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理工论文 > 轻工业论文 >

“破堆移位”对酱香型白酒冬季堆积发酵的影响研究

发布时间:2021-07-10 02:51
  在气温较低的冬季,酱香型白酒堆积发酵酒醅常会出现升温异常现象。本论文通过对异常发酵堆Y进行“破堆移位”处理,以同车间正常发酵堆Z为对照,系统地分析了酒醅中理化指标、酶活力、微生物演替及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变化及它们之间的相关性,以明确“破堆移位”在酱香白酒生产中的利弊,为解决堆积发酵异常提供依据。主要的结果与结论如下:1.异常发酵酒醅中水分和总酸含量分别为51.74±0.001%、1.02±0.013g/Kg,高于正常组的值(50.93±0.07%、0.94±0.0001g/Kg);还原糖、糖化酶活、酸性蛋白酶活、纤维素酶活分别为1.41±0.05%、868.38±3.93U/g、5.15±0.45U/g、4.35±0.01U/g,显著低于正常组的值(2.73±0.06%、1199.45±7.81U/g、12.85±0.60U/g、6.25±0.05U/g)。经过“破堆移位”处理减少了酒醅中水分和总酸含量,显著增加了还原糖及糖化酶、液化酶、酸性蛋白酶和纤维素酶的活力。2.共检出两组样本中主要的优势细菌为乳酸杆菌(Lactobacillus)、克罗本斯泰亚菌(Kroppenstedtia)、... 

【文章来源】:贵州大学贵州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8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破堆移位”对酱香型白酒冬季堆积发酵的影响研究


%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细菌PCR产物Figure3-1DetectionofbacterialPCRproductsby2%agarosegelelectrophoresis注:1-3,4-6,7-9,10-12,13-15,16-18,19-21,22-24,25-27,28-30,31-33和34-36分别代表YD_1d,

主成分分析,堆积发酵,酒醅


贵州大学 2019 届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部分信息,选取主成分 PC1 进行分析。由图 3-2 可知,在堆积发酵酒样本间的距离较近,表明细菌物种组成及含量相似度较高;在窖内发 15 天的酒醅中,两组样本间的距离较近,表明细菌物种组成及含量,但在发酵第 30 天时,两组样本处于不同的象限,表明细菌组成及著差异。以上结果表明,尽管 Y 样本堆积发酵出现了异常现象并采用位”处理,但酒醅中细菌菌群的组成及含量与正常发酵具有很高的相

发酵酒,酒醅,样本,绝对优势


图 3-3 发酵酒醅中细菌的菌群结构(门水平)Figure 3-3 Fermented grains of bacteria community structure (Phylum level)厚壁菌(Firmicutes)在两组样本的堆积及窖内发酵酒醅中生长趋势相同,相对含量占 86.89%以上,处于绝对优势作用,这与前人的研究相同(黄蕴利,2017)。厚壁菌的相对相对比例在 Z 样本的堆积第 1 天到第 5 天呈上升趋势别为 90.99%、94.80%和 96.04。在 Y 样本的堆积第 1 天到第 5 天呈上升趋势别为 92.65%、93.31%和 97.68%;以上结果表明,酱香型白酒发酵过程中,厚菌起到绝对优势作用,YD_5d 比 YD_3d 高了 4.37%, 而 ZD_5d 比 ZD_3d 高了.24%,表明“破堆移位”促进堆积酒醅中厚壁菌的生长。放线菌(Actinibacteria)在酱香型白酒中具有调控风味、抑制有害杂菌生长作用(尤小龙,2016)。放线菌的相对比例在两组样本堆积发酵酒醅中变化趋势相,均随着堆积时间的延长逐渐减少,分别为 4.89%、4.70%、0.50%,5.61%、.04%、1.18%;窖内发酵过程中,Z 酒醅中放线菌含量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酱香型白酒酒醅酶活性和轮次酒理化指标分析[J]. 戴奕杰,李宗军,田志强.  中国酿造. 2019(02)
[2]产纤维素酶细菌的分离、鉴定与酶学性质研究[J]. 梁倩,李荷,王卓娅.  广东药科大学学报. 2019(01)
[3]酱香型酒曲及窖内酒醅挥发性成分的分析[J]. 杨萍,胡萍,樊敏,谢垚垚,袁再顺,田亚,孙利林.  中国酿造. 2018(11)
[4]产乳酸乙酯酿酒酵母菌株的构建[J]. 刘港,李洁,任津莹,郭庆焕,赵东,陈叶福,郭学武,肖冬光.  中国酿造. 2018(07)
[5]酱香型白酒第二轮次酒发酵过程微生物多样性研究[J]. 黄蕴利,黄永光,胡建峰,胡峰,钟方达.  中国酿造. 2017(09)
[6]酒醅中高产纤维素酶菌株的筛选及其酶学性质[J]. 李永博,暴金磊,万敏,黄治国,任志强.  食品工业科技. 2017(24)
[7]中国白酒发酵过程中的核心微生物群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J]. 王鹏,吴群,徐岩.  微生物学报. 2018(01)
[8]糟醅堆积过程中微生物种群的变化规律[J]. 山其木格,梁慧珍,张长霞,张林奇,谭旭,梁丽泉,李长文.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2016(03)
[9]酱香白酒高温堆积酒醅挥发性风味物质的检测分析[J]. 尚柯,韩兴林,王德良,舒冬梅,陈耀.  中国酿造. 2016 (02)
[10]酱香型大曲酶系与大曲中微生物产酶关系的研究[J]. 王晓丹,胡宝东,班世栋,肖蓓,邱树毅.  酿酒科技. 2015(09)

硕士论文
[1]酱香型白酒机械化酿造过程中的微生物群落结构研究[D]. 席德州.贵州大学 2018
[2]酱香型白酒高温堆积工艺机理的初步研究[D]. 尚柯.新疆农业大学 2016
[3]贵州茅台镇酒糟与酒曲化学成分及生物活性研究[D]. 王兴东.贵州大学 2016
[4]酱香白酒酿造过程放线菌代谢活性成分研究[D]. 尤小龙.贵州大学 2016
[5]酱香型白酒酿造来源的酿酒酵母与地衣芽孢杆菌相互作用特征及机制的初步解析[D]. 孟醒.江南大学 2015
[6]白酒发酵过程中酶系与物系的相关性研究[D]. 王丹丹.北京理工大学 2015
[7]酱香型白酒香气物质研究[D]. 沈海月.江南大学 2010



本文编号:327503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qgylw/327503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949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