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理工论文 > 轻工业论文 >

中式快餐猪扒饭的研发及工艺改良

发布时间:2020-07-23 02:08
【摘要】:中式快餐猪扒饭因其良好的口感和营养搭配,深受广东和香港地区消费者的喜爱。但因为其出品后猪扒水分很容易损失,嫩度不够统一,还有米饭的水分难以控制,常出现质量问题,影响企业的生产和店面的销售。基于此,本文从猪扒和速冻米饭两个研究角度来进行猪扒饭工艺改良,主要结果如下:1、通过对猪扒大理石纹络的选择来控制产品加工前的质量,认可雪花型纹络的猪扒具有最佳品质;研究猪扒嫩化压制前后粗脂肪及质量的损失得到猪扒经机器压制后脂肪损失率为45%,质量损失在5.0g(及损失值在4%)左右。2、通过使用黄原胶和姜汁分别对猪扒保水和嫩化的研究得到:经过0.1%和0.2%黄原胶处理的猪扒系水力分别为82.75和83.92;模糊数学方法评价9种不同黄原胶和姜汁配比的猪扒得到:姜汁使用量为5.0%,黄原胶使用量为0.1%时猪扒嫩度和水分最好,质构仪测定此种配方下猪扒粘附力-4.00,剪切力2.00,硬度29.00,内聚力0.50,咀嚼度7.00,弹性1.01,所有参数在9组猪扒中都处于较好水平。3、通过研究不同速冻方法来保存腌味猪扒,得到干冰速冻猪扒通过最大冰晶生成带的时间最短,为2h;研究了猪扒加工工艺来达到减少分店出品时间的效果,结果显示猪扒的加工工艺为:200℃条件下猪扒两面各油煎50s,再220℃q制7min,按此加工出来的猪扒肉质口感均最佳,减少了通常猪扒出品时油炸这一环节,节约了成本,同时还保证了猪扒的质量口感。4、通过对原料米糊化时间和吸水性能的测定得到:大米的糊化时间为19min,吸水性能为289.5%,为后面正交试验中蒸饭时间,焖饭时间以及添加的米/水比提供参数;通过添加水溶性大豆多糖、控制蒸饭时间、焖饭时间、米/水比四道工艺来改良速冻米饭的品质,最终通过正交实验确定了一个最优工艺。实验结果表明:速冻米饭的最佳工艺为:米水比为1.3:1.11,蒸饭时间为25min,焖饭时间为10min,水溶性大豆多糖(Soluble soybean polysaccharides,SSPS)添加量为0.9%,按此工艺生产出来的速冻米饭,具有分散性好、水分损耗小、口感好的特点。本文通过对中式快餐猪扒饭中的主要成分猪扒和米饭的研究,显示添加姜汁和黄原胶对猪扒的嫩化和保湿起到显著的效果,可以替代现有的机器压制嫩化工艺,在保证风味的同时减少了脂肪和质量的损失;添加SSPS对米饭起到显著的保水和防止回生效果。这些工艺改善都能减少企业的中央厨房及分店的加工时间和出品时间,节省了生产成本,能有效地控制产品质量,有望在中式快餐企业得到推广。
【学位授予单位】:暨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TS972.15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迪;王东;;中式快餐的标准化研究[J];四川烹饪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1期

2 李代玉;;中式快餐现代化策略分析[J];四川烹饪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3期

3 周卓鹏;;中式快餐发展研究[J];四川烹饪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05期

4 阎宇;中式快餐发展之我见[J];中国食品工业;1997年03期

5 郭勇;严学明;;金融危机下,中式快餐迎来大发展?[J];烹调知识;2009年06期

6 茅建民;;从扬州炒饭看中式快餐的走向——关于中式快餐发展的研究与思考[J];中国食品;2010年17期

7 陈晋;中式快餐发展的“慢”思考[J];烹调知识;2004年06期

8 徐勇;中式快餐崛起的八大难题(二)[J];中国食品;2004年18期

9 梁燕君;发展中式快餐的若干思考[J];中国食品;1994年07期

10 夏连悦;中国快餐业系列报道(四)——中式快餐成功的十大要素[J];中国食品;1996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9条

1 高传峰;;中式快餐发展之探讨[A];发展与创新——北京高校后勤饮食工作研究论文集[C];2003年

2 沈思明;;创出中式快餐的品牌[A];第八届中国快餐连锁发展论坛、全国团体供餐送餐赢利模式论坛文集汇编[C];2003年

3 殷德勤;;发展中式快餐问题之初探[A];2003中国餐饮业发展战略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4 周宇英;唐伟强;;基于西部大开发的中式快餐发展战略探讨[A];中国西部农产品加工及产业化发展战略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5 ;自由论坛论题[A];第八届中国快餐连锁发展论坛、全国团体供餐送餐赢利模式论坛文集汇编[C];2003年

6 陈实;;中式快餐如何开展特许经营[A];第八届中国快餐连锁发展论坛、全国团体供餐送餐赢利模式论坛文集汇编[C];2003年

7 沈钢;;探索与开创中式快餐连锁业的发展[A];第八届中国快餐连锁发展论坛、全国团体供餐送餐赢利模式论坛文集汇编[C];2003年

8 李瑞芬;;借助奥运,把中式快餐推上去[A];第八届中国快餐连锁发展论坛、全国团体供餐送餐赢利模式论坛文集汇编[C];2003年

9 靳树铭;;苦练内功 夯实基础,培育核心竞争力 稳步实现企业的区域化扩张[A];第八届中国快餐连锁发展论坛、全国团体供餐送餐赢利模式论坛文集汇编[C];200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刘宏伟;中式快餐产业“剩”者为王[N];中国企业报;2005年

2 理新 小霞;中式快餐昂首向前[N];河北经济日报;2000年

3 刘宏伟;中式快餐产业“剩”者为王[N];河北经济日报;2005年

4 本报记者 王子阳;中式快餐 任重道远[N];吉林日报;2002年

5 江文;中式快餐:见星不见月[N];江苏经济报;2000年

6 本报记者 杜海涛;如何让中式快餐火起来[N];人民日报;2000年

7 实习记者 翟永平;我国首家中式快餐生产线将建成[N];中国食品质量报;2005年

8 本报记者 赵红;中式快餐柳暗花明[N];中国经营报;2000年

9 本报记者 史彦;后快餐时代 中式快餐一个机会[N];中华工商时报;2000年

10 记者 戴明阳邋实习生 张宇;中式快餐涨价步伐放慢[N];工人日报;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金亮;中式快餐发展对策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08年

2 张谦孜;中式快餐企业业务流程再造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9年

3 张慧慧;中式快餐品牌营销策略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07年

4 刘晓艳;中式快餐企业的竞争优势研究[D];新疆财经大学;2010年

5 贺丽霞;长沙市现代中式快餐发展对策研究[D];中南林学院;2004年

6 肖军;中式快餐企业竞争战略研究[D];湖南大学;2003年

7 吴怡;中式快餐标准化评价体系的设计研究[D];辽宁科技大学;2012年

8 皮艳飞;“金德利民”中式快餐企业竞争战略研究[D];延安大学;2015年

9 李小龙;中式快餐猪扒饭的研发及工艺改良[D];暨南大学;2015年

10 杜静;基于消费者的中式快餐品牌资产模型构建研究[D];江苏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76670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qgylw/276670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73f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