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理工论文 > 轻工业论文 >

敞口条件下红葡萄酒稳定性及新型抗氧化剂研究

发布时间:2020-06-12 05:33
【摘要】:葡萄酒是一种国际饮品,因具有很高的营养保健功能而备受人们欢迎,但因其成分复杂多样,时刻都在发生着变化而难以维持稳定而严重影响其品质。因此保持或提高葡萄酒的稳定性是葡萄酒生产尤其是储藏与消费过程中需解决的重要难题。二氧化硫作为传统的抗氧化剂对稳定葡萄酒的色泽和防腐性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随着人们保健意识的增强,SO_2的毒副作用已引起人们的高度关注,另外,SO_2的添加还会掩盖葡萄酒的天然醇香性,用量稍高就会产生明显的刺激性和酸涩感,影响葡萄酒的口感和品质,其实,因SO_2的高挥发性葡萄酒一旦敞口放置就会很快变质。所以,研发一种既无毒副作用又可使葡萄酒稳定不变、品质优良的新型稳定剂,对稳定和改善酒质,促进葡萄酒产业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通过对不同品种红葡萄酒在各种不同给定条件下理化指标随时间变化的比较研究以探讨影响葡萄酒稳定性的因素,然后以优选出的葡萄籽提取物和Vc为抗氧化酒质稳定剂,通过抗氧化等试验,研究了2种抗氧化剂及葡萄籽提取物与低浓度SO_2配合物的不同添加量对红葡萄酒稳定性的影响,并与SO_2的抗氧化性进行比较。通过自建的敞口条件放置试验来研究西拉干红(酒样1)、梅乐干红(酒样2)、赤霞珠干红葡萄酒(酒样3)在不同贮藏条件下理化指标随时间的变化规律,探讨不同品种红葡萄酒理化指标变化的特点,结果表明:在敞口条件下,随着时间的延长,各酒样澄清度、酒精度、游离SO_2、总酚、DPPH清除率均呈下降趋势,色度、挥发酸、总酸、多糖含量呈上升趋势。低温条件下有利于减缓葡萄酒各理化指标及抗氧化活性的变化,且酒样3各指标随时间变化最显著,所以选之作为后续研究的酒样。以酒样3为试验材料,选取葡萄籽提取物、Vc作为抗氧化稳定剂,以不添加抗氧化剂的酒样(Ck)和添加SO_2酒样作为对照,对敞口条件下红葡萄酒稳定性进行比较研究。结果显示,葡萄籽提取物的添加提高了酒体稳定性,当添加量为100mg/L时,有效抑制了酒体褐变,与Ck相比,褐变程度降低了28%,酒液氧化还原电位降低了30mv,具有较好的抗氧化性能,DPPH自由基清除率、抑制-OH能力及总抗氧化能力分别为88.58%、66.14U/mL、52.26U/mL,与Ck相比分别提高了17.37%、17.47U/mL、30.62U/mL,与100mg/LSO_2相比分别提高了12.95%、10.75U/mL、12.66U/mL。添加Vc的酒样在敞口氧化前期表现出很好的抗氧化作用,随着时间的延长,Vc起到了促氧化的作用,加速了酒样的氧化褐变,提高了葡萄酒的氧化还原电位,不能单独作为葡萄酒的抗氧化剂使用。除酒精度变化与抗氧化剂的添加差异不显著外,其他理化指标的变化均与抗氧化剂的添加有关,抗氧化剂的添加增强了酒体各理化指标的稳定。采用常温常压自然氧化法和(38±1)℃加速氧化试验法对筛选出的抗氧化剂的抗变化能力进行研究,以酒样3为原料,以低浓度SO_2与葡萄籽提取物为复合剂,以不添抗氧化剂的酒样Ck1和只添加100mg/LSO_2的酒样Ck2作为对照,各酒样经过3个月常温常压的贮藏后,评价了它们对葡萄酒理化指标和感官指标的影响,并选最适浓度组合物进行加速氧化试验,结果表明:SO_2与葡萄籽提取物复合使用能明显提高酒体稳定性,葡萄籽提取物增强了SO_2的抗氧化作用,有效降低了葡萄酒的褐变程度,抑制了酒样中酚类物质的氧化,提高了酒体的酒石稳定性,菌落总数范围及致病菌检测要求符合国家标准要求,且没有对感官质量产生不利影响,综合感官质量评价以A2B1(30mg/LSO_2+50mg/L葡萄籽提取物)复合物处理酒样效果最好。以筛选出的最佳组合物A2B1进行加速氧化试验并以Ck2(100mg/LSO_2)作为对照组,两组酒样在(38±1)℃下经过一个月的加速氧化,试验发现,A2B1复合物能使红葡萄酒在(38±1)℃条件下放置一个月不变质。与Ck2相比,能更好地抑制红葡萄酒的褐变,酒体依然稳定不变,而添加SO_2的酒样则发生了明显的褐变和浑浊,由此结果可以看出,若将添加有本研究复合物的葡萄酒置于常规条件下储藏,其稳定性将明显优于普通葡萄酒。综上所述,通过自建的敞口条件放置试验发现了葡萄酒各指标的变化规律与特点,以优选出的葡萄籽提取物和Vc为抗氧化酒质稳定剂比较了其对酒体稳定性的影响,将葡萄籽提取物和SO_2复合使用,探究其对红葡萄酒稳定性和质量的影响,并以加速氧化试验法进一步验证其对酒体稳定的优越性。
【图文】:

澄清度,酒样,自然光,常温


与分析酒样中澄清度的变化葡萄酒会给人良好的感官体验,轻微浑浊会影响酒的外观及销售稳定性遭到了破坏,葡萄酒可能发生变质。如图 2-1、2-2、2-3 置 14 天过程中,各酒样澄清度均呈下降趋势(P<0.05),澄清萄酒酚类物质发生氧化,葡萄酒生物稳定性降低,从而产生了沉样 1、酒样 2、酒样 3 初始透光率分别为:67.1%、72%、79.2%件下透光率变化值均为最大。三种酒样在常温自然光放置 14 天,58%,,57.1%,变化值为酒样 3(22.1%)>酒样 1(17.6%)>酒样透光率分别为:52.9%、60.3%、61.7%,与常温条件相比,低温持较好的澄清度,且变化较为平缓,透光率分别为:56.5%、62.2样 3(13.8%)>酒样 1(10.6%)>酒样 2(9.8%)。

澄清度,避光,常温,酒样


图 2-2 常温避光下澄清度的变化Figure 2-2 Change of clarity under normal temperature and light shading图 2-3 低温条件下澄清度的变化Figure 2-3 Change of clarity at low temperature酒样中色度的变化
【学位授予单位】:河南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TS262.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永春;袁猛;袁晓林;车兆虹;田宝荣;;红葡萄酒中苹果酸测定方法的比较[J];中外葡萄与葡萄酒;2019年06期

2 陈青昌;王其才;刘江龙;;红葡萄酒酒精发酵过程中不同工艺措施对白藜芦醇含量的影响[J];科技经济导刊;2017年18期

3 刘涛;张吉;;一种鉴别真假进口红葡萄酒的方法[J];食品安全导刊;2017年26期

4 李旋;;饮用红葡萄酒引起头痛的原因及预防措施[J];中外葡萄与葡萄酒;2016年01期

5 王庄林;;红葡萄酒健美益寿之奥秘[J];开卷有益-求医问药;2019年07期

6 ;饮用红葡萄酒或可提高女性生育能力[J];中国食品;2017年22期

7 张恬熙;许洋;Terry;;消暑解乏,来杯夏日红葡萄酒?[J];葡萄酒;2018年08期

8 陈梓菲;罗日辉;;优雅不过黑皮诺[J];葡萄酒;2016年11期

9 杨翠婷;Michael;;红葡萄酒飘香的谷饲牛柳[J];葡萄酒;2016年11期

10 苏童;;小偷[J];文学少年(中学);2016年1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吴廷辉;;浅谈红酒调治亚健康[A];第三届中和亚健康论坛暨2009·亚健康产业展览会论文集[C];2009年

2 段长青;贺普超;周存田;樊晓莉;;中国野生葡萄酿酒过程中酚类物质研究[A];葡萄研究论文选集[C];2003年

3 赵洪利;;女人如红酒 魅力女星的专属名酒[A];《旅游·生活》2013年02月刊[C];2013年

4 谭现花;;红葡萄酒泡洋葱对高脂老年人血脂水平的影响[A];2014年中国运动生理生化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4年

5 刘玉田;石丽花;屈学林;;松花香樱桃红酒的研制[A];花粉·可持续发展(纪念联络组成立20周年)——第十一届全国花粉资源开发与利用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徐菲远;2018勃艮第:红葡萄酒更出色[N];华夏酒报;2018年

2 葡萄酒大师 李志延;红葡萄酒将继续“红”透中国市场[N];华夏酒报;2019年

3 陈悦 周建烈;老年人喝点儿红葡萄酒 思维更清晰[N];中国食品报;2010年

4 华夏酒报·山东工商学院编译工作室王静宜;印度:红葡萄酒“大行其道”[N];华夏酒报;2010年

5 本报记者 王和岩;1992年陈酿:红葡萄酒造假的先锋[N];中国商报;2004年

6 本报记者菅蓁;白葡萄酒,也会那么有情调吗?[N];华夏酒报;2009年

7 静辑;红葡萄酒可降低不良胆固醇[N];人民政协报;2001年

8 天新;红焖牛肉通心粉[N];中国石油报;2004年

9 记者蔡嘉瑾;适量饮红葡萄酒可降低不良胆固醇[N];新华每日电讯;2000年

10 记者 颜亮;预防乳腺癌,每天喝点儿红葡萄酒[N];新华每日电讯;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郭金英;红葡萄酒对心血管系统的保护作用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6年

2 王晓宇;葡萄酒抗氧化活性及其检测方法的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8年

3 王志荣;白藜三醇及国产红葡萄酒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的实验研究[D];南京医科大学;2002年

4 徐继明;电化学检测技术在离子色谱分析中的应用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胡奇恒;敞口条件下红葡萄酒稳定性及新型抗氧化剂研究[D];河南工业大学;2019年

2 郝笑云;贺兰山东麓新红葡萄酒酚类物质对颜色影响的研究[D];宁夏大学;2013年

3 耿晨晨;贺兰山东麓红葡萄酒中颜色变化规律研究[D];宁夏大学;2017年

4 李丽;原子吸收光谱法检测红葡萄酒中金属离子[D];河南科技大学;2010年

5 张莉;红葡萄酒发酵前热浸渍工艺的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4年

6 冯愈钦;红葡萄酒中白藜芦醇含量的高光谱快速检测算法优化[D];宁夏大学;2017年

7 陈晓艺;红葡萄酒颜色CIEL~*a~*b~*方法研究[D];宁夏大学;2015年

8 任梦梦;基于皮籽控制酿造红葡萄酒中酚类物质及与蛋白质相互作用的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7年

9 孙翔宇;单品种葡萄酒、商业葡萄酒酚类物质分析及发酵时去籽时间对葡萄酒中酚类物质含量影响[D];陕西师范大学;2013年

10 唐晓珍;生姜蛋白酶的提取与应用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02年



本文编号:270907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qgylw/270907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c99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