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理工论文 > 轻工业论文 >

五种牛肝菌中麦角硫因对四氯化碳致小鼠肝损伤的保护作用

发布时间:2020-06-20 20:05
【摘要】:野生牛肝菌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富含多种维生素、矿物质、氨基酸、不饱和脂肪酸以及优质蛋白,具有抗氧化、抗衰老、抗肿瘤、降血脂等多种生物活性,受到广大人们的喜爱,牛肝菌当中具有强抗氧化性和抗衰老活性的麦角硫因含量远高于其他品种的食用菌。云南是世界上野生牛肝菌资源最为丰富的地区,本文以主产于云南的五种野生牛肝菌:美味牛肝菌Boletus bainiugan、远东疣牛肝菌Rugiboletus extremiorientalis、茶褐牛肝菌Nioboletus brunneissimu、红葱牛肝菌Lanmaoa asiatica、小美牛肝菌Butyriboletus roseoflavus作为研究对象,运用现代分析技术分别测定它们的麦角硫因的含量,并且使用四氯化碳建立一个适合本实验的小鼠肝损伤模型,利用这个模型分析评价五种野生牛肝菌的麦角硫因对肝损伤的影响。本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和结果如下:一、五种野生牛肝菌中麦角硫因的含量测定使用水提醇沉法分别提取牛肝菌中的麦角硫因,并且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分别测定五种野生牛肝菌的麦角硫因含量。麦角硫因在0.1-1.735 mg/mL范围内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回归方程为Y=13097X-756.52(R~2=0.9997),此方法的日内精密度与日间精密度RSD%分别为1.63%和2.3%。五种牛肝菌中麦角硫因的含量分别为:红葱牛肝菌1.393 mg/g、美味牛肝菌1.263 mg/g、远东疣牛肝菌0.3324 mg/g、小美牛肝菌0.301 mg/g、茶褐牛肝菌0.09656 mg/g。二、四氯化碳诱导小鼠肝损伤模型的建立将四氯化碳配成0.1%和0.2%浓度的橄榄油溶液,并按照0.1%每周两次、0.1%每日、0.1%隔日、0.2%每周两次、0.2%每日、0.2%隔日的给药方法对小鼠进行腹腔注射,每次注射量为:1 mL/100g。6周后对比每组小鼠损伤情况,挑选出最佳浓度给药方法。其中每周两次腹腔注射0.1%四氯化碳油溶液的小鼠损伤严重,且最为稳定,因此挑选其为最佳建模条件。三、五种牛肝菌麦角硫因对肝损伤小鼠的肝保护作用分别使用五种野生牛肝菌麦角硫因提取液对肝损伤小鼠进行处理,探究其对是否具有保肝作用。模型小鼠根据体重,每天3次灌胃2 ml/100g的麦角硫因提取液,6周后,眼球取血、取肝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相较于没处理过的模型小鼠,经过处理的小鼠肝脏受损情况随着牛肝菌麦角硫因浓度的不同而不同,麦角硫因浓度越高的牛肝菌提取液,受损情况越轻,反之则越严重,综合保肝能力如下:红葱牛肝菌美味牛肝菌远东疣牛肝菌小美牛肝菌茶褐牛肝菌
【学位授予单位】:昆明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TS201.4
【图文】:

丙二醛,含量比,肝功能


昆明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353.6.4模型小鼠肝功能指标组4、5、6、7小鼠在建模结束前都发生死亡,不符合本实验建模要求,故数据舍去。组2的动物血清MDA、AST和ALT显著高于组1正常组(P<0.01),最终选择组2作为最后建模给药浓度,即:给予小鼠每周两次腹腔注射0.1%四氯化碳溶液,注射量按照1mL/100g计算。幸存组小鼠的各项肝功能指标以及其病理切片如下:表3.8幸存组的肝功能指标Table3.7LiverFunctionIndicatorsinSurvivalGroupMDA(μM)AST(IU)ALT(IU)组1正常组0.4915±0.173947.81±10.478.514±3.574组2浓度11.329±0.493419.9±14.58206.9±19.79组3浓度10.664±0.164742.05±3.6357.784±0.9616图3.1幸存组丙二醛(MDA)含量比较Fig3.1ComparisonofMDAcontentinsurvivors

转氨酶,谷草


昆明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36图3.2幸存组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活性比较Fig3.2ComparisonofALTandASTactivitiesinsurvivors3.6.5病理变化肝损伤小鼠的肝脏出现肿大,表面粗糙,颜色暗沉;肝细胞发生水样病变以及气泡病变,炎症细胞浸润,细胞坏死导致出现出血点,肝小叶结构不明显,肝索消失,肝血窦受到挤压变形、消失。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天伟;张霁;刘鸿高;王元忠;;云南野生牛肝菌中砷元素含量测定及食用安全评价[J];生态毒理学报;2016年02期

2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师生发现并命名牛肝菌新物种[J];食药用菌;2019年06期

3 顾可飞;刘海燕;李亚莉;周昌艳;;3种牛肝菌营养成分差异性分析[J];中国食用菌;2018年01期

4 ;云南人工栽培鲜牛肝菌出口美国[J];食药用菌;2018年02期

5 余丽;晏爱芬;王朝芳;;保山野生美网柄牛肝菌的菌丝分离研究[J];食用菌;2017年04期

6 黄蕾;邢燕平;陈有君;;褐环黏盖牛肝菌中异柠檬酸裂解酶基因的简并引物设计[J];农产品加工;2015年02期

7 冯冰;马来记;;牛肝菌提取液在细胞水平的抗衰老功效研究[J];日用化学工业;2015年09期

8 张沙沙;罗晓莉;张微思;朱立;郭永红;;速冻牛肝菌贮藏期间理化品质变化研究[J];中国食用菌;2014年05期

9 郭晓燕;;野生牛肝菌的采摘与加工[J];农村实用技术;2014年09期

10 李春玲;陈有君;李国光;赵磊;;褐环黏盖牛肝菌异柠檬酸裂解酶和苹果酸合酶活性的研究[J];农产品加工(学刊);2014年1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双椒炒白牛肝菌[A];2016中国南华野生菌大会资料汇编[C];2016年

2 ;牛肝菌[A];2016中国南华野生菌大会资料汇编[C];2016年

3 李凯;丁晓雯;郭永红;桂明英;;云南可食牛肝菌总铬及六价铬的测定[A];管产学研助推食品安全重庆高峰论坛——2011年中国农业工程学会农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分会学术年会暨全国食品科学与工程博士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1年

4 应国华;吕明亮;李伶俐;薛振文;吴学谦;李海波;朱国华;顾新伟;周伟坚;;褐环粘盖牛肝菌人工栽培简报[A];第二届全国食用菌中青年专家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8年

5 ;培根牛肝菌[A];2016中国南华野生菌大会资料汇编[C];2016年

6 ;庆元黄靛牛肝菌学名考证[A];2016中国南华野生菌大会资料汇编[C];2016年

7 张清洋;姚炜卿;;庆元发现华东地区首例“东方白牛肝菌”[A];2016中国南华野生菌大会资料汇编[C];2016年

8 ;野生菌来袭温室牛肝菌将遭遇寒冬?[A];2016中国南华野生菌大会资料汇编[C];2016年

9 马端征;王贺祥;;短柄黏盖牛肝菌核糖核酸酶的分离纯化与性质研究[A];海峡两岸第十届菌物学暨第三届食药用菌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10 ;牛肝菌炖鸡[A];2016中国南华野生菌大会资料汇编[C];201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彭波;云南人工鲜牛肝菌首次出口国外的背后故事[N];云南经济日报;2018年

2 记者 熊燕;牛肝菌组起源于东亚[N];云南日报;2012年

3 记者 李莎;我省牛肝菌出口恢复增长[N];云南日报;2011年

4 明文;今年云南牛肝菌出口冲刺8000万美元[N];中国食品报;2010年

5 李莎 本报记者 傅小冰;牛肝菌为何“被超标”[N];中国质量报;2010年

6 记者 陈保江;采取措施应对出口牛肝菌欧盟技术壁垒[N];云南日报;2010年

7 记者 马赛;中国云南牛肝菌推介会在意大利举行[N];光明日报;2009年

8 记者  周大彬 通讯员  刘跃钧 郎卫红;我市牛肝菌人工栽培喜获成功[N];丽水日报;2006年

9 吕明亮;牛肝菌人工栽培成功[N];中国绿色时报;2006年

10 杨福馨;云南牛肝菌鲜到北京[N];中国包装报;200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王术荣;西藏高寒森林地区大型真菌多样性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万安露;五种牛肝菌中麦角硫因对四氯化碳致小鼠肝损伤的保护作用[D];昆明理工大学;2019年

2 袁晓芹;云南商品牛肝菌分子鉴定及系统发育研究[D];云南大学;2016年

3 刘杨;褐环粘盖牛肝菌培养条件的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07年

4 冯雪;泰山区域牛肝菌目物种多样性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5年

5 李国光;褐环粘盖牛肝菌草酸分泌及其代谢途径的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2年

6 何春艳;HZ公司的战略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5年

7 方琼;远东疣柄牛肝菌色素的提取、性质、成分分析及发酵条件优化[D];西南大学;2012年

8 胡会敏;褐环粘盖牛肝菌次级代谢产物的研究[D];吉林农业大学;2015年

9 肖楠楠;白牛肝菌子实体多糖的分离纯化、结构鉴定及抗氧化活性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12年

10 刘棒;远东疣柄牛肝菌与双色牛肝菌比较转录组学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272290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qgylw/272290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ad4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