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理工论文 > 轻工业论文 >

机织物接触冷暖感的建模研究

发布时间:2021-03-29 05:04
  织物接触冷暖感是织物热舒适的重要评价指标,目前主要是以主客观实验测试的方式来进行评价。鉴于服装面料的特殊性,内部结构复杂,实验测试的方式相对局限性较大。因此,本课题针对实验测试的不足,对评价织物接触冷暖感的两类指标:织物热导率、Qmax值热流量大小进行模拟预测。为探究织物冷暖感,首先选取6种机织物面料进行实验测试。对织物厚度与织物内纱线热导率进行测试。并结合Qmax值得测试结果,得到Qmax受到织物厚度、内部纱线热导率、纱线交织规律等多种因素的影响。通过实验测试结果分析得到的结论较为局限,大都只能适用于实验测试对象间横向对比。针对织物等效热导率,通过对织物三维几何模型进行等效转化,将不规则的纱线转化为规则的几何形状。以织物组织循环为主体进行探究。对组织循环内部纱线交织规律进行分析,按规律进行分为6类:交织点纱线重叠区域,经(纬)纱交替穿越区域、经(纬)纱悬浮区域和孔隙区域。对各区域内纱线与空气的分布进行分析,结合复合材料等效热导率串并联模型,建立各区域等效热导率模型,并在此基础上建立织物整体等效热导率模型。运用已建立的模型对纱线高度、间距、宽度以及交织规律变化时热导率的变化规律进行预测... 

【文章来源】:浙江理工大学浙江省

【文章页数】:6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机织物接触冷暖感的建模研究


图2.1织物厚度测试仪??

电子显微镜,织物,参数,热导率


浙汀观I:人学硕t:学位论文?机m物接触冷暖感的述校研究??图2.2电子显微镜???表2.?1织物基本参数????&?组织结构?厚度(_)???ffl?、_P:纹?0.29??#2?十:纹?0.58??#3?2/1?斜纹?0.65??#4?f?纹?().53??#5?1/2?斜纹?0.48??#6?2/3?斜纹?0.49??2.2织物内部纱线热导率测试??对于织物以及纱线热导率的测试主要分为两类m":瞬态与稳态。其中稳态法通过建??立…个温度恒定的温场,维持被测试样品温度梯度恒定,结合傅利叶传热定律得到被测试??样的热导率。但由f建立一个恒温场,并维持温场IM定难度较大,因此稳态法测试得到的??结果-般低于材料实际值,且建立温场的过程需要大量时间,导致测试效率较低。而瞬态??法则不需要?个稳定的温度场作为测试条件,通过实验仪器?试样温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通过对温度变化规律分析得到热导率。??2.2.1实验设备??本文采用TPS2500S型Hot?Disk热常数分析仪进行测试,见图2.?3。热常数分析包含??主机、电脑、测试探头以及用予存放样品的样品支架组成,金属探头外侧由聚酰亚胺包裹,??放置于两块圆柱形玻璃中,川r?确保探头样紧密接触.。??8??

脉冲式,无限大,瞬态,热源


浙M?l:人学硕丨:学位论文?机织物接触冷暖感的建模研允????1??图2.3?TPS2500S型Hot?Disk热常数分析仪??瞬态、hfi丨热源法通过假设测试探头是放置于无限大的试样屮,通过脉冲式电流M过探??头,使得探头中金属片温度升高,件向周围释放热量。探头可同时测试温度变化,通过结??合探头处温度变化、探头总功率、探头半径等参数可以计算出热导率。??2.2.2实验测试??测试开始前需要对主机进行60m?i?n以上的预热,预热完成后在操作软件中对实验类型??进行选择,选择测试类型1丨丨“热阻”,见图2.4。首先对测试探头进行空白测试,得到聚??酰业胺测试探头的热导率,用r后续样品测试环节。预实验测试得到聚酰亚胺测试探头的??热导率结果为0.?0252?WAnHO。??ttMmmam?〇??鼸龜I?实論钂??决傳?热m??(4SV?I)?(*?0????)??■■?????”?Vmt?如????n?????*■???>???tpwok???.〇????图2.4实验类型选择界面??取同种面料两块,置于探头的上下两侧,静置大约l〇min,保侍织物温度 ̄坏境相等。??并在样品参数设置界面输入受测样品的厚度,并在测试探头热丨1输入M丈验得到??的测试结果。待被测织物温度稳定后,即可点击开始进行测试。测试结柬后,软件的主界??面会显示温度漂移图,见图2.5,由温度漂移图可判断环境温it是否符合测试条件。由图??9??


本文编号:310695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qgylw/310695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3ea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