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合菌微胶囊片剂的开发
发布时间:2021-04-20 11:04
乳杆菌和双岐杆菌属对人类健康产生了许多积极影响,因为它们改善着肠道微生物菌群的特性被广泛应用。研究发现,片剂相对于微胶囊产品携带更加方便,质量稳定,易于保存。本实验研究以果胶包埋益生菌为主要原料,添加辅料填充剂和润滑剂,采用粉末直压法制备复合菌微胶囊片剂。在试验探索中,优化出一套制备益生菌微胶囊片剂的处方,制备出性质优良的片剂,并进行常规质量检测和经过体外耐受性试验,保护益生菌抵御胃酸和胆盐的破坏,产品能到达肠道,并且满足活菌类产品中的数量要求。进行加速和长期稳定性试验,确定复合菌微胶囊片剂的最佳储藏条件及储藏期。使其能够较少暴露于外界不利环境的因素,良好保护益生菌,并易于保存和携带新型的益生菌片剂。产品的研制对调整微生态失调、增进健康状态有重要意义和实用价值。复合菌微胶囊片剂的最佳配方,考察了淀粉的含量,硬脂酸镁的含量,原料微胶囊的含量,通过单个成分试验和正交试验确定了三个成分对实验结论的影响。最佳配方为:淀粉的用量79%,硬脂酸镁1%,原料微胶囊用量20%。该条件下复合乳杆菌微胶囊片剂每片的重量为0.15 g,直径0.6 cm,厚度为0.3 cm,平均硬度为41 N,崩解时间为14...
【文章来源】:黑龙江大学黑龙江省
【文章页数】:6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益生菌及在食品、保健食品应用
1.3 益生菌微胶囊片剂的生产技术
1.3.1 益生菌类微胶囊技术概况
1.3.2 益生菌制剂的类型
1.3.3 益生菌片剂的辅料类型
1.3.4 制作片剂的生产工艺
1.4 课题研究目的,主要内容及意义
1.4.1 课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1.4.2 本研究的主要研究内容
1.5 技术路线图
第2章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材料与仪器设备
2.1.1 菌种
2.1.2 培养基
2.1.3 试验试剂
2.1.4 试验仪器
2.2 试验方法
2.2.1 菌株的活化
2.2.2 三菌复合菌粉和微胶囊的制备
2.3 片剂配方的确定
2.3.1 填充剂用量的确定
2.3.2 润滑剂用量的确定
2.3.3 原料用量的确定
2.3.4 配方的优化研究
2.4 片剂的制备工艺
2.5 体外模拟人体胃肠道试验
2.6 片剂质量检测指标
2.6.1 外观的测定
2.6.2 重量差异的测定
2.6.3 硬度的测定
2.6.4 崩解时限的测定
2.6.5 脆碎度的测定
2.6.6 水分测定
2.6.7 灰分含量测定
2.6.8 微生物指标检测
2.7 复合菌微胶囊片剂的稳定性研究
2.7.1 加速试验
2.7.2 长期试验
第3章 结果与分析
3.1 微胶囊和菌粉的形态
3.2 片剂配方的确定
3.2.1 填充剂玉米淀粉用量的选择结果
3.2.2 润滑剂用量的选择结果
3.2.3 原料微胶囊用量选择结果
3.2.4 配方的优化研究
3.3 复合菌菌微胶囊释放试验结果
3.4 复合菌微胶囊片剂的质量检测
3.4.1 外观的检测结果
3.4.2 片剂重量差异检测结果
3.4.3 片剂硬度检测结果
3.4.4 片剂崩解时限检测结果
3.4.5 脆碎度检测结果
3.4.6 片剂其他相关指标的检测结果
3.5 复合菌微胶囊片剂稳定性研究
3.5.1 加速试验结果
3.5.2 长期试验结果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粉末直接压片法制备盐酸曲美他嗪分散片[J]. 明圆,刘芮,葛月宾. 绿色科技. 2018(20)
[2]肠道微生物与慢性疾病研究进展[J]. 王新明,杨静,肖林,吴永振,刘宪夫,邢鹏昌,徐弘君. 生物产业技术. 2018(03)
[3]植物乳杆菌的生理特性及体外益生效果研究[J]. 韩庆功,崔艳红,王元元,朱亚茹,何云,刘长忠,魏刚才. 粮食与饲料工业. 2018(03)
[4]肥胖人群肠道细菌多样性研究[J]. 徐海燕,马慧敏,王彦杰,赵飞燕,刘亚华,海棠,张和平,孙志宏. 中国食品学报. 2018(01)
[5]微生态制剂及其在动物生产上的应用研究[J]. 朱向博,张丽,卫泽珍,杨引亮. 饲料广角. 2017(08)
[6]类黄酮微胶囊技术及其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进展[J]. 俞邱豪,程焕,王楠,支梓鉴,陈士国,叶兴乾. 中国食品学报. 2017(07)
[7]乳酸菌制剂的研究与应用前景[J]. 朱艳杰,肖林,尚成坤,宋光明,邹志广,徐弘君. 生物产业技术. 2017(04)
[8]微丸压片技术研究进展[J]. 曹超,李扬,李金,陶涛. 中国医药工业杂志. 2017(05)
[9]微生态制剂的应用现状及展望[J]. 段小慧,覃树林,崔艳,肖林,王新明,徐弘君. 生物产业技术. 2017(02)
[10]微胶囊技术在饲料添加剂方面应用的研究进展[J]. 洪梅,史宝军. 饲料广角. 2016(04)
硕士论文
[1]双歧杆菌微胶囊制备及其降脂作用的初步研究[D]. 张炎焱.黑龙江大学 2017
本文编号:3149558
【文章来源】:黑龙江大学黑龙江省
【文章页数】:6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益生菌及在食品、保健食品应用
1.3 益生菌微胶囊片剂的生产技术
1.3.1 益生菌类微胶囊技术概况
1.3.2 益生菌制剂的类型
1.3.3 益生菌片剂的辅料类型
1.3.4 制作片剂的生产工艺
1.4 课题研究目的,主要内容及意义
1.4.1 课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1.4.2 本研究的主要研究内容
1.5 技术路线图
第2章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材料与仪器设备
2.1.1 菌种
2.1.2 培养基
2.1.3 试验试剂
2.1.4 试验仪器
2.2 试验方法
2.2.1 菌株的活化
2.2.2 三菌复合菌粉和微胶囊的制备
2.3 片剂配方的确定
2.3.1 填充剂用量的确定
2.3.2 润滑剂用量的确定
2.3.3 原料用量的确定
2.3.4 配方的优化研究
2.4 片剂的制备工艺
2.5 体外模拟人体胃肠道试验
2.6 片剂质量检测指标
2.6.1 外观的测定
2.6.2 重量差异的测定
2.6.3 硬度的测定
2.6.4 崩解时限的测定
2.6.5 脆碎度的测定
2.6.6 水分测定
2.6.7 灰分含量测定
2.6.8 微生物指标检测
2.7 复合菌微胶囊片剂的稳定性研究
2.7.1 加速试验
2.7.2 长期试验
第3章 结果与分析
3.1 微胶囊和菌粉的形态
3.2 片剂配方的确定
3.2.1 填充剂玉米淀粉用量的选择结果
3.2.2 润滑剂用量的选择结果
3.2.3 原料微胶囊用量选择结果
3.2.4 配方的优化研究
3.3 复合菌菌微胶囊释放试验结果
3.4 复合菌微胶囊片剂的质量检测
3.4.1 外观的检测结果
3.4.2 片剂重量差异检测结果
3.4.3 片剂硬度检测结果
3.4.4 片剂崩解时限检测结果
3.4.5 脆碎度检测结果
3.4.6 片剂其他相关指标的检测结果
3.5 复合菌微胶囊片剂稳定性研究
3.5.1 加速试验结果
3.5.2 长期试验结果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粉末直接压片法制备盐酸曲美他嗪分散片[J]. 明圆,刘芮,葛月宾. 绿色科技. 2018(20)
[2]肠道微生物与慢性疾病研究进展[J]. 王新明,杨静,肖林,吴永振,刘宪夫,邢鹏昌,徐弘君. 生物产业技术. 2018(03)
[3]植物乳杆菌的生理特性及体外益生效果研究[J]. 韩庆功,崔艳红,王元元,朱亚茹,何云,刘长忠,魏刚才. 粮食与饲料工业. 2018(03)
[4]肥胖人群肠道细菌多样性研究[J]. 徐海燕,马慧敏,王彦杰,赵飞燕,刘亚华,海棠,张和平,孙志宏. 中国食品学报. 2018(01)
[5]微生态制剂及其在动物生产上的应用研究[J]. 朱向博,张丽,卫泽珍,杨引亮. 饲料广角. 2017(08)
[6]类黄酮微胶囊技术及其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进展[J]. 俞邱豪,程焕,王楠,支梓鉴,陈士国,叶兴乾. 中国食品学报. 2017(07)
[7]乳酸菌制剂的研究与应用前景[J]. 朱艳杰,肖林,尚成坤,宋光明,邹志广,徐弘君. 生物产业技术. 2017(04)
[8]微丸压片技术研究进展[J]. 曹超,李扬,李金,陶涛. 中国医药工业杂志. 2017(05)
[9]微生态制剂的应用现状及展望[J]. 段小慧,覃树林,崔艳,肖林,王新明,徐弘君. 生物产业技术. 2017(02)
[10]微胶囊技术在饲料添加剂方面应用的研究进展[J]. 洪梅,史宝军. 饲料广角. 2016(04)
硕士论文
[1]双歧杆菌微胶囊制备及其降脂作用的初步研究[D]. 张炎焱.黑龙江大学 2017
本文编号:314955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qgylw/31495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