阻燃抗菌棉织物的制备及其性能表征
发布时间:2021-06-25 14:04
为赋予织物多功能性,解决纳米材料在织物表面的分散均匀性问题,采用植酸与三聚氰胺制备植酸铵盐,赋予织物阻燃性能。在此基础上,阻燃织物表面原位生长纳米银,制备阻燃抗菌多功能纺织品。通过正交试验分析方法对织物阻燃整理和抗菌整理工艺进行优化,并通过红外光谱、扫描电镜、能谱、热重分析等技术手段对织物进行表征。研究结果表明:织物经植酸铵盐二浸二轧整理后,其极限氧指数可达35%以上,其耐水洗性能提高;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有良好的抑菌作用;整理织物表面粗糙,含有P、N、Ag等元素,织物表面成功接枝植酸铵盐和Ag纳米颗粒,且分布均匀;植酸铵盐和植酸铵盐-Ag对织物表面形成炭层有一定影响,其燃烧后的炭渣量比未整理织物增加了27%。
【文章来源】:纺织学报. 2020,41(05)北大核心EICSCD
【文章页数】:9 页
【部分图文】:
PA、PA-N、MM的红外谱图
不同整理织物的红外光谱见图3。由图可知,3 445 cm-1处吸收峰归属为O—H伸缩振动吸收峰。PA-N与PA-N-Ag整理织物中出现新的特征吸收峰1 555 cm-1处为三嗉环芳香族CN伸缩振动峰,说明织物上含有植酸铵盐。而植酸特征吸收峰如PO伸缩振动(1 187 cm-1处)、P—OH的羟基峰(3 406 cm-1处)在曲线中不明显。可能是织物上羟基伸缩振动吸收峰影响植酸的羟基吸收峰,故而没有明显的吸收峰出现,但通过能谱可知,织物上有P存在,进而说明织物上植酸存在。2.3.4织物抗菌性能分析
图5~8不同整理织物的表面能谱图。棉纤维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其化学结构式由α葡萄糖为基本结构单元重复构成,元素组成为碳、氢、氧。故整理织物的面扫能谱中,均含有碳、氧元素(原织物和PA织物的元素列出,PA-N和PA-N-Ag织物的元素部分列出)。可知,PA、PA-N及PA-N-Ag整理织物表面均含有P元素,且分布比较均匀,此外,PA-N和PA-N-Ag整理织物表面还含有均匀的N元素,表明阻燃整理剂成功接枝到纤维表面。经过原位生长的纳米银织物表面分散着银颗粒,但由于纳米银在织物表面生长过程中,沸水处理1.5 h,使得附着在织物表面的植酸可能会脱落下来,造成植酸与溶液中的银离子形成络合,在还原剂存在下,生成纳米银分散在溶液中,进而降低织物表面纳米银的生长,所以,相对其他元素来说,织物上Ag元素分布稀疏。不同整理织物燃烧前后的形态变化见图9。对比不同整理织物发现,未整理织物燃烧前表面光滑,燃烧后织物支离破碎,不能保持原有的纤维状态。而经过整理的织物,其表面均出现絮状或连续片状物质,且燃烧后织物仍然能够保持原有单根纤维的状态,极少甚至未出现断裂或破裂等现象。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新型棉用膨胀型阻燃体系[J]. 刘会亮,叶周华,关晋平,蔡建和,周绍强. 印染. 2014(17)
[2]采用静电层层自组装法制备阻燃蚕丝织物的工艺条件及产品性能测试[J]. 徐婕,于鹏美,陈忠立,孙道权,陈国强,关晋平. 蚕业科学. 2014(01)
[3]植酸与金属离子络合的研究[J]. 冯屏,冯小兵,徐玉佩. 中国油脂. 2006(08)
本文编号:3249342
【文章来源】:纺织学报. 2020,41(05)北大核心EICSCD
【文章页数】:9 页
【部分图文】:
PA、PA-N、MM的红外谱图
不同整理织物的红外光谱见图3。由图可知,3 445 cm-1处吸收峰归属为O—H伸缩振动吸收峰。PA-N与PA-N-Ag整理织物中出现新的特征吸收峰1 555 cm-1处为三嗉环芳香族CN伸缩振动峰,说明织物上含有植酸铵盐。而植酸特征吸收峰如PO伸缩振动(1 187 cm-1处)、P—OH的羟基峰(3 406 cm-1处)在曲线中不明显。可能是织物上羟基伸缩振动吸收峰影响植酸的羟基吸收峰,故而没有明显的吸收峰出现,但通过能谱可知,织物上有P存在,进而说明织物上植酸存在。2.3.4织物抗菌性能分析
图5~8不同整理织物的表面能谱图。棉纤维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其化学结构式由α葡萄糖为基本结构单元重复构成,元素组成为碳、氢、氧。故整理织物的面扫能谱中,均含有碳、氧元素(原织物和PA织物的元素列出,PA-N和PA-N-Ag织物的元素部分列出)。可知,PA、PA-N及PA-N-Ag整理织物表面均含有P元素,且分布比较均匀,此外,PA-N和PA-N-Ag整理织物表面还含有均匀的N元素,表明阻燃整理剂成功接枝到纤维表面。经过原位生长的纳米银织物表面分散着银颗粒,但由于纳米银在织物表面生长过程中,沸水处理1.5 h,使得附着在织物表面的植酸可能会脱落下来,造成植酸与溶液中的银离子形成络合,在还原剂存在下,生成纳米银分散在溶液中,进而降低织物表面纳米银的生长,所以,相对其他元素来说,织物上Ag元素分布稀疏。不同整理织物燃烧前后的形态变化见图9。对比不同整理织物发现,未整理织物燃烧前表面光滑,燃烧后织物支离破碎,不能保持原有的纤维状态。而经过整理的织物,其表面均出现絮状或连续片状物质,且燃烧后织物仍然能够保持原有单根纤维的状态,极少甚至未出现断裂或破裂等现象。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新型棉用膨胀型阻燃体系[J]. 刘会亮,叶周华,关晋平,蔡建和,周绍强. 印染. 2014(17)
[2]采用静电层层自组装法制备阻燃蚕丝织物的工艺条件及产品性能测试[J]. 徐婕,于鹏美,陈忠立,孙道权,陈国强,关晋平. 蚕业科学. 2014(01)
[3]植酸与金属离子络合的研究[J]. 冯屏,冯小兵,徐玉佩. 中国油脂. 2006(08)
本文编号:324934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qgylw/32493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