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理工论文 > 轻工业论文 >

霉菌种类、酶制剂和黄酒糟酶解物对黄酒发酵影响的研究

发布时间:2020-06-30 04:24
【摘要】:黄酒是我国的传统酿造酒,因具有较高营养价值和良好风味等特点,而受到广大消费者的青睐。但是传统黄酒的生产,受到麦曲质量稳定性问题的影响,限制了黄酒产业的发展。论文研究了从麦曲中筛选得到发酵性能优良的菌株,采用多菌种混合发酵的方式制备黄酒。在保证原有风味的条件下,使得发酵制备的黄酒质量可控。同时研究了酶制剂对黄酒发酵的影响,以及将黄酒糟酶解物回填至米醪中对黄酒发酵的影响。主要的研究结果如下:采用透明圈法、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和试饭法,筛选得到三株糖化发酵性能较优霉菌,经菌落形态和菌丝形态观察,初步鉴定为华根霉R01、黑曲霉A20和微小毛霉M05。对分离纯化后的酵母菌,分别测定产酯能力、耐酒精度、耐高糖、起发酵能力、产酒精性能以及酵母菌对黄酒发酵风味的影响,最终筛选得到一株优良的酿酒酵母S10,它具有生长迅速、耐受性好、发酵力强、产酯香丰富和产酒精能力强。探究了不同霉菌发酵剂制备的黄酒,在酿酒参数、游离氨基酸、挥发性风味物质以及感官评价上的区别。结果表明,同时接种三种霉菌和酿酒酵母(华根霉R01、黑曲霉A20、微小毛霉M05和酿酒酵母S10)发酵制备的黄酒中乙醇、氨基酸态氮、甜味和鲜味氨基酸的含量,均比对照组的黄酒高。此外,由不同发酵剂制备的黄酒中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区别,表现在醇类和酯类的含量。通过偏最小二乘回归(PLSR)分析表明,由三种霉菌和酿酒酵母混合发酵制备的黄酒具有良好的感官特征,与酒液中较高的酯类、含氮类、鲜味和甜味氨基酸的含量有关。研究了酶制剂对黄酒发酵进程和风味物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耐高温α-淀粉酶和糖化酶可以使得酒液的酒精度达到15%(v/v)左右,而添加酸性蛋白酶使得酒液中氨基酸态氮含量达到0.43 mg/mL,较对照组了增加14.28%。向多菌种混合发酵米醪中添加三种酶制剂制备黄酒,可以提高发酵效率,增加酒液中酒精度、氨基酸态氮含量和总挥发性风味物质含量,使得它们的含量较对照组分别增加了49.22、26.59、85.54和25.71%。探究了预处理方法对黄酒糟中酵母蛋白溶出率的影响、蛋白酶酶解条件对黄酒糟蛋白酶解的影响,以及黄酒糟酶解物的添加形式和添加量对黄酒发酵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沸水浴预处理5 min使得黄酒糟中酵母蛋白溶出率较对照组增加48.21%。确定黄酒糟最佳酶解条件:6%的黄酒糟溶液,碱性蛋白酶的添加量为1000 U/g,在50 ~oC、pH 10.0条件下酶解2 h。选择以黄酒糟酶解混合物作为辅料,添加量为2.0%,与米醪共发酵制备黄酒,黄酒中氨基酸态氮和游离氨基酸含量分别为0.521 g/L和3.553 g/L,较对照组分别提高391.51%和404.69%。
【学位授予单位】:合肥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TS262.4
【图文】:

电泳图,霉菌,淀粉酶活力,电泳图


图 2.2 霉菌淀粉酶活力电泳图Fig. 2.2 Electropherogram of amylase activity by moulds-4 泳道为 10μL 霉菌 R01 酒样,1 和 2 是酒样原液,3 和 4 是稀释 2 -8 泳道为 10μL 霉菌 A20 酒样,5 和 6 为原酒样;7 和 8 为稀释 2 倍-10 泳道为 10μL 霉菌 M05 原酒样。板蛋白酶活力试验R01 R04 R06

电泳图,霉菌,酒样,原酒


图 2.2 霉菌淀粉酶活力电泳图Fig. 2.2 Electropherogram of amylase activity by moulds注:1-4 泳道为 10μL 霉菌 R01 酒样,1 和 2 是酒样原液,3 和 4 是稀释 2 倍的酒5-8 泳道为 10μL 霉菌 A20 酒样,5 和 6 为原酒样;7 和 8 为稀释 2 倍的酒液9-10 泳道为 10μL 霉菌 M05 原酒样。.4.2.3 平板蛋白酶活力试验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钱斌;谢广发;王兰;;黄酒糟二次固态发酵生产糟烧白酒的初步研究[J];酿酒;2015年05期

2 汤燕;张卫;左焕桢;刘佳;江凌;田丹碧;;基于吐温-姜黄素复合物的荧光探针检测脂肪酶活性[J];分析化学;2015年05期

3 窦晓;杨建刚;马莹莹;林秋;林艳;吴赫川;;华根霉在酿酒中的研究进展[J];食品与发酵工业;2015年04期

4 林艳;马莹莹;张宿义;林秋;吴赫川;杨建刚;;米曲糖化酶活力测定方法的比较研究[J];酿酒科技;2015年06期

5 魏丕伟;王凌云;罗惠波;刘绪;兰帆;;大曲中高产酸性蛋白酶霉菌的分离鉴定[J];食品与发酵科技;2014年04期

6 杨旭;屈小玄;郭庆贺;兰雪萍;吕远平;;牛奶中蛋白酶活力测定的方法比较[J];中国乳品工业;2014年06期

7 黄晓敏;吴奕钿;于新;黄杰;;混合菌种发酵酿造籼米黄酒工艺的优化[J];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学报;2014年01期

8 谭海刚;李静;杨文浩;;高产淀粉酶和蛋白酶的黑曲霉菌株的发酵条件优化[J];现代食品科技;2013年04期

9 丁美珍;;高温液化黄酒酿造工艺研究[J];酿酒科技;2013年05期

10 龙可;赵中开;马莹莹;杨建刚;;酿酒根霉菌研究进展[J];现代食品科技;2013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徐兴凤;酶解大米谷蛋白性质以及多糖对其影响的研究[D];南昌大学;201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伍保龙;米酒液态曲半固态发酵工艺研究[D];广西科技大学;2014年

2 尹永祺;黄酒酒药菌群分析、优良菌种筛选及混合菌株发酵研究[D];扬州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73485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qgylw/273485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9d4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