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理工论文 > 轻工业论文 >

马铃薯全粉加工过程中褐变控制及物化特性的应用研究

发布时间:2020-07-12 05:02
【摘要】:马铃薯兼具药食功能,富含膳食纤维、维生素C等营养成分,具有很高的利用价值。2015年,我国提出马铃薯主食化策略,为马铃薯产业发展指明方向。目前将马铃薯制成全粉添加到各种主食中,是满足其工业化生产的最佳手段之一。为此本文主要探究了马铃薯全粉加工过程中不同品种马铃薯褐变控制、全粉物化特性及在此基础上筛选出适合主食化的薯种,并将其与一定比例的小麦粉混合,利用流变仪探究全粉添加量对混合面团流变特性的影响,然后将混合面团做成饼干,通过主成分及响应面优化的方法,添加全粉的量为25%时,其质构特性和感官特性最佳,验证了流变测试的结果,对马铃薯主食化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支撑。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马铃薯褐变控制研究。针对我区4个不同品种马铃薯,通过调节pH、降温、选用抑制剂来控制PPO酶活;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通过响应面优化法得到复合抑制剂最佳添加量:L-半胱氨酸0.20%,异抗坏血酸钠0.4%,柠檬酸0.6%,在此条件下马铃薯PPO酶活性为10.87%,结果表明复合抑制剂控制褐变的效果强于温度与pH调节。(2)马铃薯全粉制作及物化特性研究。通过热风干燥方式对4个品种马铃薯进行全粉的制作,并对11个物化特性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碘蓝值、冻融稳定性、膨胀度这三个指标对马铃薯全粉的品质评价贡献率最大;其中表现最优的是费乌瑞它,其膨胀度、溶解度及冻融稳定性三方面表现与扫描电镜观察结果一致;因此对费乌瑞它全粉做后续混合面团流变学特性分析。(3)马铃薯饼干配方优化。将一定比例马铃薯全粉与小麦粉混合,利用流变仪对其流变特性进行研究。稳态剪切测试结果表明,因马铃薯全粉中的淀粉因水化作用形成糊状,使面团产生剪切变稀的现象,从而增加了面团的表观粘度;蠕变及蠕变回复扫描测定结果显示,随着马铃薯全粉添加量的增加,柔量逐渐降低,添加量25%以后柔量下降较明显,其僵硬程度增加,所以25%为最佳添加量。在流变特性的基础上,将添加量25%的马铃薯全粉制成饼干,通过主成分结合响应面优化实验,得出添加量在25%时,饼干的质构特性与感官特性最佳,验证了流变测定的结果。
【学位授予单位】:宁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TS215
【图文】:

护色,复合抑制剂,马铃薯全粉,全粉


逦0.20逦0.40逦0.6逦0.25逦0.50逦0.7护色效果验证逡逑响应面实验得到的最佳配比的复合抑制剂对鲜马铃薯片进行护色(时间为0邋m、30邋min、40邋min),添加最佳添加量的复合抑制齐IJ后测定全粉PPO活性,马铃薯全粉的褐变影响,以确定最佳护色方案。逡逑据处理逡逑用SAS8.0软件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所得实验数据以四次重复实验的平均值制图使用Origin8.0和Excel软件。逡逑果与分析逡逑H对PPO活性和明度指数L*的影响逡逑

酶活性,酶蛋白,辅酶,金属离子


士学位论文逦第二章马铃薯褐变控白是指纯蛋白,是由辅酶和脱辅基酶蛋白构成。辅酶是与酶蛋白结合不紧密的小催化活性,包括金属离子与一些小分子有机物,金属离子可与溶液中的OH?发而降低酶蛋白活性。由图2-1可知,随着pH的增大,PPO酶活性先升高后下降,增大。当pH小于4时,PPO酶活性随着pH的增强急速上升,L*值逐渐减小。PO酶活性最高,为97.9%,L*值最低为64.3。当pH为4-6时,PPO酶活性显著增大。当pH大于6时,PPO酶活性下降不明显,L*值逐渐上升,但上升速度缓时,PPO酶活变化不显著且低于15%,邋L*趋近平缓,这是由于PPO中含有铜离下,0H-与PPO酶蛋白中的铜离子发生络合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从而使PPO此,马铃薯生产加工过程中可通过调节pH大于7.5来达到抑制PPO活性的目的。逡逑对PPO活性和明度指数L*的影响逡逑多BSiM德活性⑷逡逑100L*逦-1邋100逡逑

明度,指数,柠檬酸,酶活性


Fig.邋2-3邋Effect邋of邋citric邋acid邋on邋the邋activity邋of邋polyphenol邋oxidase邋and邋L*逡逑柠檬酸可抑制ppo酶活性,主要是由于柠檬酸的三个磷酸基团具有螯合酶蛋白上的铜离子的逡逑作用,从而使酶蛋白活性降低[5°]。随着柠檬酸浓度的增加,PPO酶活性逐渐减小,L*值逐渐升高。逡逑当柠檬酸浓度小于0.4%时,PPO酶活性迅速下降,L*值缓慢上升。当柠檬酸浓度为0.4%时,PPO逡逑酶活性为58%,邋L*为81。当柠檬酸浓度大于0.5%,邋PPO酶活性降低不明显(p>0.05),抑制褐逡逑变的效果趋于稳定。柠檬酸除能螯合酶蛋白的铜离子还可降低整个反应过程的pH值,破坏酶体逡逑结构,导致PPO失活。因此柠檬酸浓度在0.5%-0.7%时,PPO酶活性变化不显著(p>0.05),抑逡逑制褐变的效果最佳。逡逑2.4J.2邋L-半胱氨酸对PPO酶活性和明度指数L*的影响逡逑-?-多58氧化S?活性(》)逡逑105-逦L*逦?邋105逡逑,\逡逑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秘鲁科学家培育出高产马铃薯种子[J];宁波农业科技;2008年04期

2 徐立斌;;马铃薯常见病虫害防治技术[J];农民致富之友;2018年22期

3 张万恒;张恒嘉;王泽义;高佳;;秸秆覆盖方式对西北旱作马铃薯产量效益的影响[J];农业工程;2018年12期

4 刘崇林;赵胜雪;胡军;沙龙;于志成;;马铃薯机械发展趋势探讨[J];南方农机;2019年01期

5 石景东;;脱毒马铃薯高产栽培管理技术[J];吉林农业;2019年02期

6 肖伟中;高迎春;陈海需;张艳山;;小型马铃薯捡拾分级机的设计与试验[J];农机化研究;2019年12期

7 范国权;高艳玲;张威;张抒;申宇;邱彩玲;白艳菊;刘凯;喻江;;马铃薯主要病毒侵染不同品种症状及对产量的影响[J];中国马铃薯;2019年01期

8 胡志忠;;黑龙江马铃薯高产栽培技术研究[J];农民致富之友;2019年05期

9 于艳秋;;马铃薯高产栽培技术研究[J];农民致富之友;2019年05期

10 杨海东;;马铃薯优质高产栽培技术[J];农民致富之友;2019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吕金庆;于佳钰;冯雪;李紫辉;杨晓涵;温信宇;;马铃薯分级机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A];马铃薯产业与健康消费(2019)[C];2019年

2 缪佐竹;;马铃薯生产形势分析[A];第八届云南省科协学术年会论文集——专题二:农业[C];2018年

3 牟新利;刘成;张露;谷毅;;气候变化对重庆市马铃薯产量及虚拟水含量的影响[A];马铃薯产业与现代可持续农业(2015)[C];2015年

4 郭志乾;吴林科;;微集流集雨灌溉对马铃薯产量及品质的影响[A];马铃薯产业与粮食安全(2009)[C];2009年

5 杨国苍;董学敏;廖召发;杨买全;刘成林;;施用氮磷钾肥对马铃薯产量的影响[A];马铃薯产业与科技扶贫(2011)[C];2011年

6 朱涛;邹雪;舒剑;林熊;王西瑶;;钾营养对马铃薯产量和品质的影响[A];中国作物学会50周年庆祝会暨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7 何佳芳;孙芳;孙锐锋;偠久兰;钱晓刚;;不同氮钾水平对马铃薯产量及钾素吸收的影响[A];贵州省土壤学会2012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8 高剑华;田恒林;沈艳芬;张远学;肖春芳;陈家吉;;不同轮作方式对马铃薯产量和病害的影响[A];马铃薯产业与农村区域发展[C];2013年

9 张远学;田恒林;沈艳芬;高剑华;肖春芳;陈家吉;;恩施州新型通风储藏库储藏的种薯对马铃薯产量的影响[A];马铃薯产业与农村区域发展[C];2013年

10 吴凌娟;张雅奎;赵光磊;刁琢;徐学谱;梁杰;;不同杀秧时期对马铃薯产量和品质的影响[A];马铃薯产业与小康社会建设[C];201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郑卫国;起垄栽培提高马铃薯产量品质[N];新疆科技报(汉);2019年

2 本报记者 黄辛;探索马铃薯主食化新路径[N];中国科学报;2018年

3 王鹏飞 本报记者 姚建平;打造马铃薯全产业链条发展格局[N];黑龙江日报;2019年

4 本报记者 马文锋 刘建华 实习生 马楠;马铃薯去哪儿了[N];宁夏日报;2017年

5 记者 龙丹梅;指头大的马铃薯论“个”卖[N];重庆日报;2018年

6 易思耿 本报记者 鲁明;一颗马铃薯 一条产业链[N];农民日报;2018年

7 阿克苏记者站 任红芳 通讯员 余丽;拜城:马铃薯变致富产业[N];新疆日报(汉);2018年

8 本报记者 蒋善军;比奥齐姆成就内蒙古马铃薯高品质[N];农资导报;2018年

9 本报记者 谭梅;马铃薯扮靓湟中特色种植业[N];青海日报;2018年

10 太安乡政府;浅析太安马铃薯现状[N];云南经济日报;201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梁蕊芳;增效氮肥对马铃薯氮素吸收利用及土壤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9年

2 寇爽;腐胺合成途径在马铃薯抗寒中的作用及机制解析[D];华中农业大学;2019年

3 唐建昭;北方农牧交错带马铃薯基于缩差和增效的种植管理模式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18年

4 段绍光;马铃薯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评价和重要性状的遗传分析[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7年

5 刘娟;马铃薯种质资源加工性状评价及品种筛选[D];甘肃农业大学;2018年

6 余斌;引进马铃薯种质资源表型多样性分析及块茎品质的综合评价[D];甘肃农业大学;2018年

7 杨乐;马铃薯野生种S.pinnatisectum抗晚疫病基因分子作图及PME/PMEI家族基因表达分析[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8年

8 王丹;专用型马铃薯优良新品系选育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6年

9 李经纬;马铃薯茎尖与病毒超低温保存技术的研究及超低温疗法脱毒试管苗的耐盐性评价[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9年

10 马力阳;地形视角下农户马铃薯种植规模与绩效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英英;大豆隐花色素基因转化马铃薯及功能分析研究[D];宁夏大学;2019年

2 任秋实;地下渗灌及水氮配置对马铃薯生长发育的影响研究[D];宁夏大学;2019年

3 赵彦波;不同水氮处理对马铃薯生长和土壤水氮运移分布的影响[D];宁夏大学;2019年

4 耿浩杰;水肥一体化条件下施氮比例分配对马铃薯生长和养分吸收的影响规律试验研究[D];宁夏大学;2019年

5 陈超;宁南半干旱区覆盖结合施氮对土壤理化性质及马铃薯生长的影响[D];宁夏大学;2019年

6 买玉花;马铃薯全粉加工过程中褐变控制及物化特性的应用研究[D];宁夏大学;2019年

7 厉浩;马铃薯间作玉米、蚕豆下生长发育及种间关系研究[D];宁夏大学;2019年

8 贺锦红;种植模式对半干旱地区马铃薯淀粉积累及产量的影响[D];宁夏大学;2019年

9 张梦超;非油炸方便型马铃薯热干面的品质改良及其干燥特性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9年

10 陈志鹏;三角链半杯勺式马铃薯精密播种机的设计与试验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9年



本文编号:275146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qgylw/275146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8d9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