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应性纳米二氧化钛的制备及在棉织物上的应用
【学位单位】:江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9
【中图分类】:TQ134.11;TS195.2
【部分图文】:
江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摩尔比>反应时间>催化剂用量摩尔比>反应温度。根据正交实验结纳米二氧化钛的合成条件为:反应温度为 95 °C,反应物物质的量摩钛):n(硅烷偶联剂 KH550)=1:5,催化剂用量摩尔比 n(纳米二)=1:0.5,反应时间为 6 小时。图 3-3 为氨基改性纳米二氧化钛产物的红外光谱图:
图 3-4(a)纳米二氧化钛 (b)氨基改性纳米二氧化钛.3-4(a) nano titanium dioxide (b) amino modified nano titanium dioxide,(a)为纳米二氧化钛的热失重曲线,图中显示纳米二氧重约 0.430%,此处主要是由于纳米二氧化钛表面吸附的水,只有水分子的蒸发。一般在 200 °C 以下的失重是由于水温度范围内,经硅烷偶联剂 KH550 改性后的(b)氨基改性 0.342%,其失重率低于纳米二氧化钛的失重率,这说明经后的纳米二氧化钛颗粒表面的极性基团减少,使得疏水性增量明显减少。纳米二氧化钛在 300-600°C 时的失重率大约为化钛粒子表面的羟基发生燃烧所致。而氨基改性纳米的失重量约为 2.770%,这主要是由于包覆在纳米二氧化钛表有机分子的热分解所致。验优化合成工艺制备了氨基改性二氧化钛,产物中伯氨基
图 3-1 二氯均三嗪活性纳米二氧化钛制备工艺路线图Fig. 3-1 Process route for preparing dichlorotriazine active nano titanium dioxide由图 3-1 中可以看出,纳米二氧化钛表面的羟基与硅烷偶联剂 KH550 上的三乙氧基硅烷发生了化学反应,可以制得氨基改性纳米二氧化钛,然后此反应产物又与三氯均三嗪上的氯原子发生了取代反应,最终制备了与二氯均三嗪活性染料的活性基完全相同的二氯均三嗪活性纳米二氧化钛,因此可以参照二氯均三嗪活性染料在纤维素纤维上的固着机理使纳米二氧化钛颗粒固着在织物上,为纳米颗粒与纤维素纤维最终的化学键合奠定基础。3.3.2 二氯均三嗪活性纳米二氧化钛的制备工艺根据 3.2.2 可知,优化工艺下,制得的 1.00 g氨基改性纳米二氧化钛中含有的伯氨基的含量为 0.341 mmol。而在制备二氯均三嗪活性纳米二氧化钛的反应过程中,三氯均三嗪上只有一个氯原子与伯氨基发生了取代反应,使得伯氨基转变成了仲氨基,其余的两个氯原子会与氢氧化钠标准溶液发生反应,从而影响滴定结果。为了消除这一影响,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常畅;;二氧化钛多孔材料及其性能研究进展[J];化工设计通讯;2019年09期
2 王丽珊;李建;李兴宁;涂少云;;糖果中二氧化钛的测定方法研究[J];广东化工;2017年14期
3 薛燕;朱海燕;周晓东;所旭冬;;二氧化钛-活性炭复合物的制备及表征[J];化工管理;2017年30期
4 孙建平;王韬;赵熙;段刚;容敏智;;二氧化钛在涂料中的分散技术进展[J];中国涂料;2013年05期
5 武海燕;;二氧化钛表面改性的研究现状[J];中国科技信息;2011年24期
6 李英杰;白明;;二氧化钛的特性及在食品中的应用[J];食品安全导刊;2010年08期
7 徐惠;孙涛;;纳米二氧化钛制备技术的研究进展[J];菏泽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8 吴全兴;;日本2006年氧化钛的供需状况[J];稀有金属快报;2007年04期
9 陶道敏;二氧化钛工业在价格上涨及需求强烈的形势下跨入2005年[J];无机盐工业;2005年06期
10 王岚;二氧化钛生产商调高价格[J];国际化工信息;2003年1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董华青;低维二氧化钛纳米材料上分子吸附及活化的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17年
2 郭雨;宽带隙半导体体相/表面结构调控与光电协同催化性能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8年
3 陈廷威;二氧化钛电子结构和光学性质的多体格林函数理论研究[D];山东大学;2018年
4 程云朗;水热法制备修饰改性低维二氧化钛材料[D];安徽大学;2019年
5 王慧蕾;低温下的纳米二氧化钛的制备及其光催化性能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6年
6 宋斌;纳米二氧化钛颗粒致中枢神经系统毒理效应的体外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7年
7 何明;用于液相光催化体系的高比表面积氧化钛晶须的研制[D];南京工业大学;2005年
8 于开锋;纳米二氧化钛和二氧化硅的控制合成及组装[D];吉林大学;2005年
9 陈小泉;纳米二氧化钛晶体合成新方法和自洁超亲水膜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02年
10 戴亚堂;化学沉淀法制备锐钛型介孔纳米二氧化钛粉体的研究[D];四川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小顺;电性和配位介导的脂质在二氧化硅和二氧化钛表面融合的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9年
2 叶信余;二氧化钛基多孔微球的制备及其光电性能的研究[D];海南师范大学;2019年
3 高远志;高指晶面二氧化钛对草甘膦的吸附去除及机理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8年
4 魏民;反应性纳米二氧化钛的制备及在棉织物上的应用[D];江南大学;2019年
5 韩冰冰;二氧化钛及其复合材料负载贵金属催化剂的制备及生物质酚类加氢性能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18年
6 陈嘉祥;海洋环境微生物对纳米二氧化钛的响应研究[D];厦门大学;2017年
7 杨静波;纳米二氧化钛复合电极材料的制备及其在锂空气电池中的性能研究[D];深圳大学;2018年
8 唐国志;低共熔溶剂协助下合成中孔微晶二氧化钛[D];武汉工程大学;2018年
9 郝亚南;多体格林函数理论对二氧化钛电子结构的理论研究[D];山东大学;2019年
10 陈可;氧化钛形貌和晶面对水体中放射性元素U(Ⅵ)去除影响[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9年
本文编号:284203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qgylw/28420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