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降解非织造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吸油性研究
发布时间:2021-10-26 01:28
以吸油性聚乳酸这一新型可降解材料为原料,以吸水性黏胶水刺非织造布为中间层,聚乳酸纺黏非织造布为面层,采用针刺工艺制备了一种兼具吸水和吸油功能的可降解非织造复合产品。复合材料试样的拉伸强力和剥离强力测试结果表明,较优的针刺密度为170针/cm2。复合材料的吸油性测试结果表明,不同针刺密度下,复合试样的吸油量基本上均在30s时达到饱和。随着针刺密度的增加,试样的吸油倍率和保油性先上升后下降,但总体上对吸油性的影响较小;试样的吸油高度则呈下降趋势。
【文章来源】:国际纺织导报. 2020,48(07)
【文章页数】:5 页
【部分图文】:
不同针刺密度下试样的拉伸强力
不同针刺密度下复合试样剥离强力的测试结果如图2所示。由图2可知,复合试样的剥离强力随针刺密度的增大呈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试样的剥离强力在针刺密度为170针/cm2时达峰值,之后开始逐渐下降。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与2.1.1节所述相同。同时,在剥离试验中发现,拉伸至一定程度时,复合试样并没有发生剥离,而是出现了撕裂现象。
由图3b)可知,随着针刺密度的增加,复合试样的吸油倍率先上升后下降。因针刺密度的不断增加,试样的刺孔增加,从而扩大了试样的储油空间,故吸油率增大。当针刺密度继续增加时,试样越来越密实,吸油率开始下降,因此,饱和吸油倍率降低。总体而言,试样的吸油性主要与聚乳酸含量有关,当聚乳酸含量固定时,试样的吸油性变化不大,因而针刺密度对复合试样吸油性的影响较小。2.2.2 针刺密度对保油性的影响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厨房用吸水吸油纸生产工艺研究[J]. 郭金塔,何思涵,王海松. 中华纸业. 2017(22)
[2]聚乳酸/聚丙烯共混纺粘纤维的制备及其性能[J]. 王晓梅,陈才深. 纺织学报. 2017(01)
[3]可降解聚乳酸熔喷吸油材料的研发及性能测试[J]. 黄婷婷,仇何,张瑜,张伟,彭鹏. 上海纺织科技. 2015(12)
[4]生产工艺对阻燃汽车内饰材料性能的影响[J]. 肖红军,黄东. 非织造布. 2008(03)
硕士论文
[1]漆酶改善纸浆疏水性的研究[D]. 胡杰.齐鲁工业大学 2013
本文编号:3458553
【文章来源】:国际纺织导报. 2020,48(07)
【文章页数】:5 页
【部分图文】:
不同针刺密度下试样的拉伸强力
不同针刺密度下复合试样剥离强力的测试结果如图2所示。由图2可知,复合试样的剥离强力随针刺密度的增大呈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试样的剥离强力在针刺密度为170针/cm2时达峰值,之后开始逐渐下降。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与2.1.1节所述相同。同时,在剥离试验中发现,拉伸至一定程度时,复合试样并没有发生剥离,而是出现了撕裂现象。
由图3b)可知,随着针刺密度的增加,复合试样的吸油倍率先上升后下降。因针刺密度的不断增加,试样的刺孔增加,从而扩大了试样的储油空间,故吸油率增大。当针刺密度继续增加时,试样越来越密实,吸油率开始下降,因此,饱和吸油倍率降低。总体而言,试样的吸油性主要与聚乳酸含量有关,当聚乳酸含量固定时,试样的吸油性变化不大,因而针刺密度对复合试样吸油性的影响较小。2.2.2 针刺密度对保油性的影响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厨房用吸水吸油纸生产工艺研究[J]. 郭金塔,何思涵,王海松. 中华纸业. 2017(22)
[2]聚乳酸/聚丙烯共混纺粘纤维的制备及其性能[J]. 王晓梅,陈才深. 纺织学报. 2017(01)
[3]可降解聚乳酸熔喷吸油材料的研发及性能测试[J]. 黄婷婷,仇何,张瑜,张伟,彭鹏. 上海纺织科技. 2015(12)
[4]生产工艺对阻燃汽车内饰材料性能的影响[J]. 肖红军,黄东. 非织造布. 2008(03)
硕士论文
[1]漆酶改善纸浆疏水性的研究[D]. 胡杰.齐鲁工业大学 2013
本文编号:345855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qgylw/34585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