莲房多酚的亚临界水萃
发布时间:2021-12-02 02:51
本论文以莲房为原材料,采用亚临界水萃取(Subcritical water extraction,SWE)莲房中多酚类物质(Lotus seedpod polyphenols,LSPP),并与传统热水萃取(Hot water extraction,HWE)进行比较;采用HPLC-ESI-MSn分析LSPP的组成和结构,评价抗氧化活性、抗肿瘤细胞增殖活性以及储藏稳定性;研究莲房中不同聚合度多酚组分的抗氧化活性,并分析了LSPP低聚合度组分的组成;在此基础上,研究SWE多酚的动力行为,建立动力学方程,为LSPP的SWE过程控制研究奠定理论基础,同时也为LSPP的资源化开发与利用提供理论指导。本论文具体研究内容和结果如下:1.莲房多酚的亚临界水萃取工艺优化、活性评价及组成分析(1)基于单因素实验的结果,使用响应面法优化LSPP的SWE工艺。结果LSPP的最佳萃取条件为:萃取温度140℃、萃取时间20 min、水料比70 mL/g、亚硫酸氢钠添加量为4‰(W/V)。在最佳条件下,LSPP的得率为178.32 mg GAE/g DW,显著高于HWE(146.15mg GAE...
【文章来源】: 江苏大学江苏省
【文章页数】:70 页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莲房及其资源化利用现状
1.2 多酚的研究概况
1.2.1 多酚的提取
1.2.2 多酚的生物活性和功能
1.2.3 多酚的分离与纯化
1.2.4 多酚的稳定性
1.3 亚临界水萃取技术及其应用
1.3.1 亚临界水萃取技术简介
1.3.2 亚临界水技术在天然产物提取领域的应用
1.3.3 亚临界水萃取动力学
1.4 本论文研究的意义及内容
1.4.1 本论文的研究目的及意义
1.4.2 本论文的研究内容
第二章 莲房多酚的亚临界水萃取工艺优化、活性评价及组成分析
引言
2.1 实验材料
2.1.1 实验材料与试剂
2.1.2 实验仪器与设备
2.2 实验方法
2.2.1 亚临界水萃取莲房多酚的单因素试验设计
2.2.2 亚临界水萃取莲房多酚的响应面实验设计
2.2.3 莲房多酚的传统热水萃取
2.2.4 总多酚含量的测定
2.2.5 总黄酮含量的测定
2.2.6 莲房多酚的制备方法
2.2.7 多酚的抗氧化活性测定
2.2.8 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多酚的组成
2.2.9 莲房多酚的抗肿瘤细胞增殖活性测定
2.2.10 数据分析方法
2.3 结果与分析
2.3.1 萃取温度对多酚得率的影响
2.3.2 萃取时间对多酚得率的影响
2.3.3 水料比对多酚得率的影响
2.3.4 亚硫酸氢钠添加量对多酚得率的影响
2.3.5 响应面优化实验结果与分析
2.3.6 两种方法萃取的莲房多酚得率
2.3.7 莲房多酚的抗氧化活性评价
2.3.8 两种方法萃取的莲房多酚的组成分析与比较
2.3.9 两种方法萃取的莲房多酚的总多酚和总黄酮含量
2.3.10 亚临界水萃取的莲房多酚的抗HepG2 细胞增殖活性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莲房多酚的稳定性和不同聚合度组分分析及抗氧化活性评价
引言
3.1 实验材料
3.1.1 实验材料与试剂
3.1.2 实验仪器与设备
3.2 实验方法
3.2.1 莲房多酚中不同聚合度组分的制备
3.2.2 两种聚合度的莲房多酚组分的抗氧化活性测定
3.2.3 低聚合度的莲房多酚组分的组成分析
3.2.4 莲房多酚的稳定性研究
3.2.5 数据分析方法
3.3 结果与分析
3.3.1 两种聚合度的莲房多酚组分的抗氧化活性比较
3.3.2 低聚合度的莲房多酚组分的组成分析
3.3.3 莲房多酚的稳定性研究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亚临界水萃取多酚类物质的动力学研究
引言
4.1 实验材料
4.1.1 实验材料与试剂
4.1.2 实验仪器与设备
4.2 实验方法
4.2.1 多酚类物质的亚临界水萃取
4.2.2 总多酚含量的测定
4.2.3 总黄酮含量的测定
4.2.4 原花青素含量的测定
4.2.5 动力学模型的建立
4.2.6 有效扩散系数和活化能
4.2.7 数据分析方法
4.3 结果与分析
4.3.1 实验数据的动力学模型拟合
4.3.2 有效扩散系数
4.3.3 活化能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其他科研成果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大叶贯众多酚对免疫抑制小鼠免疫功能和抗氧化的影响 [J]. 任喆,刘晓盼,罗洋,龙瑶,丘富安,陈仕雄,李健,马玉芳,黄一帆,秦韬. 中国兽医科学. 2018(12)
[2]莲的起源、分布及分类研究 [J]. 陈丹丹,季群,柯卫东. 长江蔬菜. 2017(18)
[3]动态高压微射流预处理对甘薯叶多酚提取物抗氧化性的影响机制初探 [J]. 张露,卢遇,涂宗财,谢星,沙小梅,王辉,傅志丰.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7(06)
[4]黑果腺肋花楸多酚稳定性的研究 [J]. 高凝轩,李斌,杜姗姗,孟宪军,张琦,矫馨瑶,陈世富. 食品科学. 2016(23)
[5]番石榴叶多酚提取液稳定性的研究 [J]. 楠极,栗丽萍. 食品研究与开发. 2016(18)
[6]莲房膳食纤维酥性饼干的研制及品质评价 [J]. 连成杰,龚超,王诗琪,易阳,王宏勋,周敏. 食品工业. 2016(06)
[7]植物多酚提取、分离纯化及其分析方法的研究进展 [J]. 彭茹洁,汪佳丹,韩伟. 机电信息. 2016(14)
[8]响应面-主成分分析法研制莲房膳食纤维曲奇 [J]. 蒋旖旋,龚超,侯莉莉,徐燕燕,王宏勋,易阳. 食品研究与开发. 2016(01)
[9]牛蒡根多酚和黄酮超高压提取工艺优化及体外抗氧化活性 [J]. 范金波,蔡茜彤,冯叙桥,侯宇,范林林. 食品科学. 2015(06)
[10]紫叶李果实中总多酚的抑菌性及稳定性研究 [J]. 汪洪涛,陈成,余芳,杨爱萍,李小华. 食品工业. 2014(08)
博士论文
[1]萝卜叶延缓衰老活性成分、分子机制及体外模拟消化和吸收研究[D]. 罗孝平.江苏大学 2018
硕士论文
[1]超高压辅助提取蓝靛果抗氧化物的研究[D]. 李新原.沈阳农业大学 2017
[2]莲子壳多酚的提取、分离纯化、结构鉴定及抗氧化活性研究[D]. 马双双.华中农业大学 2013
[3]动态超高压微射流对甘薯叶黄酮提取、结构以及抗氧化性的影响[D]. 李志.南昌大学 2011
本文编号:3527578
【文章来源】: 江苏大学江苏省
【文章页数】:70 页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莲房及其资源化利用现状
1.2 多酚的研究概况
1.2.1 多酚的提取
1.2.2 多酚的生物活性和功能
1.2.3 多酚的分离与纯化
1.2.4 多酚的稳定性
1.3 亚临界水萃取技术及其应用
1.3.1 亚临界水萃取技术简介
1.3.2 亚临界水技术在天然产物提取领域的应用
1.3.3 亚临界水萃取动力学
1.4 本论文研究的意义及内容
1.4.1 本论文的研究目的及意义
1.4.2 本论文的研究内容
第二章 莲房多酚的亚临界水萃取工艺优化、活性评价及组成分析
引言
2.1 实验材料
2.1.1 实验材料与试剂
2.1.2 实验仪器与设备
2.2 实验方法
2.2.1 亚临界水萃取莲房多酚的单因素试验设计
2.2.2 亚临界水萃取莲房多酚的响应面实验设计
2.2.3 莲房多酚的传统热水萃取
2.2.4 总多酚含量的测定
2.2.5 总黄酮含量的测定
2.2.6 莲房多酚的制备方法
2.2.7 多酚的抗氧化活性测定
2.2.8 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多酚的组成
2.2.9 莲房多酚的抗肿瘤细胞增殖活性测定
2.2.10 数据分析方法
2.3 结果与分析
2.3.1 萃取温度对多酚得率的影响
2.3.2 萃取时间对多酚得率的影响
2.3.3 水料比对多酚得率的影响
2.3.4 亚硫酸氢钠添加量对多酚得率的影响
2.3.5 响应面优化实验结果与分析
2.3.6 两种方法萃取的莲房多酚得率
2.3.7 莲房多酚的抗氧化活性评价
2.3.8 两种方法萃取的莲房多酚的组成分析与比较
2.3.9 两种方法萃取的莲房多酚的总多酚和总黄酮含量
2.3.10 亚临界水萃取的莲房多酚的抗HepG2 细胞增殖活性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莲房多酚的稳定性和不同聚合度组分分析及抗氧化活性评价
引言
3.1 实验材料
3.1.1 实验材料与试剂
3.1.2 实验仪器与设备
3.2 实验方法
3.2.1 莲房多酚中不同聚合度组分的制备
3.2.2 两种聚合度的莲房多酚组分的抗氧化活性测定
3.2.3 低聚合度的莲房多酚组分的组成分析
3.2.4 莲房多酚的稳定性研究
3.2.5 数据分析方法
3.3 结果与分析
3.3.1 两种聚合度的莲房多酚组分的抗氧化活性比较
3.3.2 低聚合度的莲房多酚组分的组成分析
3.3.3 莲房多酚的稳定性研究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亚临界水萃取多酚类物质的动力学研究
引言
4.1 实验材料
4.1.1 实验材料与试剂
4.1.2 实验仪器与设备
4.2 实验方法
4.2.1 多酚类物质的亚临界水萃取
4.2.2 总多酚含量的测定
4.2.3 总黄酮含量的测定
4.2.4 原花青素含量的测定
4.2.5 动力学模型的建立
4.2.6 有效扩散系数和活化能
4.2.7 数据分析方法
4.3 结果与分析
4.3.1 实验数据的动力学模型拟合
4.3.2 有效扩散系数
4.3.3 活化能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其他科研成果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大叶贯众多酚对免疫抑制小鼠免疫功能和抗氧化的影响 [J]. 任喆,刘晓盼,罗洋,龙瑶,丘富安,陈仕雄,李健,马玉芳,黄一帆,秦韬. 中国兽医科学. 2018(12)
[2]莲的起源、分布及分类研究 [J]. 陈丹丹,季群,柯卫东. 长江蔬菜. 2017(18)
[3]动态高压微射流预处理对甘薯叶多酚提取物抗氧化性的影响机制初探 [J]. 张露,卢遇,涂宗财,谢星,沙小梅,王辉,傅志丰.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7(06)
[4]黑果腺肋花楸多酚稳定性的研究 [J]. 高凝轩,李斌,杜姗姗,孟宪军,张琦,矫馨瑶,陈世富. 食品科学. 2016(23)
[5]番石榴叶多酚提取液稳定性的研究 [J]. 楠极,栗丽萍. 食品研究与开发. 2016(18)
[6]莲房膳食纤维酥性饼干的研制及品质评价 [J]. 连成杰,龚超,王诗琪,易阳,王宏勋,周敏. 食品工业. 2016(06)
[7]植物多酚提取、分离纯化及其分析方法的研究进展 [J]. 彭茹洁,汪佳丹,韩伟. 机电信息. 2016(14)
[8]响应面-主成分分析法研制莲房膳食纤维曲奇 [J]. 蒋旖旋,龚超,侯莉莉,徐燕燕,王宏勋,易阳. 食品研究与开发. 2016(01)
[9]牛蒡根多酚和黄酮超高压提取工艺优化及体外抗氧化活性 [J]. 范金波,蔡茜彤,冯叙桥,侯宇,范林林. 食品科学. 2015(06)
[10]紫叶李果实中总多酚的抑菌性及稳定性研究 [J]. 汪洪涛,陈成,余芳,杨爱萍,李小华. 食品工业. 2014(08)
博士论文
[1]萝卜叶延缓衰老活性成分、分子机制及体外模拟消化和吸收研究[D]. 罗孝平.江苏大学 2018
硕士论文
[1]超高压辅助提取蓝靛果抗氧化物的研究[D]. 李新原.沈阳农业大学 2017
[2]莲子壳多酚的提取、分离纯化、结构鉴定及抗氧化活性研究[D]. 马双双.华中农业大学 2013
[3]动态超高压微射流对甘薯叶黄酮提取、结构以及抗氧化性的影响[D]. 李志.南昌大学 2011
本文编号:352757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qgylw/35275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