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理工论文 > 轻工业论文 >

加工方式对绿豆芽多酚抗氧化活性及理化特性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1-07-28 22:22
  为保持绿豆芽在加工过程中多酚的抗氧化活性,设计响应面试验优化绿豆芽多酚提取工艺,比较绿豆发芽过程中多酚含量及抗氧化活性的变化以确定绿豆最佳发芽时期,最后通过分析测定不同加工方式对绿豆最佳发芽时期多酚活性及物理特性的影响确定最佳加工工艺。具体研究结果及结论如下:(1)通过考察超声微波辅助法中微波功率、超声温度、超声时间及料液比对绿豆芽多酚提取量的影响,采用响应面法优化了试验条件。结果显示:最佳提取条件为料液比1:26、超声时间1 028 s、超声温度35℃、微波功率422 W,在此工艺条件下绿豆芽多酚提取量为24.12mg GAE/g DW,DPPH清除率(提取液浓度0.1 mL/mL)为94.57%,ABTS·+清除率(提取液浓度0.5 mL/mL)达到94.54%。(2)通过考察绿豆发芽时期对多酚含量及抗氧化活性的影响,利用上述工艺条件分别提取未发芽绿豆、芽长01 cm、芽长12 cm、芽长23 cm、芽长34 cm、芽长45 cm、芽长56 cm及芽长... 

【文章来源】: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黑龙江省

【文章页数】:8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加工方式对绿豆芽多酚抗氧化活性及理化特性的影响


技术路线图

多酚,绿豆芽


结果与分析173结果与分析3.1绿豆芽多酚提取条件的优化结果3.1.1单因素实验结果与分析3.1.1.1料液比对绿豆芽多酚提取量的影响不同料液比对绿豆芽多酚提取量的影响如图3-1所示。图3-1料液比对多酚提取量的影响Fig.3-1Effectofmaterial-liquidratioonpolyphenolextraction注:不同字母表示显著性差异(P<0.05,n=3),下同由图3-1可以看出,绿豆芽多酚提取量随着料液比的减小而呈现上升趋势,料液比在1:15~1:25时增长趋势较明显,而在1:25~1:35时增长缓慢,多酚提取量变化不再显著,当料液比为1:35时多酚提取量达到最高,为23.195mgGAE/gDW,与1:25时的多酚提取量相差甚微。因此选择料液比为1:20、1:25、1:30这3个水平进行响应面优化试验设计。3.1.1.2超声时间对绿豆芽多酚提取量的影响

多酚,绿豆芽


加工方式对绿豆芽多酚的抗氧化活性及理化性质的影响18考察料超声时间对绿豆芽多酚提取量的影响。由图3-2可以看出,在超声时间增加时,多酚提取量呈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在1000s时多酚提取量达到最高,为23.158mgGAE/gDW。在1200s以后,绿豆芽多酚的提取量已经明显低于800s时,可能是由于绿豆芽粉中的多酚与蛋白质、纤维素等物质有较强结合作用,所以当超声时间在一定范围以内时,多酚溶出率逐渐升高。当其溶出率达到顶点后再继续萃取,由于较强的超声-微波作用力,多酚类物质降解的可能性增大,从而影响了多酚的提取效率,导致多酚提取量降低[34]。因此选择时间为800、1000、1200s做超声时间这一因素的3个水平进行响应面优化试验设计。图3-2超声时间对多酚提取量的影响Fig.3-2Effectofultrasonictimeonpolyphenolextraction3.1.1.3超声温度对绿豆芽多酚提取量的影响考察超声温度对绿豆芽多酚提取量的影响。由图3-3可以看出,当温度升高时,绿豆芽多酚提取量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在35~45℃区间,多酚含量几乎无太大变化,在温度为30℃时绿豆芽多酚提取量达到最高,为22.871mgGAE/gDW。因此选择温度为25、30、35℃作为超声温度这一因素的3个水平进行响应面优化试验设计。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基于液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联用和质量亏损过滤技术的黄葵黄酮类成分系统分析[J]. 高芯,万瑶瑶,李长印,段徐彬,丁选胜,居文政.  分析化学. 2020(02)
[2]蒿属植物中黄酮类成分及其药理活性的研究进展[J]. 刘云鹤,司雨,焦玉凤,张庆贺,李平亚,刘金平,王钟瑶.  特产研究. 2020(01)
[3]响应面法优化超声辅助提取油茶叶总酚的工艺研究[J]. 胡平,吴菲菲,李化强,刘庆,王美英,彭洁.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2019(24)
[4]响应面法优化超声辅助竹叶鸡爪茶多酚的提取工艺[J]. 王美英,李化强,吴菲菲,刘庆,彭洁,胡平.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2019(24)
[5]响应面法优化超声波-微波协同萃取杉木球果鳞片多酚提取工艺[J]. 吕蒙蒙,张健,武忆寒,张家君,林思祖,陈宇.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2019(06)
[6]富硒豆芽培育条件研究[J]. 孟君,董梦娜,张峻松,徐清萍.  食品研究与开发. 2019(22)
[7]冰鲜大黄鱼植物源复合保鲜液的优化研究[J]. 蓝蔚青,胡潇予,王倩,杨晓慧,孙晓红,谢晶.  中国食品学报. 2019(10)
[8]栓皮栎橡子果仁多酚抗氧化与抑菌活性研究[J]. 魏园园,刘琪,梁宗瑶,任维维,李珉梦,高鹏程,段旭昌.  食品工业科技. 2019(20)
[9]赤霞珠葡萄梗黄酮、原花青素和多酚的提取工艺优化[J]. 李彩霞,焦扬,崔玮,古小梅,张永博.  食品工业科技. 2019(17)
[10]粉碎粒径对油菜蜂花粉在体外模拟消化中多酚含量及发酵产酸的影响[J]. 郑慧,郑淘,王睿捷,唐锦瑶,绍欣欣,李顺祥.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9(07)

博士论文
[1]贺兰山东麓干红葡萄酒多酚组分与其抗氧化、抗癌活性的关联性研究[D]. 孙海燕.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9
[2]萌芽绿豆抗敏抗氧化活性物质分析及其作用机制研究[D]. 董银卯.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4
[3]薏米中多酚类物质对抗氧化、抗肿瘤和降血脂作用的评价研究[D]. 王立峰.江南大学 2012

硕士论文
[1]超微粉碎对燕麦粉品质影响及体外模拟消化研究[D]. 杨璐.沈阳农业大学 2019
[2]山楂超微粉对高脂膳食诱导的C57BL/6J小鼠肥胖的调控作用及素食营养餐粉研制[D]. 由璐.河北科技师范学院 2019
[3]提高燕麦醋中多酚含量的酿造工艺研究[D]. 王秀玲.内蒙古农业大学 2019
[4]全麦挂面加工过程中酚类物质及抗氧化活性研究[D]. 王雅宁.河北北方学院 2019
[5]热加工和发芽处理对燕麦多酚含量和抗氧化性的影响[D]. 赵霞.江南大学 2016
[6]绿豆萌发过程酚类物质及抗氧化活性的变化[D]. 梁雅芹.山东农业大学 2008
[7]脱水绿豆芽加工及品质研究[D]. 刘春燕.四川农业大学 2007



本文编号:330876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qgylw/330876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a20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