很好,这为“一浴法”整理提供良好的实验基础。在防污易去污抗菌多功能“一浴法”整理中,随着抗菌剂的浓度不断提高,织物的防污、易去污性能逐渐降低;防污易去污整理剂的浓度逐步提高,但是织物抑菌率几乎无变化,这说明防污易去污整理剂对抗菌剂几乎无影响。抗菌剂属于季铵盐型阳离子化合物,棉纤维在水中呈现阴离子性,由于阳离子抗菌剂与纤维素阴离子间的离子间作用力的影响,与棉纤维易发生结合。合理的预烘温度和时间对整理效果有一定的影响,预烘温度高于100℃时,水分蒸发速度过快,可能导致织物内部的整理剂随着水分的蒸发,过快的向织物表面移动,发生泳移现象,影响整理效果,所以预烘温度高于100℃后各项整理效果会开始下降。预烘时间对整理后织物性能的影响同预烘温度相似,最佳的预烘时间应控制在90 s左右。提高焙烘温度,可以促进整理剂分子同纤维素分子之间的结合,但是当焙烘温度超过170℃后,整理后织物的防污易去污,抗菌效果都急剧下降,且织物有发黄现象。当焙烘时间为60 s时,由于焙烘时间较短,吸附在织物内部的整理剂不易在纤维内扩散反应,当焙烘时间达到90 s后织物整理效果达到最佳,焙烘时间过长会破坏纤维结构,可能引起织物发生黄变。分析得到预烘温度为90℃、预烘时间为90 s、焙烘温度为160℃、焙烘时间为90 s时织物会获得最佳的整理效果。
【图文】:

固体表面,较小,受力状态,公式


纯棉织物防污易去污抗菌一浴法整理与二甲基聚硅氧烷共同使用效果更佳[11]。在 20 世纪 50 年代用含氟聚合物对织物进行拒水拒油功能性整理[12],之后 3M 公烷基的丙烯酸酯共聚物[13]。这类整理剂优缺点十分明显,其具性,整理后手感柔软,但是耐水洗牢度较差且价格不菲。为了,将含氟聚合物与封端异氰酸酯结合使用,这不但使其拒水拒且耐洗涤性得到显著的提升,因此这种产品得到快速推广,也整理剂的主流产品[14]。机理表面上液体的表现形态一般通过接触角来表示[15],如图 1-出了Young公式[16],公式(1-1)用来表示液滴在固体表面上的cos0slsglg

正烷烃,同系物,表面张力,聚四氟乙烯


图 1-2 正烷烃同系物在聚四氟乙当液体的表面张力低于固体的临界散开。所以,当固体表面的γc值越低,能防水防油性能就越好。因此,为了提高固固体的临界表面张力,使得γc值降低来1.2.3 常用的防污整理剂1.2.3.1 铝皂和石蜡类拒水整理剂石蜡是人类最早开始使用的拒水整在纤维表面形成一层疏水的薄膜,,而且机溶剂、乳液和熔融态对织物进行整理维包裹起来而赋予纤维拒水性能。铝皂类的拒水剂一般为甲酸铝或醋理过的织物浸渍在铝盐水溶液中,待整理面从而使织物获得了拒水性能[19]。通常
【学位授予单位】:东华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TS195.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马梅花;高智星;汤秀章;郑佐西;朱欣研;张怡;刘雨昕;;不锈钢放射性模拟样片在空气中的激光去污技术[J];核化学与放射化学;2017年01期

2 刘刈;陈艳;孔彦荣;李睿之;聂鹏;周一东;;超声波+四价铈去污技术研究[J];辐射防护;2017年01期

3 王鹏;夏良树;;核设备在役去污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J];化学工程与装备;2017年05期

4 ;肥皂去污的秘密[J];少儿科学周刊(儿童版);2018年09期

5 何晨;;适宜放地垫的四个地方[J];农家致富;2017年15期

6 李烨;王萍;孙宇;谭昭怡;涂俊;张东;;不锈钢表面钚污染的擦拭去污[J];同位素;2011年01期

7 吴德;李永平;;秦山三核去污技术应用[J];中国核工业;2008年05期

8 ;如何进行冰箱内外去污[J];洗净技术;2004年03期

9 ;G-103车辆表面去污增亮剂[J];精细与专用化学品;1998年12期

10 赵世信;压力水去污技术及其在核设施退役工程中的应用[J];化学清洗;1999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刈;陈艳;孔彦荣;李睿之;聂鹏;周一东;;空化效应强化四价铈去污技术研究[A];第三届全V锖嘶в敕派浠嗄暄跹刑只崧畚恼痆C];2015年

2 马梅花;高智星;郑佐西;朱欣研;张怡;刘雨昕;;金属表面激光去污技术研究[A];第三届全V锖嘶в敕派浠嗄暄跹刑只崧畚恼痆C];2015年

3 朱高龙;林晓艳;罗学刚;陈帅;;高稳定性泡沫对模拟仪器表面核素锶污染的去污[A];中国核科学技术进展报告(第三卷)——中国核学会201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4册(核材料分卷、同位素分离分卷、核化学与放射化学分卷)[C];2013年

4 冯朝;何彬;张全虎;张勇;;野外核事故去污技术研究[A];中国核科学技术进展报告——中国核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一卷·第5册)[C];2009年

5 陈安全;;铀矿冶放射性污染金属熔炼去污及环境影响调查[A];第三次全国天然辐射照射与控制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0年

6 朱高龙;林晓艳;罗学刚;;N-月桂酰基甘氨酸钠泡沫去污剂的稳定性及去污性能研究[A];第十三届全国核化学与放射化学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4年

7 王东文;窦天军;;一种新型电解去污技术[A];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科技年报(2001)[C];2001年

8 田军华;张东;谭昭怡;张子骞;马俊格;张孝道;;高铀样品快速分析法和去污工艺[A];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科技年报(2002)[C];2002年

9 王东文;窦天军;赵玉杰;;导电性小球为接触阳极的电解去污实验研究[A];第七届全国核化学与放射化学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10 黄鹤翔;周晓波;董文静;武俊红;;移动电解去污技术研究[A];第七届全国核化学与放射化学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特约记者 揭方晓;南城 强化执法监管为工业“去污”[N];抚州日报;2019年

2 司马童;表情包成“炸药包” 出国前还需给电子设备“去污”[N];中国民航报;2017年

3 华文;去污上将———姜[N];中国石油报;2003年

4 云南 杨文卿;怎样给电视机荧屏去污[N];电子报;2007年

5 曲百刚;酷卡与麦佳尔联合推出加拿大去污新品[N];消费日报;2007年

6 记者 王璐;雾霾难治 煤炭去污路径存争议[N];经济参考报;2016年

7 仝晓波;石化去污不能坐等“亡羊补牢”[N];中国能源报;2014年

8 王心禾;污染企业要搬更要先“去污”[N];检察日报;2014年

9 艳艳;高科技新品“靓洁”灭菌易去污面料问市[N];中国纺织报;2000年

10 鲁颖;天然绿植:高效去污好帮手[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龚正;面向热室的聚变堆内部器件清洗去污遥操作装置关健技术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思贤;纯棉织物防污易去污抗菌一浴法整理工艺研究[D];东华大学;2019年

2 张楚;运用接受与实现疗法对高自我污名初中孤儿的去污化团体干预[D];沈阳师范大学;2016年

3 胡倩;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单纤维去污测定法及其应用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7年

4 唐文彬;基于滚筒机洗的纺织品保护洗涤模式研究[D];安徽工程大学;2016年

5 蔡豆;绒面沙发布笔迹易去污测试及评价方法的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8年

6 聂磊;选择性消化道去污对大鼠重症胰腺炎细菌移位的影响[D];武汉大学;2004年

7 沈菁;基于机器视觉的洗涤去污效果评价[D];江南大学;2013年

8 陈玉柱;基于单片机控制的离子水去污消毒装置的研究与开发[D];东华大学;2013年

9 裴刘军;有机硅柔软剂对织物去污和白度的影响机理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4年

10 缪鹏;中国HCCB TBM模块退役分析[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267733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qgylw/267733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144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