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理工论文 > 轻工业论文 >

凯里红酸汤口服液开发及功能性评价

发布时间:2020-05-27 08:13
【摘要】:红酸汤是我国贵州省凯里地区具有千年历史的传统食品特产,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保健功效,在凯里有句俗话叫“三天不吃酸,走路打蹿蹿”,可见凯里人民对于红酸汤的认可。目前,虽然红酸汤产业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快速健康地发展仍面临诸多问题。红酸汤为粘稠状悬浊-乳浊液,加工适应性不足,导致其产品形式单一,上下游产品衍生不够丰富,难以满足多元化和快捷化的社会发展需求。红酸汤产品贮藏过程中,易发生腐败变质,出现令人作呕的“氨臭”,严重影响产品的感官品质。虽然有报道,红酸汤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保健功能,但系统性研究内容现尚未验证。本文主要对红酸汤浓缩汁开发、口服液制备、贮藏稳定性和功能性评价进行了综合研究,结论如下:⑴红酸汤浓缩汁的开发研究:通过超声波浸提处理,以料液比、超声时间、超声温度、超声功率4个因素为自变量,结合响应面实验得出各因素对总酸含量的影响大小为:超声温度料液比超声时间超声功率。优化提取最佳工艺为:料液比1:8 g/mL,超声时间31 min,超声功率450 W,超声温度71℃,总酸含量为34.79 g/kg。并在此基础上,经6种工艺浓缩得到浓缩汁,比较浓缩汁的总酸、可溶性固形物、色泽、有机酸和番茄红素含量,得出:不同浓缩工艺对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没有明显影响(P0.05),非热浓缩工艺可以较好地保持红酸汤原有色泽。热浓缩工艺使红酸汤中的总酸、有机酸和番茄红素含量均有明显(P0.05)的减少。真空冷冻干燥浓缩和冷冻浓缩能较好保持红酸汤番茄红素和有机酸的含量,是较好的浓缩红酸汤的工艺,其中真空冷冻干燥浓缩最好,最大限度地保持了产品的营养及挥发性物质,但其耗能多、耗时长、处理量低,可用作高端浓缩,考虑到成本问题,最终采用冷冻浓缩工艺。⑵红酸汤口服液的制备研究:运用模糊感官评定法代替传统感官评定法,通过单因素试验得出各自较优的用量为:红酸汤55%、白砂糖7%、柠檬酸0.05%、复合稳定剂0.7%。应用Box-Benhnken优化出最佳的参数,各因素对口服液的感官评价影响大小为:白砂糖用量红酸汤用量柠檬酸用量复合稳定剂用量,优化配方的为:红酸汤56%,白砂糖7.25%,柠檬酸0.05%,稳定剂0.68%,实际感官评分为:86.60,与预测值(87.55)接近,相差1.55,证明该响应面模型所优化配方参数合理可靠,具有实际应用价值。⑶红酸汤口服液品质评价:检测红酸汤口服液相应指标发现,其氨基酸态氮(0.6744mg/100g)、亚硝酸盐(0.1376 mg/100g)、总酸(36.12 g/kg)、氨基酸(1.7155 g/100g,16种)、有机酸总量(21.7052 g/kg,7种)、菌落总数(17)、霉菌+酵母菌数(ND)、大肠杆菌(ND)、金黄色葡萄球菌(ND)、沙门氏菌(ND)均符合国家标准或地方标准规定要求,且均优于市售红酸汤。⑷不同贮藏条件对红酸汤口服液品质的影响:将口服液分别放置在4℃、室温和37℃条件下贮藏,检测贮藏期间品质变化。结果表明,在4℃、室温和37℃条件下,口服液的总酸含量无明显变化(P0.05);37℃条件下,口服液感官品质仅能保持15 d,室温条件下,第25 d感官得分降为67.58,而4℃条件下,口服液保持最好,感官得分仍可达86.97;除4℃贮藏条件下口服液中番茄红素没有显著变化(P0.05)外,其余两种条件下番茄红素含量均显著下降(P0.05);透光率、褐变指数和离心沉降率结论也显示,4℃为较好的贮藏条件,说明红酸汤口服液适宜在低温下贮藏。⑸口服液体外模拟抗氧化研究:通过对红酸汤口服液PPH自由基、羟基自由基、超氧阴离子自由基和ABTS自由基的清除能力测试,结果表明,口服液具有一定的抗氧化能力,其清除对清除DPPH自由基、羟基自由基、超氧阴离子自由基和ABTS自由基的IC_(50)值分别为18.89%、88.88%、37.79%、19.09%。⑹口服液对D-半乳糖氧化损伤模型小鼠抗氧化能力影响研究:通过构建D-半乳糖氧化损伤小鼠模型实验,得出: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小鼠体质量及脏器指数均呈显著下降(P0.05),小鼠血清及肝脏组织中的MDA及PCO含量均显著升高,小鼠血清及肝脏组织中的GSH含量有明显降低且小鼠血清及肝脏中SOD活力显著降低,说明D-半乳糖氧化损伤小鼠模型造模成功。与模型组相比,各剂量组小鼠体质量、肝脏指数、心脏指数及脾脏指数均有明显增加(P0.05),得出红酸汤口服液能有效增强D-半乳糖氧化损伤小鼠的体质,减缓小鼠脏器功能下降。不同剂量的红酸汤口服液可以显著地降低D-半乳糖氧化损伤小鼠血清及肝脏中MDA和PCO含量,提高SOD活力及GSH含量,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红酸汤口服液具有一定的抗氧化能力。
【图文】:

白酸,火锅,底料,肥牛


图 1-1 市售白酸汤(左)和红酸汤(右)Fig. 1-1 commercially available white acid soup (left) and red acid soup (right)2009 年,凯里红酸汤火锅底料更是被列为全国 3 大特色火锅底料之一。近年来,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和美食节目的推介,以红酸汤为锅底的酸汤鱼、酸汤肥牛等已成为来黔旅游的食客们的必然之选,也是黔菜中的代表。红酸汤不仅被人们喜爱、推崇,,更被推广到全国,

谱图,有机酸,混合标准,品色


图 2-1 有机酸混合标准品色谱图Fig. 2-1 Organic acid mixing standard color spectrum表 2-2 有机酸回归方程Table 2-4 regression equation of organic acids序号 名 称 回归方程 决定系数1 草 酸 y=2252.1x+1075.7 0.9972
【学位授予单位】:贵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TS218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白冰瑶;周茜;董小涵;韩雪;闫晨静;蔡东伟;杨光;赵文;;红枣浓缩汁对小鼠糖代谢的影响研究[J];食品科技;2017年07期

2 陈敏;;红枣浓缩汁的脱色研究[J];食品工程;2017年03期

3 方陈玉;孙亮;阮鑫;杨丽;;2012年杭州果蔬浓缩汁中防腐剂及果糖、葡萄糖、蔗糖含量分析[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13年10期

4 张涛;吕晓玲;李津;杨雪吟;;紫甘薯浓缩汁的流变特性研究[J];食品工业;2012年01期

5 王旭东;史婧婧;;浙江绍兴首次出口茶浓缩汁[J];茶世界;2010年12期

6 朱永宝;王然;李文香;甄天元;王成荣;;浓缩温度和糖度对新梨浓缩汁色泽的影响[J];食品科技;2008年09期

7 施木田;林劫波;;HACCP在芦柑浓缩汁生产中的应用[J];亚热带农业研究;2007年01期

8 时平;;国际橙浓缩汁价格上扬[J];世界热带农业信息;2006年05期

9 丁正国;猕猴桃浓缩汁的生产开发[J];粮油食品科技;1994年01期

10 ;出口信息[J];农技服务;1994年1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钱英燕;庄梦军;王莉华;孙立军;史长颖;黄福南;孙梅君;;蓝莓野果浓缩汁及蓝莓野果汁饮料生产技术的研究开发[A];北京食品学会2004年论文集[C];2004年

2 张书芳;陈本懋;苗健;关连;;中华猕猴桃浓缩汁贮存过程中维生素C含量及亚硝酸盐清除作用的研究[A];中国营养学会营养与肿瘤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1990年

3 宋圃菊;唐仪;俞锡璇;;s|猴桃浓缩汁中抗坏血酸在人体的利用[A];中国生理科学会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营养)[C];1964年

4 张建军;;苹果汁芳香物质的研究 Ⅲ.回收芳香物[A];庆祝北京食品学会成立十五周年论文集[C];1994年

5 罗龙新;;速溶茶和茶饮料生产中香气的损失及改善技术[A];第四届海峡两岸茶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6 陈洪章;郭俊生;赵法O ;邱璐;孙伟;;黑加仑、山葡萄和猕猴桃浓缩汁的生物效用研究[A];中国营养学会第七届全国营养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1996年

7 陈菽;乐超银;刘海军;邵伟;;含肽运动饮料的研制[A];“亚运食品安全与广东食品产业创新发展”学术研讨会暨2009年广东省食品学会年会论文集[C];2009年

8 陈文文;孔令会;;生姜-红枣-红糖复合饮料的研制[A];第十一届中国香料香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6年

9 樊亚鸣;何芝洲;陈永亨;;陈皮及其果肉的应用研究新进展[A];第三届中国·新会陈皮产业发展论坛主题发言材料[C];2011年

10 王庆国;;山楂浓缩汁加工技术[A];'94全国果蔬、饮料加工技术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199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赵良英 通讯员 余运来;把香菇浓缩汁卖到海外[N];湖北日报;2019年

2 记者 王嘉;现榨果蔬汁应现榨现饮[N];中国质量报;2017年

3 本报记者 李明德;小小胡萝卜 开拓高原大产业[N];中国食品报;2009年

4 磴残;磴口县建成年产6000吨胡萝卜浓缩汁生产线[N];内蒙古日报(汉);2009年

5 记者 何汀;柴达木枸杞产业展现新亮点[N];青海日报;2009年

6 记者 梁庆华 邱德生;“特色果蔬浓缩汁加工技术”通过验收[N];中国食品报;2009年

7 记者 宦建新 通讯员 王国庆;凉水一冲香茶即得[N];科技日报;2001年

8 索寒雪;橙浓缩汁价格暴涨 替代果汁有机可乘[N];中国经营报;2006年

9 益 群;新技术让鲜茶浓缩汁更新鲜[N];中国质量报;2004年

10 任明兴;浙江绍兴首次出口茶浓缩汁[N];中国国门时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秦蓝;蔬菜汁——南瓜混汁和胡萝卜混汁的研究[D];江南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鲁青松;凯里红酸汤口服液开发及功能性评价[D];贵州大学;2019年

2 王楠;不同加热方式对三种葡萄浓缩汁品质变化的影响[D];塔里木大学;2019年

3 孙珊珊;梨浓缩汁非酶褐变影响因素及控制的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1年

4 陈婕;橄榄浓缩汁加工技术的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2年

5 肖琼;甘薯浓缩汁加工过程中营养成分变化的研究[D];陕西科技大学;2013年

6 董浩;黑蒜浓缩汁的制备工艺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5年

7 胡雄飞;绿茶浓缩汁沉淀调控技术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15年

8 李欣;菠萝浓缩汁储藏过程中非酶褐变的研究[D];广西大学;2007年

9 刘静;红枣浓缩汁加工和贮藏过程中非酶褐变的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10 赵品品;年产3000t红枣浓缩汁的工厂设计[D];西北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68323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qgylw/268323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7ef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