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丙烯非织造布的亲水整理与淋膜加工
发布时间:2021-06-09 02:33
采用Kissroll工艺对聚丙烯(PP)非织造布进行亲水整理,然后经淋膜加工制备了具有亲水/疏水双面异性功能的聚乙烯膜/聚丙烯(PE/PP)复合非织造布。研究了亲水整理对淋膜剥离强度的影响,对比了淋膜前后PP亲水性能的变化,同时分析了PE/PP复合非织造布的柔韧性能。结果表明,亲水整理改变了PP非织造布原有的表面特征,并构筑了"弱边界层",致使淋膜剥离强度下降;相对于后整理的PP非织造布,PE/PP的芯吸高度分别下降了34.3%(纯水)、28.6%(生理盐水),吸水比重分别下降44.8%(纯水)、43.2%(生理盐水);淋膜同时降低了PP的柔软度,但复合非织造布的力学性能明显提升。
【文章来源】:化工新型材料. 2020,48(03)北大核心CSCD
【文章页数】:5 页
【部分图文】:
PE/PP复合非织造布制备工艺流程图
图2为亲水整理前后PP非织造布的表面形貌特征,由图可知,未整理的PP纤维[图2(a)]表面无附着物,表面光滑,纤维间无粘连;整理后[图2(b)],亲水剂在PP纤维表面附着,并形成了几乎连续的亲水膜,将PP纤维粘连起来,改变了PP纤维的原有形貌。对亲水整理前后的PP非织造布进行静态接触角测试,结果如图3所示。由图可知,未整理的PP非织造布[图3(a)]表面接触角平均值高于90.76°,表明该表面为疏水表面,没有亲水性能;亲水整理后PP非织造布[图3(b)]的接触角为0°,平均润湿时间仅为1.73s,表明亲水性好,易被水润湿。结合SEM图,本研究进一步认为,亲水整理后,大量整理剂附着于PP非织造布表面及纤维缝隙,非离子型整理剂疏水基与PP非织造布结合,亲水基团向外,形成定向排列的连续亲水薄膜层,降低了PP非织造布面的表面能,使液滴便于润湿铺展,从而达到改变润湿性能的目的,但较低的表面能会对PP布粘合性能产生潜在影响。
对亲水整理前后的PP非织造布进行静态接触角测试,结果如图3所示。由图可知,未整理的PP非织造布[图3(a)]表面接触角平均值高于90.76°,表明该表面为疏水表面,没有亲水性能;亲水整理后PP非织造布[图3(b)]的接触角为0°,平均润湿时间仅为1.73s,表明亲水性好,易被水润湿。结合SEM图,本研究进一步认为,亲水整理后,大量整理剂附着于PP非织造布表面及纤维缝隙,非离子型整理剂疏水基与PP非织造布结合,亲水基团向外,形成定向排列的连续亲水薄膜层,降低了PP非织造布面的表面能,使液滴便于润湿铺展,从而达到改变润湿性能的目的,但较低的表面能会对PP布粘合性能产生潜在影响。2.2 亲水整理对PE/PP复合非织造布剥离强度的影响分析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界面理论的研究[J]. 陈同海,贾明印,杨彦峰,薛平,苗立荣. 当代化工. 2013(11)
[2]等离子体引发丙烯酰胺接枝改性聚丙烯非织造布[J]. 唐丽华,李鑫,江渊,王荣民. 纺织学报. 2007(12)
本文编号:3219736
【文章来源】:化工新型材料. 2020,48(03)北大核心CSCD
【文章页数】:5 页
【部分图文】:
PE/PP复合非织造布制备工艺流程图
图2为亲水整理前后PP非织造布的表面形貌特征,由图可知,未整理的PP纤维[图2(a)]表面无附着物,表面光滑,纤维间无粘连;整理后[图2(b)],亲水剂在PP纤维表面附着,并形成了几乎连续的亲水膜,将PP纤维粘连起来,改变了PP纤维的原有形貌。对亲水整理前后的PP非织造布进行静态接触角测试,结果如图3所示。由图可知,未整理的PP非织造布[图3(a)]表面接触角平均值高于90.76°,表明该表面为疏水表面,没有亲水性能;亲水整理后PP非织造布[图3(b)]的接触角为0°,平均润湿时间仅为1.73s,表明亲水性好,易被水润湿。结合SEM图,本研究进一步认为,亲水整理后,大量整理剂附着于PP非织造布表面及纤维缝隙,非离子型整理剂疏水基与PP非织造布结合,亲水基团向外,形成定向排列的连续亲水薄膜层,降低了PP非织造布面的表面能,使液滴便于润湿铺展,从而达到改变润湿性能的目的,但较低的表面能会对PP布粘合性能产生潜在影响。
对亲水整理前后的PP非织造布进行静态接触角测试,结果如图3所示。由图可知,未整理的PP非织造布[图3(a)]表面接触角平均值高于90.76°,表明该表面为疏水表面,没有亲水性能;亲水整理后PP非织造布[图3(b)]的接触角为0°,平均润湿时间仅为1.73s,表明亲水性好,易被水润湿。结合SEM图,本研究进一步认为,亲水整理后,大量整理剂附着于PP非织造布表面及纤维缝隙,非离子型整理剂疏水基与PP非织造布结合,亲水基团向外,形成定向排列的连续亲水薄膜层,降低了PP非织造布面的表面能,使液滴便于润湿铺展,从而达到改变润湿性能的目的,但较低的表面能会对PP布粘合性能产生潜在影响。2.2 亲水整理对PE/PP复合非织造布剥离强度的影响分析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界面理论的研究[J]. 陈同海,贾明印,杨彦峰,薛平,苗立荣. 当代化工. 2013(11)
[2]等离子体引发丙烯酰胺接枝改性聚丙烯非织造布[J]. 唐丽华,李鑫,江渊,王荣民. 纺织学报. 2007(12)
本文编号:321973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qgylw/32197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