酯化水溶性大豆多糖的分级分离及其性能研究
【学位单位】:华南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9
【中图分类】:TS201.2
【部分图文】:
华南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于人们对天然植物活性成分研究的重视,对于各种植物类多糖的专利申请及论文研究也逐渐增多。预示着未来天然植物可能成为多糖提取的重要来源[12]。国内对天然植物多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茶多糖,黄芪多糖,枸杞多糖,虫草多糖以及大豆多糖等。其中,大豆多糖由于其原料产量巨大,且是从生产大豆产品后留下的豆渣中提取,符合废弃生物质转化为高附加产品的生态理念。对食品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图 2-1 超滤前后的 OSA-SSPS 与 SSPS 的 FT-IR 图谱ig. 2.1 FT-IR spectrum of SSPS and OSA-SSPS before and after ultrafiltratiMR 分析振氢谱是利用化合物中原子在共振下绘制出的图谱。通过吸收氢原子的种类与各类氢原子的个数比值,从而分析多糖分子中PS、OSA-SSPS 及 OSA-SSPS (HMW)三种糖类的核磁共振氢谱63ppm 位移处为糖链中半乳糖的氢质子特征峰位置。图 2-2(A谱图,其中在 2.02 ppm 处为乙酰基中甲基氢质子的特征峰[81]。)中的位移为 0.86 ppm 为 OSA 中的末端甲基氢质子的特征峰[8酯化反应,且 OSA-SSPS 的 OSA 峰面积为 0.171,OSA-SSPS (157。超滤分离后其峰面积变化很小,说明引入的OSA形成了大
华南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OSA-SSPS 观察到的粒径分布主要在 10 nm 的峰值水平上。这些数据表明,通过与 OSA的酯化反应,SSPS 的粒径大小在整体上呈现增强的效果。与此同时,由于反应过程的弱碱性条件,SSPS 在酯化的同时还部分发生了碱性水解和脱乙酰基反应等副反应。随着反应时间的增加,副反应水平加深。在本研究中,粒径的增大可能是由于 OSA 与 SSPS的酯化反应形成了大分子物质,而较小的粒径分布则与低分子量的多糖相对应。换句话说,MWCO=500 KDa 的超滤膜除去了副反应产物以及一些低分子量的多糖,使得OSA-SSPS 的主要集中在大分子。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桂雨豪;郭蔼明;杨锦杰;钟振声;;从豆渣中提取水溶性大豆多糖的工艺优化研究[J];中国酿造;2015年09期
2 石华乐;秦玉昌;姚怡莎;李俊;;羧甲基化改性对不同分子量水溶性大豆多糖乳化性的影响[J];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2015年05期
3 莫增宽;陆海勤;何惠欢;;超滤技术的原理及其在甘蔗制糖行业的应用研究进展[J];中国调味品;2015年03期
4 管骁;陈姿含;;低温豆粕中水溶性多糖的超声萃取技术研究[J];大豆科学;2013年06期
5 李辉;苏罡;冷雪梅;;微波辅助提取大豆多糖工艺的研究[J];农业机械;2013年32期
6 陈良红;李琼;刘晓慧;张婉萍;;纳米乳液的研究进展[J];日用化学工业;2013年05期
7 侯t$斐;任虹;彭乙雪;刘曼;;膜分离技术在食品精深加工中的应用[J];食品科学;2012年13期
8 田瑞红;江连洲;胡少新;王鑫;王文睿;;超声波酶法提取豆渣中水溶性多糖条件的优化[J];食品工业科技;2011年11期
9 袁婷婷;沈玲;王汉峰;叶青;管蓉;;可聚合乳化剂DNS-86对丙烯酸酯乳液稳定性的影响[J];粘接;2010年09期
10 张华;王振宇;王雪;姚磊;吴志光;杨鑫;;多糖化学改性方法及其生物活性研究进展[J];食品与发酵工业;2010年07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田俊青;OSA疏水改性薯渣纤维素制备高分子吸附剂和Pickering乳液的研究[D];西南大学;2018年
2 郭晓娟;烷基化果胶构象和凝胶性质的研究[D];南昌大学;2017年
3 刘倩茹;水溶性大豆多糖的物性修饰及其性能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7年
4 杨慧娇;可溶性大豆多糖的分子表征及其在酸性乳饮料中的应用[D];华东师范大学;2015年
5 张亦澜;可溶性大豆多糖在酸性蛋白饮料中的应用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3年
6 王伏超;改性水溶性大豆多糖对鸡蛋涂膜保鲜效果的比较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2年
7 邵丹丹;酸性乳饮料中大豆多糖的应用研究[D];江南大学;2012年
8 钟碧疆;可溶性大豆多糖絮凝性及机理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9 王思远;水溶性大豆多糖的改性及在米粉中的应用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10 谭永辉;水溶性大豆多糖的高效提取及改性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8年
本文编号:281317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qgylw/28131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