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理工论文 > 轻工业论文 >

小型卧式干燥用燃煤热风炉流动与传热过程的数值分析及结构设计

发布时间:2020-11-15 01:54
   基于我国富煤、少油、贫气的能源结构特点以及燃油、燃气昂贵的价格,使用燃煤热风炉来干燥农产品不仅能够节约成本,而且燃料来源更广。然而,目前燃煤热风炉存在燃烧不充分、热效率低、污染物排放严重等问题,所以如何改进现有燃煤热风炉结构,使之高效燃烧、降低排放污染,对于保护环境具有重大的意义。针对上述热风炉存在的问题,本文研制了一种多回程反烧结构、产生热风无污染的小型干燥用卧式燃煤热风炉,旨在使煤燃料高效燃烧、降低污染物排放,实现节能、环保、低成本的农产品干燥。本文利用FLUENT软件对热风炉燃烧室进行了燃烧数值模拟计算,同时搭建了实验台并用实验验证了数值模拟计算的合理性;最后又通过数值模拟计算的方法对热风炉燃烧室进行了结构改进。(1)小型燃煤热风炉系统的设计与实验样机的搭建。首先,对燃煤热风炉的工作原理与基本组成进行了研究,然后对热风炉设备进行了设计与选型,包括燃料燃烧系统,空气换热系统及脱硫除尘系统等,燃料燃烧系统设计为卧式多回程反烧结构,空气换热系统设计为翅片管壳式换热器,脱硫除尘系统选用湿式脱硫除尘器,并搭建了实验样机。(2)对燃煤热风炉燃烧室进行数值模拟计算和验证。本文采用FLUENT软件对燃煤热风炉燃烧室内燃烧状况进行数值模拟分析。建立了热风炉燃烧室几何模型,并对计算模型进行网格划分,选用湍流模型、组分模型、离散相模型、辐射换热模型、颗粒相燃烧模型进行了煤在热风炉燃烧室内燃烧过程的数值模拟,通过对温度分布云图、流场分布云图、组分浓度分布云图、压力分布云图及颗粒浓度分布云图进行了分析研究,得出结论:燃烧高温区位于炉排底部与第二挡板顶部之间区域,第三燃烧室内的温度不断降低;第一燃烧室与第二燃烧室内气流湍流强度较大,在第三燃烧室内烟气流动较为平缓;大部分颗粒物主要集中分布在炉排底部区域,随着气流绕挡板流动,颗粒物浓度逐渐减少;整个燃烧室都处于负压状态下运转。对数值模拟进行了测温验证实验,得出模拟的结果与实验值基本一致,并且两者的相对误差均在10%以内,从而证明了数值模拟结果的可靠性,为后文对热风炉结构的研究与改进提供了坚实的参考依据。(3)对燃煤热风炉燃烧室结构进行改进。通过改变第三挡板的长度、增加二次风口等形式,对燃煤热风炉的燃烧室结构进行了改进,使用FLUENT软件对改进后的热风炉燃烧室进行模拟,通过查看炉内温度场、炉内颗粒浓度、炉内可燃气体(CO+H_2+CH_4)的平均质量分数,并与上一小节模拟后得出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得出结论:减短第三挡板长度30mm可以得到炉膛出口最高温度;增加第三挡板的长度40mm可以更有效降低了炉膛出口处颗粒物的排放;炉膛增开二次风口可以更有效降低炉膛出口处(CO+H_2+CH_4)的平均质量分数。综合多种因素对比分析,得到了热风炉燃烧室内第三挡板的长度为280mm。
【学位单位】:陕西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9
【中图分类】:TS203
【部分图文】:

热风炉,接干,助燃风,空图


口 3.烟 出口 4.热风出口 5.冷风门出风口接干燥 8.助燃风 9.冷空图 1-1 JRF 热风炉结构简图. 1-1 Structural sketch of JRF hot blast s于间接加热方式的热风炉,采用多,主要性能指标达到国内先进水

炉排,燃烧室,燃煤热风炉,燃料层


燃烧室炉排结构

结构图,结构图,炉条,炉排


15图 2-3 热风炉燃烧室结构图 2-3 Structure diagram of hot blast stove combustion ch炉排,它是由6根条杆状炉条拼凑起来的,炉排高度为 30~40mm,每根炉条两端较厚,其余方面可以节省材料,又有利于堆放燃料,避免之间留有足够的通风空隙(大概为 15mm),为 30mm 左右的钢筋,炉条均匀的摆放在钢筋钢筋条构成了一个联动装置;通过抖动摇动杆显的优势:通过抖动炉排不仅能够控制一次风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魏启东;郑文德;陈爱珠;方一麟;;液态排渣燃烧室的冷态试验研究[J];南京工学院学报;1987年02期

2 赵烈;;受限射流的数值模拟[J];空气动力学学报;1987年02期

3 王谆;;铲锹形燃烧室在侧置气门式汽油机中的应用[J];小型内燃机;1987年05期

4 侯绍琳,王承尧,罗兆庭,李芳玉;4000马力燃气轮机回热机组重油燃烧室及其调试[J];燃气轮机技术;1988年02期

5 张金阜;干燥机燃烧室尾筒设计的改进[J];非金属矿;1988年01期

6 张学仁;;侧边突扩冲压发动机燃烧室的试验研究[J];飞航导弹;1988年02期

7 J.B.Heywood,范希才;最佳性能点燃式发动机的燃烧室设计[J];车用发动机;1989年03期

8 J.B.Heywood,范希才;最佳性能点燃式发动机的燃烧室设计(续)[J];车用发动机;1989年04期

9 金如山,A.H.Lefebvre;燃料化学性质对燃烧室排气冒烟的影响[J];航空动力学报;1989年02期

10 R·J·THOMAN ,D·A·HORAZAK ,F·A·HALS ,魏绍凯;电厂用燃煤燃气轮机系统研制[J];燃气轮机技术;1989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王亚军;基于热力调节具有宽适应性的RBCC亚燃模态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17年

2 丰硕;宽速域冲压发动机几何可调燃烧室性能影响规律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7年

3 邢畅;微型燃机可调燃料供给燃烧室变工况特性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8年

4 张鲲鹏;基于燃气再循环的高压燃烧技术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4年

5 刘欧子;双模态冲压发动机燃烧室碳氢燃料凹槽火焰稳定性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06年

6 李大鹏;煤油双模态冲压发动机燃烧室工作过程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6年

7 陈曦;环形燃烧室低排放设计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6年

8 刘潇;低排放燃烧室设计及预混燃烧特性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7年

9 田晓晶;氢燃料旋流预混火焰燃烧诱导涡破碎回火特性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201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云波;小型卧式干燥用燃煤热风炉流动与传热过程的数值分析及结构设计[D];陕西科技大学;2019年

2 王赛;等离子体强化低热值气体燃料燃烧技术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8年

3 张原实;几何可调燃烧室超声速燃烧释热规律的影响因素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8年

4 刘源;基于流线追踪的三维花瓣形截面燃烧室的设计与优化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6年

5 孙静怡;新型水暖式驻车加热器设计试验及燃烧室一维流动建模[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8年

6 秦小健;燃气轮机双燃料燃烧室低排放燃烧技术模拟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8年

7 周禹佳;三旋流燃烧室配气与三维设计方法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8年

8 李芳怡;TAPS低排放燃烧室设计技术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8年

9 罗沛;工作状态下燃烧室声振耦合特性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8年

10 慕金华;涡轮增压直喷汽油机进气道及燃烧室数值模拟与优化设计[D];清华大学;2017年



本文编号:288419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qgylw/288419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22b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