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理工论文 > 轻工业论文 >

基于眼动联合脑电的苗族银饰工艺品创新设计

发布时间:2020-08-13 04:50
【摘要】:苗族银饰作为中国少数民族丰富的精神文化遗产,应当对其继承、应用和发展。然而,受市场局限性、地域局限性、民族局限性等因素的制约,传统苗族银饰工艺品造型设计相对滞后,图案与造型千篇一律,降低了当代年轻消费者的购买的积极性。为了设计开发出满足用户情感需求与偏好的苗族银饰,本论文提出采用眼动联合脑电技术研究用户对苗族银饰的感性认知偏好,利用感性工学方法建立意象与产品设计要素的映射关系,通过映射将用户偏好的感性意象转化成为产品设计要素,并基于设计要素进行苗族银饰工艺品创新设计。本论文在进行了视觉认知、感性工学相关理论基础及眼动、脑电相关技术支持的较深入探讨后,首先,在对用户偏好产品筛选实验进行设计的基础上,运用眼动追踪技术从典型苗银耳饰样本中提炼出符合用户认知偏好的苗银耳饰样本,并从设计形式、构图方式、造型形式等角度解析并提取偏好样本的若干个设计特征;其次,展开了基于眼动联合脑电技术的偏好感性意象获取实验研究,针对实验结果,从情感的属性和强度两个方面综合分析眼动与脑电数据,获得符合用户认知偏好的感性意象词汇;再次,使用语意差别量表法(SD法)进行偏好产品的感性意象度调查,分析偏好样本传递的意象,再借助前向式推论型感性工学技术探讨感性意象—偏好产品设计要素映射关系,将用户偏好意象转化为偏好设计要素;最后,在进行设计分析的基础上将符合用户偏好的设计要素应用到苗族银质耳饰创新设计中,设计出三套符合年轻消费者审美偏好并具有苗族特色的银质耳饰作品。本论文采用的生理测量技术可以从生理学的角度精准筛选出用户对产品和产品意象的认知偏好,提高用户偏好意象与产品设计要素转化过程的客观性与精确性,进而可以辅助设计师寻找最优的表现形式来满足用户不同的感性期望,增加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实现对苗族特色文化产业的延续与保护。
【学位授予单位】:贵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TS941.3
【图文】:

视网膜,视觉通道,视觉感知,光学系统


视觉通道是人体最重要的获取和感受外界信息的通道。由视觉通道获取的信息逡逑至少占感知对象总信息的80%[39]。人类的视觉感知过程是一个眼一脑协同合作完成逡逑任务的过程。从生理学角度剖析视觉形成过程(眼睛的结构如图2.1所示),视觉系逡逑统的前半部分是光学系统,光线首先作用于角膜,视觉器言细胞在刺激的作用下兴奋,逡逑视觉神经系统对刺激进行加工形成刺激信息,经过瞳孔、晶状体、玻璃体等多个处逡逑理单元完成不同的视觉信息处理住务,光学系统对亮度进行调节、对观察对象进行聚逡逑焦;而视觉系统的后半部分是与大脑密切相关的视网膜,视觉感知的目标对象在视网逡逑膜上形成清晰的图像。视网膜首先对该图像信息进行初步处理,处理的信息包括观察逡逑对象的外形轮廓、颜色、材质等重要信息,]。综上,视觉系统具有两个最基本的功能,逡逑一是位于前半部分的光学系统对视觉信息进行处理,在视网膜形成处理后的物像;其逡逑二是位于后半部分的视网膜将物像反射出的光能转换并加工成神经_号

典型样本,图片


再经过多元尺度分析和聚类分析法,最终确定代表性样本16个,再使甩逡逑Photoshop软件对典型样本图片进行统一处理,最后按照字母表顺序从A到P对16逡逑个样本进行编号,如图3.1所示。逡逑ABCDEFGH逡逑I逦J逦K逦L逦M逦N逦O逦P逡逑图3.1典型样本图片逡逑3.1.2偏好样本图片筛选方法的确定逡逑消费者的主观心理量和客观生理量都可作为偏好产品的评选标准《在挖掘消费者逡逑的购买行为过程中的感性偏好时,往往采用问卷调查、用户访谈等心理测量方法,心逡逑理测量方法的优势是简单快捷,但由于消费者在被明确询问时很难充分表述自己内心逡逑的真实状态,心理测量方法会很难获取用户真实准确的感性偏好。逡逑随着人类认知神经科学与脑科学的发展,采用科学仪器来测簟并记录消费者心理逡逑反应的生理测量方法己经越来越多地被应用于市场营销学和产品设计学等学科领域,逡逑生理测量方法能够从人类认知的本源出发,将有关消费者感性偏好的隐藏信息“刻意逡逑17逡逑

实验材料


将16个典型样本分为4组,每组4个,为了消除被试阅读顺序可能造成的干扰逡逑误差,采用拉丁方的方法排列每个样本所处显示器屏幕的位置,将所有排列方式的图逡逑片制作成本实验的16张刺激材料,如图3.2所示。由于被试注意力集中到某个细节逡逑特点时需要7000ms时间,将每张刺激材料呈现时间设定为8000ms。逡逑⑴逡逑m逡逑^逡逑^逡逑1逡逑图3.2实验材料逡逑19逡逑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石峰;程明君;石常恩;;苗族银饰的审美价值[J];湖南涉外经济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2 谭小荣;;桂林博物馆藏苗族银饰赏析[J];文物天地;2019年01期

3 周丽娟;李倩;;旅游语境中德榜村苗族银饰文化功能的嬗变[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8年12期

4 曾艳丽;;论苗族银饰的价值及传承发展[J];中国民族博览;2019年03期

5 朱文婷;;黔东南苗族银饰品牌构筑研究[J];西部皮革;2019年06期

6 朱白;;苗族银饰响彻千年的叮当声[J];贵阳文史;2018年05期

7 许静;周原;;湘西苗族银饰中的文化内涵解析[J];美术;2019年04期

8 梅其君;杨权英;;现代技术冲击下苗族银饰锻制技艺的变迁与传承[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年04期

9 舒玲岚;;湘西苗族银饰纹样在现代银饰设计中的运用[J];西部皮革;2019年13期

10 刘海军;杨光宾;;诗写白银[J];中华手工;2017年1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陈艺;;西江控拜苗族银饰的特征[A];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建设与发展初探[C];2010年

2 李帅;;苗族银饰文化背后的巫文化思想及其价值与保护[A];中华民族复兴与民族哲学发展研究——2013年中国少数民族哲学及社会思想史学会年会中国石油大学(华东)60周年校庆学术研讨会文集[C];2013年

3 刘琼;成雪敏;;探苗族银饰手工锻制中的拉丝艺术[A];服装历史文化技艺与发展——中国博物馆协会第六届会员代表大会暨服装博物馆专业委员会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4年

4 艾换平;;《饰美人生——苗族银饰展》亮相邯郸市博物馆[A];中国博物馆通讯(2017年03月总第355期)[C];201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王子潇;苗族人的“传家宝”[N];人民日报;2016年

2 张永泽;用好用活民族资源 发展壮大苗族银饰刺绣产业[N];贵州政协报;2017年

3 本报记者 张璐;让苗族银饰工艺绽放更加夺目的光彩[N];中国艺术报;2017年

4 特派两会记者 李蔓;苗族银饰文化要有质量标准[N];中国黄金报;2012年

5 本报记者 姜天骄 王新伟;苗族银饰:熠熠生辉的艺术精品[N];经济日报;2010年

6 龙杰邋(苗族);苗族银饰文化的传承与开发[N];文艺报;2007年

7 吴育瑞;苗族银饰的文化内涵[N];贵州民族报;2007年

8 韩宗树;苗族银饰:用白银写的诗[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7年

9 余未人;苗族银饰中的巫文化、龙文化特色[N];中国民族报;2014年

10 本报记者 钱丽花;少数民族银饰:在保持原真的基础上“潮”起来[N];中国民族报;201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靳志华;黔东南施洞苗族生活中白银的社会性应用与文化表达[D];云南大学;201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洋;基于眼动联合脑电的苗族银饰工艺品创新设计[D];贵州大学;2019年

2 王彬;湘西“银匠村”苗族银饰锻造技艺文化影像志[D];湖南工业大学;2018年

3 段媛媛;数字摄影对苗族银饰品的传承作用[D];湖北工业大学;2017年

4 梁佳;数字媒体艺术背景下湘西苗族银饰的展示设计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7年

5 胡嘉玮;基于施洞苗族银饰本土纹样的首饰再设计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7年

6 尹斐;苗族银饰锻造技艺传承的教育人类学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7 田爱华;湘西苗族银饰艺术的审美价值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09年

8 张宗丹;苗族银饰的特性及其史学意义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9年

9 张斐;从苗、汉银饰的比较探讨苗、汉文化的异同[D];中南民族大学;2015年

10 安翠花;苗族传统银饰图案应用研究[D];中南民族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279154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qgylw/279154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ae7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