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色刺孢霉所产凝乳酶对大豆蛋白的作用研究
发布时间:2022-01-23 22:04
蓝色刺孢霉(Quambalaria cyanescens)是从红曲米中分离纯化得的一种凝乳酶(Milk-Clotting Enzyme,MCE)产生菌种,其所产MCE具有优良的凝乳特性,从酶本质上来说是一种天冬氨酸蛋白酶(Aspartic Protease,APs),凝乳活力可达610.52 SU/mL;因此,蓝色刺孢霉是一种发展潜力巨大的微生物凝乳酶生产菌种,本研究运用相关技术手段及实验方法探究分离纯化后的蓝色刺孢霉所产MCE对大豆蛋白聚集特性的影响,并研究其诱导形成的豆乳/牛乳混制凝胶的特性,可提高我国大豆资源以及乳品资源的综合利用水平,为我国大豆蛋白产业的精深加工提供理论基础以及科学指导。(1)采用离心、微滤对经培养发酵的蓝色刺孢霉所产MCE进行初步分离,随后利用30kDa、100kDa的pall超滤系统对粗酶液进行富集浓缩,并通过DEAE cellulose 52阴离子交换柱与G-75葡聚糖凝胶柱进行纯化分离,所得MCE凝乳活力达373.7 IMCU/mg,酶活回收率为31.5%,纯化倍数为5.7,经SDS-PAGE验证得其纯度达95%以上。(2)将分离纯化后的MCE与κ-酪蛋...
【文章来源】: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
【文章页数】:7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微生物凝乳酶概述
1.1.1 凝乳酶简介及研究进展
1.1.2 蓝色刺孢霉及其他产凝乳酶微生物简介
1.2 大豆蛋白组成结构及功能性质
1.2.1 大豆概述
1.2.2 大豆蛋白的组成
1.2.3 大豆蛋白的功能性质及应用
1.2.4 大豆分离蛋白的聚集特性
1.3 大豆分离蛋白的改性
1.3.1 物理方法改性
1.3.2 化学方法改性
1.3.3 酶法改性
1.4 豆乳/牛乳混制干酪的概述
1.5 本课题立题意义及主要内容
第2章 蓝色刺孢霉所产凝乳酶的分离纯化及酶学特性的研究
2.1 引言
2.2 试验材料与仪器
2.2.1 材料与试剂
2.2.2 仪器与设备
2.3 研究方法
2.3.1 蓝色刺孢霉的发酵培养
2.3.2 粗酶液制备
2.3.3 蓝色刺孢霉所产MCE的分离纯化
2.3.4 蓝色刺孢霉所产MCE的酶学特性研究
2.4 结果与讨论
2.4.1 蓝色刺孢霉所产MCE的分离纯化
2.4.2 蓝色刺孢霉所产MCE的酶动力学
2.4.3 蓝色刺孢霉所产MCE的热稳定性研究
2.4.4 pH对蓝色刺孢霉所产MCE的影响
2.4.5 Ca~(2+)对蓝色刺孢霉所产MCE的稳定性作用研究
2.4.6 对κ-CN的酶切位点及水解偏好性研究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蓝色刺孢霉所产凝乳酶对大豆分离蛋白的作用研究
3.1 引言
3.2 试验材料与仪器
3.2.1 材料与试剂
3.2.2 仪器与设备
3.3 研究方法
3.3.1 大豆分离蛋白(SPI)的制备
3.3.2 不同酶处理时间的SPI制备
3.3.3 SDS-PAGE凝胶电泳表征SPI酶处理前后的组分变化
3.3.4 不同MCE处理时间下SPI水解度的测定
3.3.5 不同MCE处理时间下SPI浊度的测定
3.3.6 不同MCE处理时间下SPI持水性测定
3.3.7 不同MCE处理时间下SPI起泡性能的测定
3.3.8 不同MCE处理时间下SPI热性能的测定
3.4 结果与讨论
3.4.1 SDS-PAGE凝胶电泳表征SPI酶处理前后的组分变化
3.4.2 不同酶处理下时间SPI的水解度与浊度
3.4.3 不同酶处理时间下SPI的持水性的变化
3.4.4 不同酶处理时间下SPI起泡特性的变化
3.4.5 不同酶处理时间下SPI的热力学性质的变化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蓝色刺孢霉所产MCE对大豆分离蛋白聚集特性的作用研究
4.1 引言
4.2 试验材料与仪器
4.2.1 材料与试剂
4.2.2 仪器与设备
4.3 研究方法
4.3.1 MCE处理后SPI的 Zeta电位及平均粒径的测定
4.3.2 MCE处理后SPI巯基及二硫键含量的测定
4.3.3 MCE处理后SPI的内源荧光光谱
4.3.4 MCE处理后SPI的表面疏水性测定
4.3.5 MCE处理后SPI的二级结构的表征
4.3.6 SPI聚集体中分子间作用力的表征
4.4 结果与讨论
4.4.1 MCE处理后SPI的 Zeta电位及平均粒径的测定
4.4.2 MCE处理后SPI巯基(SH)及二硫键(SS)含量的测定
4.4.3 MCE处理后SPI的内源荧光光谱变化的表征
4.4.4 MCE处理后SPI的表面疏水性测定
4.4.5 MCE处理后SPI的二级结构的表征
4.4.6 酶诱导形成的SPI聚集体中分子间作用力的表征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大豆分离蛋白聚集行为的表征及豆乳/牛乳混制凝胶体系特性的研究
5.1 引言
5.2 试验材料与仪器
5.2.1 材料与试剂
5.2.2 仪器与设备
5.3 研究方法
5.3.1 激光共聚焦显微镜(laser scanning confocal microscopy,LSCM)对SPI聚集行为的表征
5.3.2 原子力显微镜(Atomic Force Microscope,AFM)对SPI聚集体微观形态的表征
5.3.3 豆乳/牛乳混制凝胶的制备
5.3.4 豆乳/牛乳混制凝胶流变性质的测定
5.3.5 豆乳/牛乳混制凝胶的分形分析
5.3.6 扫描电镜对豆乳/牛乳混制凝胶微观结构的表征
5.4 结果与讨论
5.4.1 激光共聚焦显微镜(laser scanning confocal microscopy,LSCM)对SPI聚集行为的表征
5.4.2 原子力显微镜(Atomic Force Microscope,AFM)对SPI聚集体微观形态的表征
5.4.3 豆乳/牛乳混制凝胶流变性质的测定
5.4.4 豆乳/牛乳混制凝胶体系的分形分析
5.4.5 扫描电镜对豆乳/牛乳混制凝胶微观结构的表征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不同凝固剂诱导大豆蛋白冷凝胶的流变特性及分形结构分析[J]. 倪俊杰,傅玉颖,李可馨,沈亚丽,王美. 中国食品学报. 2018(07)
[2]天冬氨酸蛋白酶的研究及其在饮料业中的应用[J]. 田璐. 食品工业. 2016(06)
[3]凝乳酶的研究进展[J]. 杭锋,洪青,王钦博,刘沛毅,刘振民,陈卫. 食品科学. 2016(03)
[4]1种高产凝乳酶菌株复合诱变选育及所产酶酶学性质研究[J]. 王成忠,饶鸿雁,毕德成. 中国食品学报. 2015(09)
[5]产凝乳酶微生物的研究概况[J]. 李学朋,梁琪,师希雄,冯瑞章,张炎,文鹏程,张卫兵. 中国酿造. 2014(04)
[6]仿制干酪的研究进展[J]. 郑远荣,莫蓓红,刘振民,高红艳,石春权.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4(02)
[7]Camembert干酪凝乳过程中微观结构与流变特性的变化[J]. 王知非,吕加平,刘鹭,张书文. 中国乳品工业. 2010(11)
[8]利用大豆分离蛋白模拟Mozzarella干酪的工艺研究[J]. 何述栋,李晓东,吴槟. 中国乳品工业. 2010(06)
[9]微生物凝乳酶的研究进展[J]. 高维东,甘伯中,丁福军,纪银莉,朱雄英. 中国乳品工业. 2009(05)
[10]中式干酪——豆酪的研制[J]. 王金凤,王雪松,韩春然,杨凤祥. 食品科技. 2002(01)
博士论文
[1]大豆蛋白的结构特征与营养价值的关系[D]. 龙国徽.吉林农业大学 2015
[2]超高静压协同酶法降低专用大豆分离蛋白致敏性的研究[D]. 李慧静.江南大学 2013
[3]大豆蛋白热聚集行为及界面、乳化性质研究[D]. 王金梅.华南理工大学 2012
[4]新型凝乳酶产生菌Quambalaria cyanescens的鉴定及酶学性质和应用研究[D]. 张志国.南京农业大学 2011
硕士论文
[1]大豆蛋白酶解聚集的原因及其抑制途径的初探[D]. 黄苏.江南大学 2017
[2]盐离子对大豆分离蛋白凝胶特性和微结构影响研究[D]. 刘德阳.江南大学 2015
[3]乳酸发酵豆乳凝胶质地:不同温度热烫大豆制备豆乳的比较[D]. 彭星云.中国农业大学 2014
[4]大豆干酪加工技术研究[D]. 张琦.南京农业大学 2012
[5]动态超高压均质对大豆分离蛋白改性的研究[D]. 汪菁琴.南昌大学 2007
[6]大豆分离蛋白酶法改性及其在培养基中的应用[D]. 李玉珍.湖南农业大学 2007
本文编号:3605234
【文章来源】: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
【文章页数】:7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微生物凝乳酶概述
1.1.1 凝乳酶简介及研究进展
1.1.2 蓝色刺孢霉及其他产凝乳酶微生物简介
1.2 大豆蛋白组成结构及功能性质
1.2.1 大豆概述
1.2.2 大豆蛋白的组成
1.2.3 大豆蛋白的功能性质及应用
1.2.4 大豆分离蛋白的聚集特性
1.3 大豆分离蛋白的改性
1.3.1 物理方法改性
1.3.2 化学方法改性
1.3.3 酶法改性
1.4 豆乳/牛乳混制干酪的概述
1.5 本课题立题意义及主要内容
第2章 蓝色刺孢霉所产凝乳酶的分离纯化及酶学特性的研究
2.1 引言
2.2 试验材料与仪器
2.2.1 材料与试剂
2.2.2 仪器与设备
2.3 研究方法
2.3.1 蓝色刺孢霉的发酵培养
2.3.2 粗酶液制备
2.3.3 蓝色刺孢霉所产MCE的分离纯化
2.3.4 蓝色刺孢霉所产MCE的酶学特性研究
2.4 结果与讨论
2.4.1 蓝色刺孢霉所产MCE的分离纯化
2.4.2 蓝色刺孢霉所产MCE的酶动力学
2.4.3 蓝色刺孢霉所产MCE的热稳定性研究
2.4.4 pH对蓝色刺孢霉所产MCE的影响
2.4.5 Ca~(2+)对蓝色刺孢霉所产MCE的稳定性作用研究
2.4.6 对κ-CN的酶切位点及水解偏好性研究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蓝色刺孢霉所产凝乳酶对大豆分离蛋白的作用研究
3.1 引言
3.2 试验材料与仪器
3.2.1 材料与试剂
3.2.2 仪器与设备
3.3 研究方法
3.3.1 大豆分离蛋白(SPI)的制备
3.3.2 不同酶处理时间的SPI制备
3.3.3 SDS-PAGE凝胶电泳表征SPI酶处理前后的组分变化
3.3.4 不同MCE处理时间下SPI水解度的测定
3.3.5 不同MCE处理时间下SPI浊度的测定
3.3.6 不同MCE处理时间下SPI持水性测定
3.3.7 不同MCE处理时间下SPI起泡性能的测定
3.3.8 不同MCE处理时间下SPI热性能的测定
3.4 结果与讨论
3.4.1 SDS-PAGE凝胶电泳表征SPI酶处理前后的组分变化
3.4.2 不同酶处理下时间SPI的水解度与浊度
3.4.3 不同酶处理时间下SPI的持水性的变化
3.4.4 不同酶处理时间下SPI起泡特性的变化
3.4.5 不同酶处理时间下SPI的热力学性质的变化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蓝色刺孢霉所产MCE对大豆分离蛋白聚集特性的作用研究
4.1 引言
4.2 试验材料与仪器
4.2.1 材料与试剂
4.2.2 仪器与设备
4.3 研究方法
4.3.1 MCE处理后SPI的 Zeta电位及平均粒径的测定
4.3.2 MCE处理后SPI巯基及二硫键含量的测定
4.3.3 MCE处理后SPI的内源荧光光谱
4.3.4 MCE处理后SPI的表面疏水性测定
4.3.5 MCE处理后SPI的二级结构的表征
4.3.6 SPI聚集体中分子间作用力的表征
4.4 结果与讨论
4.4.1 MCE处理后SPI的 Zeta电位及平均粒径的测定
4.4.2 MCE处理后SPI巯基(SH)及二硫键(SS)含量的测定
4.4.3 MCE处理后SPI的内源荧光光谱变化的表征
4.4.4 MCE处理后SPI的表面疏水性测定
4.4.5 MCE处理后SPI的二级结构的表征
4.4.6 酶诱导形成的SPI聚集体中分子间作用力的表征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大豆分离蛋白聚集行为的表征及豆乳/牛乳混制凝胶体系特性的研究
5.1 引言
5.2 试验材料与仪器
5.2.1 材料与试剂
5.2.2 仪器与设备
5.3 研究方法
5.3.1 激光共聚焦显微镜(laser scanning confocal microscopy,LSCM)对SPI聚集行为的表征
5.3.2 原子力显微镜(Atomic Force Microscope,AFM)对SPI聚集体微观形态的表征
5.3.3 豆乳/牛乳混制凝胶的制备
5.3.4 豆乳/牛乳混制凝胶流变性质的测定
5.3.5 豆乳/牛乳混制凝胶的分形分析
5.3.6 扫描电镜对豆乳/牛乳混制凝胶微观结构的表征
5.4 结果与讨论
5.4.1 激光共聚焦显微镜(laser scanning confocal microscopy,LSCM)对SPI聚集行为的表征
5.4.2 原子力显微镜(Atomic Force Microscope,AFM)对SPI聚集体微观形态的表征
5.4.3 豆乳/牛乳混制凝胶流变性质的测定
5.4.4 豆乳/牛乳混制凝胶体系的分形分析
5.4.5 扫描电镜对豆乳/牛乳混制凝胶微观结构的表征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不同凝固剂诱导大豆蛋白冷凝胶的流变特性及分形结构分析[J]. 倪俊杰,傅玉颖,李可馨,沈亚丽,王美. 中国食品学报. 2018(07)
[2]天冬氨酸蛋白酶的研究及其在饮料业中的应用[J]. 田璐. 食品工业. 2016(06)
[3]凝乳酶的研究进展[J]. 杭锋,洪青,王钦博,刘沛毅,刘振民,陈卫. 食品科学. 2016(03)
[4]1种高产凝乳酶菌株复合诱变选育及所产酶酶学性质研究[J]. 王成忠,饶鸿雁,毕德成. 中国食品学报. 2015(09)
[5]产凝乳酶微生物的研究概况[J]. 李学朋,梁琪,师希雄,冯瑞章,张炎,文鹏程,张卫兵. 中国酿造. 2014(04)
[6]仿制干酪的研究进展[J]. 郑远荣,莫蓓红,刘振民,高红艳,石春权.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4(02)
[7]Camembert干酪凝乳过程中微观结构与流变特性的变化[J]. 王知非,吕加平,刘鹭,张书文. 中国乳品工业. 2010(11)
[8]利用大豆分离蛋白模拟Mozzarella干酪的工艺研究[J]. 何述栋,李晓东,吴槟. 中国乳品工业. 2010(06)
[9]微生物凝乳酶的研究进展[J]. 高维东,甘伯中,丁福军,纪银莉,朱雄英. 中国乳品工业. 2009(05)
[10]中式干酪——豆酪的研制[J]. 王金凤,王雪松,韩春然,杨凤祥. 食品科技. 2002(01)
博士论文
[1]大豆蛋白的结构特征与营养价值的关系[D]. 龙国徽.吉林农业大学 2015
[2]超高静压协同酶法降低专用大豆分离蛋白致敏性的研究[D]. 李慧静.江南大学 2013
[3]大豆蛋白热聚集行为及界面、乳化性质研究[D]. 王金梅.华南理工大学 2012
[4]新型凝乳酶产生菌Quambalaria cyanescens的鉴定及酶学性质和应用研究[D]. 张志国.南京农业大学 2011
硕士论文
[1]大豆蛋白酶解聚集的原因及其抑制途径的初探[D]. 黄苏.江南大学 2017
[2]盐离子对大豆分离蛋白凝胶特性和微结构影响研究[D]. 刘德阳.江南大学 2015
[3]乳酸发酵豆乳凝胶质地:不同温度热烫大豆制备豆乳的比较[D]. 彭星云.中国农业大学 2014
[4]大豆干酪加工技术研究[D]. 张琦.南京农业大学 2012
[5]动态超高压均质对大豆分离蛋白改性的研究[D]. 汪菁琴.南昌大学 2007
[6]大豆分离蛋白酶法改性及其在培养基中的应用[D]. 李玉珍.湖南农业大学 2007
本文编号:360523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qgylw/36052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