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菌塑料砧板抗菌性能的评价方法优化及其应用研究
发布时间:2021-06-28 16:18
抗菌技术因其能有效地抑制食品表面的微生物生长,在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中得到广泛的应用。理想的食品接触用抗菌材料应满足抗菌性、安全性和耐久性等要求。目前食品接触用抗菌材料行业尚处于发展初期,存在着抗菌性能检测方法缺乏标准、检测参数不统一、抗菌耐久性评价指标缺失等问题,造成食品接触用抗菌材料市场秩序混乱,不利于食品接触用抗菌材料产业的健康发展。本论文选择常见的食品接触材料制品“抗菌塑料砧板”为研究对象,主要探讨了其抗菌性和抗菌耐久性相关的评价技术与方法,在此基础上对市场上销售的抗菌塑料砧板进行了合格率调查,相关结果总结如下:1、首先针对食品接触材料抗菌性能贴膜法(GB/T 31402-2015)中接种液在阴性对照和空白对照培养24 h后菌落回收出现明显增殖这一现象,研究了接种液中营养肉汤浓度对贴膜法菌落回收的影响。结果显示,试验菌种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时,菌液制备用营养肉汤的最佳浓度比分别为1/500和1/1000,相比原国标法大肠杆菌的接种液浓度为1/500营养肉汤(1/500NB),本实验改进的方法更能保障测试结果的准确。2、分别采用原国标法及本实验改进的国标法对20种抗菌塑料砧板...
【文章来源】:浙江工业大学浙江省
【文章页数】:5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大肠杆菌的菌落回收曲线
浙江工业大学硕士论文12图2-2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菌落回收曲线Fig.2-2ColonyrecoverycurveofStaphylococcusaureus2.2.3细菌在不同浓度营养肉汤接种液中的生长曲线采用不同浓度营养肉汤接种液培养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每2h对其进行菌落回收测定,进行生长曲线的绘制,见图2-3~2-7。当接种液中营养肉汤浓度高于1/1000时,大肠杆菌在24h内均出现了对数生长期和稳定生长期;当大肠杆菌接种液为1/1000营养肉汤时,培养24h内大肠杆菌的细菌增殖数与细菌死亡数基本趋于平衡。当接种液中营养肉汤浓度为1/100时,金黄色葡萄球菌在8h进入对数生长期,当接种液中营养肉汤浓度为1/500时,金黄色葡萄球菌在24h内细菌增殖数与细菌死亡数基本趋于平衡。由此可知,大肠杆菌接种液选择营养肉汤浓度为1/1000,金黄色葡萄球菌接种液选择营养肉汤浓度为1/500。图2-3营养肉汤浓度1/100时大肠杆菌生长曲线图Fig.2-3GrowthcurveofEscherichiacoliattheconcentrationof1/100ofnutrientbroth
浙江工业大学硕士论文12图2-2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菌落回收曲线Fig.2-2ColonyrecoverycurveofStaphylococcusaureus2.2.3细菌在不同浓度营养肉汤接种液中的生长曲线采用不同浓度营养肉汤接种液培养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每2h对其进行菌落回收测定,进行生长曲线的绘制,见图2-3~2-7。当接种液中营养肉汤浓度高于1/1000时,大肠杆菌在24h内均出现了对数生长期和稳定生长期;当大肠杆菌接种液为1/1000营养肉汤时,培养24h内大肠杆菌的细菌增殖数与细菌死亡数基本趋于平衡。当接种液中营养肉汤浓度为1/100时,金黄色葡萄球菌在8h进入对数生长期,当接种液中营养肉汤浓度为1/500时,金黄色葡萄球菌在24h内细菌增殖数与细菌死亡数基本趋于平衡。由此可知,大肠杆菌接种液选择营养肉汤浓度为1/1000,金黄色葡萄球菌接种液选择营养肉汤浓度为1/500。图2-3营养肉汤浓度1/100时大肠杆菌生长曲线图Fig.2-3GrowthcurveofEscherichiacoliattheconcentrationof1/100ofnutrientbroth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国内外食品接触材料法规中迁移限量的比较分析[J]. 晁红风,徐莹. 绿色包装. 2017(05)
[2]聚丙烯食品保鲜盒中纳米银迁移研究[J]. 马洁清,徐坚琪,赵凯,关荣发,吴晓芳,卢伦,郑春翠. 安徽农业科学. 2016(32)
[3]抗菌消费品中纳米银含量调查及银的健康风险评价[J]. 江媛媛,付庆龙,施维林,党菲,周东美. 生态毒理学报. 2016(05)
[4]细菌生长曲线测定实验方法的研究[J]. 朱艳蕾. 微生物学杂志. 2016(05)
[5]抗菌金属材料抗菌性能检测方法研究[J]. 叶德萍,周李华,王智,马丽侠,谭和平. 中国测试. 2016(05)
[6]食品中金黄色葡萄球菌污染状况及其肠毒素基因分析[J]. 叶素贞,郑雯菱,黄火寿. 海峡预防医学杂志. 2016(01)
[7]食品接触材料中纳米银迁移行为研究[J]. 朱绍华,李莉,丁利,龚强,成婧,付善良,王利兵.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2016(01)
[8]膜抗菌性评价方法概述[J]. 于慧,张梦,宋杰,李强,吴非洋,潘献辉. 膜科学与技术. 2015(04)
[9]抗菌陶瓷的抗菌耐久性试验方法的研究[J]. 赵春艳,王静,冀志江,王晓燕,曹延鑫. 中国陶瓷. 2015(07)
[10]国内外食品接触材料新物质安全性评估现状[J]. 樊美娟,王洪波,赵乐. 食品科学技术学报. 2015(04)
博士论文
[1]壳聚糖基生物质抑菌材料的制备及其应用研究[D]. 李知函.华南理工大学 2016
[2]大豆分离蛋白抑菌膜性能评价及抑菌剂释放研究[D]. 陈默.江南大学 2010
硕士论文
[1]银系纳米复合材料的抑菌研究[D]. 郭少波.陕西理工学院 2016
[2]纳米载银室温固化型PMMA材料的生物安全性初步评价[D]. 张赢心.吉林大学 2013
[3]用于绿色建材抗菌性改良的银离子的作用机理[D]. 赵清风.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11
本文编号:3254645
【文章来源】:浙江工业大学浙江省
【文章页数】:5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大肠杆菌的菌落回收曲线
浙江工业大学硕士论文12图2-2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菌落回收曲线Fig.2-2ColonyrecoverycurveofStaphylococcusaureus2.2.3细菌在不同浓度营养肉汤接种液中的生长曲线采用不同浓度营养肉汤接种液培养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每2h对其进行菌落回收测定,进行生长曲线的绘制,见图2-3~2-7。当接种液中营养肉汤浓度高于1/1000时,大肠杆菌在24h内均出现了对数生长期和稳定生长期;当大肠杆菌接种液为1/1000营养肉汤时,培养24h内大肠杆菌的细菌增殖数与细菌死亡数基本趋于平衡。当接种液中营养肉汤浓度为1/100时,金黄色葡萄球菌在8h进入对数生长期,当接种液中营养肉汤浓度为1/500时,金黄色葡萄球菌在24h内细菌增殖数与细菌死亡数基本趋于平衡。由此可知,大肠杆菌接种液选择营养肉汤浓度为1/1000,金黄色葡萄球菌接种液选择营养肉汤浓度为1/500。图2-3营养肉汤浓度1/100时大肠杆菌生长曲线图Fig.2-3GrowthcurveofEscherichiacoliattheconcentrationof1/100ofnutrientbroth
浙江工业大学硕士论文12图2-2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菌落回收曲线Fig.2-2ColonyrecoverycurveofStaphylococcusaureus2.2.3细菌在不同浓度营养肉汤接种液中的生长曲线采用不同浓度营养肉汤接种液培养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每2h对其进行菌落回收测定,进行生长曲线的绘制,见图2-3~2-7。当接种液中营养肉汤浓度高于1/1000时,大肠杆菌在24h内均出现了对数生长期和稳定生长期;当大肠杆菌接种液为1/1000营养肉汤时,培养24h内大肠杆菌的细菌增殖数与细菌死亡数基本趋于平衡。当接种液中营养肉汤浓度为1/100时,金黄色葡萄球菌在8h进入对数生长期,当接种液中营养肉汤浓度为1/500时,金黄色葡萄球菌在24h内细菌增殖数与细菌死亡数基本趋于平衡。由此可知,大肠杆菌接种液选择营养肉汤浓度为1/1000,金黄色葡萄球菌接种液选择营养肉汤浓度为1/500。图2-3营养肉汤浓度1/100时大肠杆菌生长曲线图Fig.2-3GrowthcurveofEscherichiacoliattheconcentrationof1/100ofnutrientbroth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国内外食品接触材料法规中迁移限量的比较分析[J]. 晁红风,徐莹. 绿色包装. 2017(05)
[2]聚丙烯食品保鲜盒中纳米银迁移研究[J]. 马洁清,徐坚琪,赵凯,关荣发,吴晓芳,卢伦,郑春翠. 安徽农业科学. 2016(32)
[3]抗菌消费品中纳米银含量调查及银的健康风险评价[J]. 江媛媛,付庆龙,施维林,党菲,周东美. 生态毒理学报. 2016(05)
[4]细菌生长曲线测定实验方法的研究[J]. 朱艳蕾. 微生物学杂志. 2016(05)
[5]抗菌金属材料抗菌性能检测方法研究[J]. 叶德萍,周李华,王智,马丽侠,谭和平. 中国测试. 2016(05)
[6]食品中金黄色葡萄球菌污染状况及其肠毒素基因分析[J]. 叶素贞,郑雯菱,黄火寿. 海峡预防医学杂志. 2016(01)
[7]食品接触材料中纳米银迁移行为研究[J]. 朱绍华,李莉,丁利,龚强,成婧,付善良,王利兵.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2016(01)
[8]膜抗菌性评价方法概述[J]. 于慧,张梦,宋杰,李强,吴非洋,潘献辉. 膜科学与技术. 2015(04)
[9]抗菌陶瓷的抗菌耐久性试验方法的研究[J]. 赵春艳,王静,冀志江,王晓燕,曹延鑫. 中国陶瓷. 2015(07)
[10]国内外食品接触材料新物质安全性评估现状[J]. 樊美娟,王洪波,赵乐. 食品科学技术学报. 2015(04)
博士论文
[1]壳聚糖基生物质抑菌材料的制备及其应用研究[D]. 李知函.华南理工大学 2016
[2]大豆分离蛋白抑菌膜性能评价及抑菌剂释放研究[D]. 陈默.江南大学 2010
硕士论文
[1]银系纳米复合材料的抑菌研究[D]. 郭少波.陕西理工学院 2016
[2]纳米载银室温固化型PMMA材料的生物安全性初步评价[D]. 张赢心.吉林大学 2013
[3]用于绿色建材抗菌性改良的银离子的作用机理[D]. 赵清风.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11
本文编号:325464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qgylw/32546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