藻菌共生体系的构建及其对造纸废水深度处理效果的研究
发布时间:2021-04-29 14:56
微藻被认为是一种具有潜力的生物质能源,然而目前仍未得到产业化应用,主要是由于藻类培养成本过高。将微藻培养与废水处理相结合是一种降低成本的有效方法,建立藻菌共生体系能进一步提高微藻生物量与废水净化效果。与此同时,使用藻菌共生体系进行造纸废水深度处理的相关研究少有报道。因此,本文对微藻共栖细菌进行了分离纯化,研究了共栖细菌对于微藻生长的影响,构建并优化藻菌共生体系,探究藻菌共生体系应用于造纸废水深度处理的效果。本文从一株棕鞭藻(Ochromonas)的自养培养体系中,分离纯化出五株共栖细菌,16S rDNA测序比对结果显示,五株细菌均属于变形菌门,分别为:A-Porphyrobactersp.(卟啉杆菌属);B-Hyphomonas sp.(丝孢菌属);C-Aquimonas sp.(水单胞菌属);D-Agrobacterium sp.(农杆菌属);E-Hydrogenophagasp.(噬氢菌属),分别占比 30.8%、12.0%、13.6%、18.0%、25.6%。棕鞭藻叶绿素a含量的变化情况说明,五株细菌对于藻类生长的作用不同:农杆菌Agrobacterium培养物离心后上清对棕鞭藻...
【文章来源】:陕西科技大学陕西省
【文章页数】:7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微藻能源简介
1.2 废水培养微藻
1.3 藻菌关系
1.3.1 协同促进作用
1.3.2 拮抗竞争作用
1.4 藻菌共生体系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
1.5 造纸废水
1.5.1 造纸工艺与造纸废水水质特点
1.5.2 造纸废水常见处理工艺
1.5.3 微藻在造纸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1.6 研究内容
1.6.1 研究目的
1.6.2 研究路线
1.6.3 创新点
2 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仪器与试剂
2.1.1 实验仪器
2.1.2 实验试剂
2.2 微藻
2.2.1 微藻藻株来源
2.2.2 微藻的培养
2.2.3 微藻的无菌化处理
2.3 细菌
2.3.1 细菌的分离纯化
2.3.2 细菌的培养
2.3.3 细菌的16SrDNA分子生物学鉴定
2.4 微生物生物量测定
2.4.1 微藻生物量的测定
2.4.2 细菌生物量的测定
2.5 共栖菌对微藻生长的影响
2.5.1 微生物的接种方法
2.5.2 细菌接种量
2.6 藻菌共生体系的建立
2.6.1 最佳营养源的确定
2.6.2 细菌最佳接种剂量的确定
2.6.3 最佳藻菌共生体系培养条件的正交设计
2.7 藻菌共生体系对造纸废水的处理
2.7.1 废水水质的测定
2.7.2 废水的稀释与不同投加体系的设置
3 结果与讨论
3.1 共栖细菌的分离
3.1.1 共栖细菌的形态特征
3.1.2 棕鞭藻共栖细菌的生长特性
3.1.3 棕鞭藻共栖细菌的16S rDNA基因鉴定
3.1.4 小结
3.2 共栖细菌的对微藻生长的影响
3.2.1 藻菌共培养物中棕鞭藻的生长
3.2.2 藻菌共培养物中水单胞菌Aquimonas的生长
3.2.3 小结
3.3 最佳营养源与最佳接种剂量的确定
3.3.1 水单胞菌Aquimonas最佳营养源的确定
3.3.2 棕鞭藻Ochromonas最佳营养源的确定
3.3.3 水单胞菌Aquimonas最佳接种剂量的确定
3.3.4 小结
3.4 最佳藻菌共生体系培养条件的正交设计
3.4.1 正交设计结果与分析
3.4.2 小结
3.5 藻菌共生体系对造纸废水深度处理的效果
3.5.1 造纸废水原水指标
3.5.2 不同投加体系中微生物的生长
3.5.3 不同投加体系对造纸废水的处理效果
3.5.4 小结
4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响应面法优化藻菌共生体系深度处理畜禽养殖废水工艺研究[J]. 曾慧卿,刘强,肖丛亮,郭远涛,孙盛进,辛佳期,李昆.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20(06)
[2]基于正交试验的丝束耗用分析与论证[J]. 朱唯,何蕊.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20(06)
[3]固定化栅藻对养殖废水的净化效果及生长研究[J]. 杨坤,侯冠军,赵秀侠,高远. 渔业研究. 2019(06)
[4]水生环境中微藻与细菌相互作用机制及应用研究进展[J]. 任舒天,邵蓬,王祎哲,周文礼,高金伟,窦勇,贾旭颖. 河北渔业. 2019(12)
[5]电Fenton技术深度处理造纸废水[J]. 陈雪花,许会道. 中国造纸. 2019(12)
[6]藻菌共生系统处理猪粪废水的研究[J]. 王海英,梅毅强,范琪,安达,韦嘉璐,刘柑杏.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03)
[7]造纸废水的排放对环境的影响[J]. 邱献欢,武金波. 黑龙江造纸. 2019(02)
[8]变棕溶杆菌OH23次生代谢产物抗菌活性的分析及其发酵培养基优化[J]. 朱润杰,赵延存,凌军,宋志伟,赵杨扬,薛雪,刘凤权.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2019(03)
[9]制浆造纸废水深度处理技术综述[J]. 李昌涛. 轻工科技. 2019(06)
[10]造纸废水Fenton深度处理工艺的升级改造[J]. 高俊玲,魏文霞,张安龙,高兆,李文涛,杨子新. 陕西科技大学学报. 2019(03)
博士论文
[1]菌藻共培养促进微藻生长的研究及其相互作用机制探索[D]. 谢章彰.华南理工大学 2017
硕士论文
[1]小球藻Chlorella sorokiniana XJK与曲霉Aspergillus sp. XJ-2聚生体系对分散红3B的脱色研究[D]. 汤伟华.石河子大学 2019
[2]活性污泥处理高得率浆废水色度物质迁变研究[D]. 刘媛.天津科技大学 2014
[3]利用啤酒工业废水养殖小球藻的研究[D]. 刘茜.南昌大学 2012
[4]造纸废水培养富油微藻的研究[D]. 杨静.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2011
[5]藻类对造纸废水中COD的去除效率研究[D]. 董芳芳.华中师范大学 2009
本文编号:3167736
【文章来源】:陕西科技大学陕西省
【文章页数】:7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微藻能源简介
1.2 废水培养微藻
1.3 藻菌关系
1.3.1 协同促进作用
1.3.2 拮抗竞争作用
1.4 藻菌共生体系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
1.5 造纸废水
1.5.1 造纸工艺与造纸废水水质特点
1.5.2 造纸废水常见处理工艺
1.5.3 微藻在造纸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1.6 研究内容
1.6.1 研究目的
1.6.2 研究路线
1.6.3 创新点
2 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仪器与试剂
2.1.1 实验仪器
2.1.2 实验试剂
2.2 微藻
2.2.1 微藻藻株来源
2.2.2 微藻的培养
2.2.3 微藻的无菌化处理
2.3 细菌
2.3.1 细菌的分离纯化
2.3.2 细菌的培养
2.3.3 细菌的16SrDNA分子生物学鉴定
2.4 微生物生物量测定
2.4.1 微藻生物量的测定
2.4.2 细菌生物量的测定
2.5 共栖菌对微藻生长的影响
2.5.1 微生物的接种方法
2.5.2 细菌接种量
2.6 藻菌共生体系的建立
2.6.1 最佳营养源的确定
2.6.2 细菌最佳接种剂量的确定
2.6.3 最佳藻菌共生体系培养条件的正交设计
2.7 藻菌共生体系对造纸废水的处理
2.7.1 废水水质的测定
2.7.2 废水的稀释与不同投加体系的设置
3 结果与讨论
3.1 共栖细菌的分离
3.1.1 共栖细菌的形态特征
3.1.2 棕鞭藻共栖细菌的生长特性
3.1.3 棕鞭藻共栖细菌的16S rDNA基因鉴定
3.1.4 小结
3.2 共栖细菌的对微藻生长的影响
3.2.1 藻菌共培养物中棕鞭藻的生长
3.2.2 藻菌共培养物中水单胞菌Aquimonas的生长
3.2.3 小结
3.3 最佳营养源与最佳接种剂量的确定
3.3.1 水单胞菌Aquimonas最佳营养源的确定
3.3.2 棕鞭藻Ochromonas最佳营养源的确定
3.3.3 水单胞菌Aquimonas最佳接种剂量的确定
3.3.4 小结
3.4 最佳藻菌共生体系培养条件的正交设计
3.4.1 正交设计结果与分析
3.4.2 小结
3.5 藻菌共生体系对造纸废水深度处理的效果
3.5.1 造纸废水原水指标
3.5.2 不同投加体系中微生物的生长
3.5.3 不同投加体系对造纸废水的处理效果
3.5.4 小结
4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响应面法优化藻菌共生体系深度处理畜禽养殖废水工艺研究[J]. 曾慧卿,刘强,肖丛亮,郭远涛,孙盛进,辛佳期,李昆.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20(06)
[2]基于正交试验的丝束耗用分析与论证[J]. 朱唯,何蕊.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20(06)
[3]固定化栅藻对养殖废水的净化效果及生长研究[J]. 杨坤,侯冠军,赵秀侠,高远. 渔业研究. 2019(06)
[4]水生环境中微藻与细菌相互作用机制及应用研究进展[J]. 任舒天,邵蓬,王祎哲,周文礼,高金伟,窦勇,贾旭颖. 河北渔业. 2019(12)
[5]电Fenton技术深度处理造纸废水[J]. 陈雪花,许会道. 中国造纸. 2019(12)
[6]藻菌共生系统处理猪粪废水的研究[J]. 王海英,梅毅强,范琪,安达,韦嘉璐,刘柑杏.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03)
[7]造纸废水的排放对环境的影响[J]. 邱献欢,武金波. 黑龙江造纸. 2019(02)
[8]变棕溶杆菌OH23次生代谢产物抗菌活性的分析及其发酵培养基优化[J]. 朱润杰,赵延存,凌军,宋志伟,赵杨扬,薛雪,刘凤权.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2019(03)
[9]制浆造纸废水深度处理技术综述[J]. 李昌涛. 轻工科技. 2019(06)
[10]造纸废水Fenton深度处理工艺的升级改造[J]. 高俊玲,魏文霞,张安龙,高兆,李文涛,杨子新. 陕西科技大学学报. 2019(03)
博士论文
[1]菌藻共培养促进微藻生长的研究及其相互作用机制探索[D]. 谢章彰.华南理工大学 2017
硕士论文
[1]小球藻Chlorella sorokiniana XJK与曲霉Aspergillus sp. XJ-2聚生体系对分散红3B的脱色研究[D]. 汤伟华.石河子大学 2019
[2]活性污泥处理高得率浆废水色度物质迁变研究[D]. 刘媛.天津科技大学 2014
[3]利用啤酒工业废水养殖小球藻的研究[D]. 刘茜.南昌大学 2012
[4]造纸废水培养富油微藻的研究[D]. 杨静.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2011
[5]藻类对造纸废水中COD的去除效率研究[D]. 董芳芳.华中师范大学 2009
本文编号:316773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qgylw/31677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