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理工论文 > 轻工业论文 >

皱皮木瓜腐败微生物的分离鉴定及控制

发布时间:2021-07-22 10:49
  皱皮木瓜含有丰富的营养及功能成分,具有独特的药用和保健价值,深受消费者的喜爱,市场前景广阔。但是皱皮木瓜在贮藏过程中还存在微生物腐败、失水失重、营养及功能成分损失等问题,致使其营养价值和食用、药用品质下降。明确皱皮木瓜中的腐败微生物种类,并选择适宜的抑菌剂进行控制,对于皱皮木瓜贮藏保鲜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采用组织分离法对引起皱皮木瓜腐败的微生物进行分离纯化,并通过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等方法进行了鉴定,在此基础上,通过筛选天然抑菌剂对其进行控制,确定了最优抑菌剂组合,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采用组织分离法从腐败皱皮木瓜中初步分离出2株细菌和6株霉菌,没有分离出酵母菌。回接试验结果表明共有2株细菌、3株霉菌能引起皱皮木瓜腐败。(2)通过形态学及分子生物学对5株腐败微生物进行鉴定,结果表明:2株细菌分别为巨大芽孢杆菌(Bacillus megaterium)、假蕈状芽孢杆菌(Bacillus pseudomycoides),3株霉菌分别为扩展青霉(Penicillium expansum)、枝孢霉菌(Cladosporium velox)、皮落青霉(Penicillium crustosum)。... 

【文章来源】:山东农业大学山东省

【文章页数】:7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皱皮木瓜腐败微生物的分离鉴定及控制


皱皮木瓜腐败

木瓜,霉菌


山东农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13结果与分析3.1腐败微生物的分离纯化abcdefghijkl图1皱皮木瓜腐败微生物回接试验结果a.b.c.贮藏过程中自然腐败的皱皮木瓜;d.细菌X1回接试验结果;e.细菌X2回接试验结果;f.霉菌M1回接试验结果;g.霉菌M2回接试验结果;h.霉菌M3回接试验结果;i.霉菌M4回接试验结果;j.霉菌M5回接试验结果;k.霉菌M6回接试验结果;l.对照试验结果Fig.1ThereturntestofspoilagemicroorganismfromC.speciosaa.b.c.C.speciosathatnaturallyputrefiedduringstorage,d.ResultofbacterialX1returntest,e.ResultofbacterialX2returntest,fResultofmoldM1returntest,g.ResultofmoldM2returntest,h.ResultofmoldM3returntest,i.ResultofmoldM4returntest,j.ResultofmoldM5returntest,k.ResultofmoldM6returntest,l.Resultofcontroltest从腐败的皱皮木瓜中初步分离纯化出2株细菌、6株霉菌,没有分离出酵母菌。将分离出的菌株编号,分别为细菌(细菌X1、细菌X2),霉菌(霉菌M1、霉菌M2、霉菌M3、霉菌M4、霉菌M5、霉菌M6),并将这8株菌种回接到新鲜、健康并经过清洗消毒的皱皮木瓜表面,结果如图1所示。由图1可以看出,细菌X1和X2回接到健康的皱皮木瓜表皮后,表面出现褐色斑点。斑点最初为浅褐色,后期变为深褐色,并逐渐向四周扩展,皱皮木瓜

序列,霉菌,木瓜


皱皮木瓜腐败微生物的分离鉴定及控制22变软。霉菌M1回接到皱皮木瓜表皮后,接种部位长出白色菌丝,病健交界部位为浅黄色,出现腐败现象,有很强的霉味。霉菌M2回接到皱皮木瓜表皮后发病,初期出现淡褐色圆形斑点,后变成深褐色,并逐渐向外扩展,变软腐败,具有腐败的气味。霉菌M3回接到皱皮木瓜表面后,表面先出现浅褐色斑点,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逐渐变为深褐色,中心出现青绿色霉层。霉菌M4、霉菌M5和霉菌M6回接后,针刺部位失水变硬,出现褐色,并没有表现出霉变现象。将回接后皱皮木瓜腐败的部位重新进行微生物的分离,分离纯化后的菌株均与所接种菌株一致。由此可以确定,细菌X1、细菌X2和霉菌M1、霉菌M2、霉菌M3是引起皱皮木瓜腐败的微生物。3.2皱皮木瓜腐败微生物的鉴定3.2.1霉菌M1鉴定结果aa1a2a3a4图2霉菌M1鉴定结果a1.霉菌M1菌落正面;a2.霉菌M1菌落背面;a3、a4.霉菌M1光学显微镜下特征(×100);b.基于霉菌M1的ITS基因序列构建的系统发育树Fig.2IdentificationofMoldM1a1.PositivesideofmoldM1colony,a2.ThebackofmoldM1colony,a3,a4.CharacteristicsofmoldM1underopticalmicroscope(×100),b.PhylogenetictreebasedonITSgenesequenceofmoldM1b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蓝莓果实常温贮藏过程中表面病原真菌的分离与鉴定[J]. 周倩,冯肖,纪淑娟,魏宝东,周鑫,王斯瑶,王亚娟,郝佳.  中国食品学报. 2020(02)
[2]采收前喷施碱性电解水对蔬菜维生素C含量的影响[J]. 刘李岚,肖伟,Abdul Hakeem,张彩君.  长江蔬菜. 2020(04)
[3]低温贮藏期对芒果果实抗氧化能力和品质的影响[J]. 陈丽,朱丽婵,张鲁斌,贾志伟,洪克前.  中国农学通报. 2019(34)
[4]贵州火龙果采后病害主要病原菌分离鉴定及抑菌植物精油筛选[J]. 张绿萍,袁启凤,解璞,王宇,王彬.  贵州农业科学. 2019(11)
[5]荧光假单胞菌防治果蔬病害的研究进展[J]. 梅小飞,王智荣,阚建全.  微生物学报. 2019(11)
[6]60Co-γ辐照处理对蓝莓保鲜效果的影响[J]. 龙明秀,吴凤玉,田竹希,刘敏,何扬波,李咏富,石彬,梁倩.  核农学报. 2019(11)
[7]ε-聚赖氨酸和L-抗坏血酸处理对鲜切菠菜品质的影响[J]. 郁杰,谢晶.  食品科学. 2019(17)
[8]葡萄采后保鲜技术的研究进展[J]. 张家国,李宁,郭风军.  中国果菜. 2019(09)
[9]ε-聚赖氨酸对白念珠菌抑菌活性及机制研究[J]. 余甜,时文静,谢跃,李可可,邹凤梅,刘刚,李军春,张兴旺,魏莲花.  中国抗生素杂志. 2019(05)
[10]肉桂和同源根皮不同极性部位的成分分析及其抑菌效果[J]. 张笮晦,钱信怡,黄广智,毕良武.  林产化学与工业. 2019(03)

博士论文
[1]莳萝子挥发油抗真菌活性及其作用机制研究[D]. 曾红.华中农业大学 2011

硕士论文
[1]基于肉桂醛和溶菌酶的复合涂膜的制备及性能研究[D]. 赵厚菲.渤海大学 2019
[2]大豆碱性多肽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抑制效果及机理研究[D]. 崔凯宇.齐鲁工业大学 2016
[3]猕猴桃腐败菌的分离鉴定及壳聚糖席夫碱对其抑菌作用研究[D]. 江峰.贵州医科大学 2016
[4]皱皮木瓜多糖的制备及抗类风湿关节炎药理活性研究[D]. 薛丹.第二军医大学 2015
[5]ε-聚赖氨酸的防腐效果及对大肠杆菌抑制机理的研究[D]. 冯建岭.齐鲁工业大学 2014
[6]哈密瓜采后病原菌的分离及其生物防治技术的研究[D]. 王坚.石河子大学 2013
[7]核果类果实采后病害拮抗菌筛选及其抑菌作用研究[D]. 郑琪.甘肃农业大学 2013
[8]ε-聚赖氨酸、Nisin和纳他霉素的抑菌特性及协同抑菌机理研究[D]. 刘洪霞.山东农业大学 2013
[9]不同品种(系)皱皮木瓜成分研究[D]. 张恒.山东农业大学 2012
[10]莲藕贮藏期病害微生物研究及涂膜保鲜[D]. 罗海莉.华中农业大学 2011



本文编号:329701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qgylw/329701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5ea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