琥珀蚕丝整容外科缝合线的研究与开发
发布时间:2021-08-13 14:37
目前市场上存在众多类型的整容外科缝合线,但没有一种缝合线在线径、力学性能、打结牢固性、稳定性、降解性、生物相容性方面都达到理想化,在使用时仍需做出妥协。对于同型号的外科缝合线,桑蚕丝由于其在打结牢固性和柔软性方面均优于合成类缝合线,性价比高,是国内主要的外科缝合线之一,广泛用于皮肤缝合。但桑蚕丝缝合线也存在单丝强度低的不足,无法满足缝合强度需求,常采用编织的方式来提高强度,导致线径增大,无法适用于整容手术中细微部位的缝合。因此,开发线径小、强度高的整容外科缝合线具有重要临床意义。国内外针对琥珀蚕丝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脱胶及服用领域,对其综合性能的评价不够全面系统。作为与桑蚕丝类似的一种天然蛋白质纤维,琥珀蚕丝在生物医用领域的应用研究几乎没有。开发琥珀蚕丝整容外科缝合线,不仅可以提升琥珀蚕丝的应用价值,还可以为生物医用材料提供新的选择方向。本课题将通过综合评价琥珀蚕丝的物理性能和生物医用性能,并与桑蚕丝对比,探索其在整容外科缝合线方面的应用可能性。研究结果表明:(1)琥珀蚕丝不易脱胶,碱脱胶率和酶脱胶率分别为14.09%和16.10%,酶脱胶效果优于碱脱胶效果。脱胶后琥珀蚕丝横截面为扁矩形,...
【文章来源】:东华大学上海市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6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常用外科结示意图
东华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琥珀蚕丝和桑蚕丝的物理性能对比分析12图2-2琥珀蚕丝和桑蚕丝脱胶后纵表面和横截面扫描电镜图(a)未脱胶琥珀蚕丝纵表面(b)碱脱胶琥珀蚕丝纵表面(c)酶脱胶琥珀蚕丝纵表面(d)脱胶后琥珀蚕丝横截面(e)脱胶后桑蚕丝纵表面(f)脱胶后桑蚕丝横截面2.2.3线径蚕丝的线密度反应了它的粗细程度,会对后续纺织加工和产品的质量产生影响。脱胶后琥珀蚕丝和桑蚕丝的单丝平均线密度和变异系数如表2-6所示,琥珀蚕丝线密度比桑蚕丝大,也可以说明琥珀蚕丝较桑蚕丝更粗。表2-6琥珀蚕丝和桑蚕丝线密度样品线密度/dtexCV%琥珀蚕丝单丝1.5211.67桑蚕丝单丝1.3112.61整容外科缝合线要求线径小,不仅可减少缝合处的缝合痕迹使瘢痕美观,还能减少组织反应并降低术后感染的风险。为了进一步探索琥珀蚕丝的细度是否符合缝合线要求,对两种蚕丝进行了线径表征并进行对比分析,蚕丝扁平度为单丝(a)(b)(c)(d)(e)(f)
东华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琥珀蚕丝和桑蚕丝的物理性能对比分析14图2-3打结前后两种蚕丝单丝的断裂强度和伸长率表2-8缝合线规格对应的强度范围规格拉伸强度/N≥规格拉伸强度/N≥I类II类III类I类II类III类12-00.01-0.022-014.110.017.611-00.060.050.20021.214.233.310-00.190.140.59126.717.746.69-00.420.280.69234.524.957.88-00.590.391.083、447.836.189.37-01.080.591.60560.4-1126-01.961.082.65671.3-1335-03.922.255.29788.8-1564-05.884.518.048--1783-09.416.4713.39--2012.2.4.2打结后的蠕变与松弛性能缝合线的蠕变与松弛特性对术后伤口的痊愈过程非常重要[37]。缝合完成之后,缝合线在外力作用下会产生蠕变,造成形变增大,发生形变后缝合线继而会产生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复合材料缝合技术的研究进展[J]. 王显峰,高天成,肖军. 纺织学报. 2019(12)
[2]缝合打结过程中手术缝合线力学性能研究[J]. 张力,戴安,李炜,周仲荣. 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 2019(03)
[3]生物可降解材料及其在生物医学上的应用[J]. 陈桂,杨立宝,关静,张宝祥,蔡海娇,王胜难. 新材料产业. 2018(12)
[4]可吸收缝合线体外降解在妇产科临床中的应用[J]. 裴丽华. 医疗装备. 2018(18)
[5]丝蛋白在生物材料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J]. 帅亚俊,王捷,张青,方建军,朱良均,杨明英. 蚕业科学. 2017(06)
[6]MTT法评价二甲基亚砜对中国仓鼠肺成纤维细胞增殖率的影响[J]. 张娜,张鹏,景明. 生物化工. 2017(03)
[7]木薯蚕丝结构与性能表征[J]. 杨莹莹,吕智宁,田伟,祝成炎. 纺织学报. 2017(06)
[8]缠绕式医用缝合针自动折弯机械的研究与实现[J]. 孙业明,吴永斌,谭静,殷红梅. 新技术新工艺. 2016(11)
[9]从羊肠线到智能缝合线——看医用缝合材料发展史[J]. 张蕾. 新材料产业. 2016(09)
[10]可吸收医用镁合金缝合线的研究进展[J]. 汪园园,马爱斌,李玉华,邱超,江静华. 功能材料. 2015(S2)
博士论文
[1]柞蚕丝结构和力学性能的深入研究[D]. 付诚杰.复旦大学 2010
硕士论文
[1]丝素蛋白载药抗菌医用缝合线的制备和性能研究[D]. 贺超恒.苏州大学 2018
[2]家蚕丝、野桑蚕丝及琥珀蚕丝的结构和性能研究[D]. 邓婷婷.西南大学 2017
[3]手术缝合线—软组织界面摩擦行为研究[D]. 张力.西南交通大学 2017
[4]可吸收缝合线的线径在线检测及控制技术[D]. 李瑶.天津工业大学 2017
[5]微创手术缝合针与软组织交互作用行为研究[D]. 鲍雄.西南交通大学 2016
[6]编织型抗菌真丝缝合线的制备工艺对其结构与性能的影响[D]. 侯丹丹.东华大学 2015
[7]纳米银缝合线有效减少小鼠皮内炎性细胞浸润并促进缝线周围皮内组织重塑[D]. 万颢.南昌大学 2014
[8]医用抗菌真丝编织缝合线的开发研究[D]. 吕爱凤.东华大学 2013
[9]医用真丝编织缝合线结构与性能的研究[D]. 施雪芳.东华大学 2008
本文编号:3340612
【文章来源】:东华大学上海市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6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常用外科结示意图
东华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琥珀蚕丝和桑蚕丝的物理性能对比分析12图2-2琥珀蚕丝和桑蚕丝脱胶后纵表面和横截面扫描电镜图(a)未脱胶琥珀蚕丝纵表面(b)碱脱胶琥珀蚕丝纵表面(c)酶脱胶琥珀蚕丝纵表面(d)脱胶后琥珀蚕丝横截面(e)脱胶后桑蚕丝纵表面(f)脱胶后桑蚕丝横截面2.2.3线径蚕丝的线密度反应了它的粗细程度,会对后续纺织加工和产品的质量产生影响。脱胶后琥珀蚕丝和桑蚕丝的单丝平均线密度和变异系数如表2-6所示,琥珀蚕丝线密度比桑蚕丝大,也可以说明琥珀蚕丝较桑蚕丝更粗。表2-6琥珀蚕丝和桑蚕丝线密度样品线密度/dtexCV%琥珀蚕丝单丝1.5211.67桑蚕丝单丝1.3112.61整容外科缝合线要求线径小,不仅可减少缝合处的缝合痕迹使瘢痕美观,还能减少组织反应并降低术后感染的风险。为了进一步探索琥珀蚕丝的细度是否符合缝合线要求,对两种蚕丝进行了线径表征并进行对比分析,蚕丝扁平度为单丝(a)(b)(c)(d)(e)(f)
东华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琥珀蚕丝和桑蚕丝的物理性能对比分析14图2-3打结前后两种蚕丝单丝的断裂强度和伸长率表2-8缝合线规格对应的强度范围规格拉伸强度/N≥规格拉伸强度/N≥I类II类III类I类II类III类12-00.01-0.022-014.110.017.611-00.060.050.20021.214.233.310-00.190.140.59126.717.746.69-00.420.280.69234.524.957.88-00.590.391.083、447.836.189.37-01.080.591.60560.4-1126-01.961.082.65671.3-1335-03.922.255.29788.8-1564-05.884.518.048--1783-09.416.4713.39--2012.2.4.2打结后的蠕变与松弛性能缝合线的蠕变与松弛特性对术后伤口的痊愈过程非常重要[37]。缝合完成之后,缝合线在外力作用下会产生蠕变,造成形变增大,发生形变后缝合线继而会产生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复合材料缝合技术的研究进展[J]. 王显峰,高天成,肖军. 纺织学报. 2019(12)
[2]缝合打结过程中手术缝合线力学性能研究[J]. 张力,戴安,李炜,周仲荣. 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 2019(03)
[3]生物可降解材料及其在生物医学上的应用[J]. 陈桂,杨立宝,关静,张宝祥,蔡海娇,王胜难. 新材料产业. 2018(12)
[4]可吸收缝合线体外降解在妇产科临床中的应用[J]. 裴丽华. 医疗装备. 2018(18)
[5]丝蛋白在生物材料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J]. 帅亚俊,王捷,张青,方建军,朱良均,杨明英. 蚕业科学. 2017(06)
[6]MTT法评价二甲基亚砜对中国仓鼠肺成纤维细胞增殖率的影响[J]. 张娜,张鹏,景明. 生物化工. 2017(03)
[7]木薯蚕丝结构与性能表征[J]. 杨莹莹,吕智宁,田伟,祝成炎. 纺织学报. 2017(06)
[8]缠绕式医用缝合针自动折弯机械的研究与实现[J]. 孙业明,吴永斌,谭静,殷红梅. 新技术新工艺. 2016(11)
[9]从羊肠线到智能缝合线——看医用缝合材料发展史[J]. 张蕾. 新材料产业. 2016(09)
[10]可吸收医用镁合金缝合线的研究进展[J]. 汪园园,马爱斌,李玉华,邱超,江静华. 功能材料. 2015(S2)
博士论文
[1]柞蚕丝结构和力学性能的深入研究[D]. 付诚杰.复旦大学 2010
硕士论文
[1]丝素蛋白载药抗菌医用缝合线的制备和性能研究[D]. 贺超恒.苏州大学 2018
[2]家蚕丝、野桑蚕丝及琥珀蚕丝的结构和性能研究[D]. 邓婷婷.西南大学 2017
[3]手术缝合线—软组织界面摩擦行为研究[D]. 张力.西南交通大学 2017
[4]可吸收缝合线的线径在线检测及控制技术[D]. 李瑶.天津工业大学 2017
[5]微创手术缝合针与软组织交互作用行为研究[D]. 鲍雄.西南交通大学 2016
[6]编织型抗菌真丝缝合线的制备工艺对其结构与性能的影响[D]. 侯丹丹.东华大学 2015
[7]纳米银缝合线有效减少小鼠皮内炎性细胞浸润并促进缝线周围皮内组织重塑[D]. 万颢.南昌大学 2014
[8]医用抗菌真丝编织缝合线的开发研究[D]. 吕爱凤.东华大学 2013
[9]医用真丝编织缝合线结构与性能的研究[D]. 施雪芳.东华大学 2008
本文编号:334061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qgylw/33406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