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女性服饰中的“服妖”现象研究
发布时间:2022-08-08 15:55
目前,明史研究逐步受到重视,与之相关的社会现象讨论渐入大众视野,“服妖”作为服饰领域的重要现象,其专题研究并不多见,这主要源于其本身定义的复杂性。并非特指某一具体事物的“服妖”,作为文化概念与评价概念,反映的是造物与审美观念。本文的论述围绕这一概念展开,以女性为主体,以明代,尤其是明代中晚期为时段,以城市化为主要研究视角。“服妖”分为书写语境中的“服妖”与审美语境中的“服妖”,在本文中,笔者以两个变化为主线,一为“服妖”现象书写结构的变化,二为“服妖”现象在明代前中后期的审美嬗变,意在探讨其在明代产生新变的原因。首先,笔者针对两个变化进行了总体介绍,意在对“服妖”现象的变化历程和时代表现作出整体的勾勒,主要得出两个结论:(1)“服妖”的书写态度经历了从赋魅向祛魅的转变,反映了对物的逐渐重视;(2)明代的“服妖”现象主要发生在成弘之后,在晚明达到高潮,实现了由政治伦理向审美意识的转变,是商业化社会与个性化审美崛起的体现。其次,笔者对明代女性服饰中的“服妖”现象进行了具体的梳理。首先是僭越与身份错位,它们本质相同,僭越涉及颜色、纹样、面料、形制等元素,身份错位则主要指女着男装,这些是“服妖...
【文章页数】:6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问题的缘起与选题的意义
1.1.1 问题的缘起
1.1.2 选题的意义
1.2 概念的阐释与界定
1.2.1 服妖
1.2.2 晚明
1.2.3 城市化
1.3 文献综述、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1.3.1 文献综述
1.3.2 研究思路
1.3.3 研究方法
第2章 “服妖”书写结构及明代女性服饰形象的嬗变
2.1 从赋魅到祛魅:“服妖”书写结构的转变
2.1.1 秦汉时期
2.1.2 魏晋南北朝时期
2.1.3 唐宋时期
2.1.4 明清时期
2.2 世风变幻:明代女性服饰风格变迁
2.2.1 洪武至宣德时期:恢复汉唐衣冠
2.2.2 正统至隆庆时期:城市化视角下的新变
2.2.3 万历至崇祯时期:求新求异的“妖魔化”时期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明代女性服饰中“服妖”的具体表现
3.1 僭越与身份错位:“服妖”的基本形式
3.1.1 僭礼越制
3.1.2 女着男装
3.2 审美生活中的“服妖”
3.2.1 竞奢:商业社会的去道德化
3.2.2 尚奇:日常用物的审美化
3.2.3 求变:“服妖”与“时世妆”
3.3 世情小说中的“服妖”
第4章 明代女性服饰中“服妖”现象的成因分析
4.1 逐利:城市化的内在逻辑
4.1.1 城市与商业的发展
4.1.2 专业化发展与纺织业兴盛
4.2 流动:水平流动与垂直流动
4.2.1 交通发展与文化交流
4.2.2 城市社会结构的改变
4.3 物欲:社会文化心理的转向
4.3.1 心学等异端思潮的兴起
4.3.2 人性的觉醒与个性化审美
4.3.3 女性观念的转变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生活即审美:晚明社会生活美学探蠡[J]. 妥建清. 哲学动态. 2018(08)
[2]“服妖”由来考——汉代服饰统一下的服饰怪异[J]. 刘露. 科教文汇(中旬刊). 2016(02)
[3]说“妖”:明代中晚期社会与文化的异动及其妖魔化[J]. 陈宝良. 安徽史学. 2015(01)
[4]宋代女性“服妖”现象探析[J]. 李静红. 衡水学院学报. 2014(06)
[5]略论魏晋南北朝正史《五行志》中的“服妖”[J]. 胡祥琴. 社会科学战线. 2014(09)
[6]“服妖”与“时世妆”:古代中国服饰的伦理世界与时尚世界(下)[J]. 陈宝良. 艺术设计研究. 2014(01)
[7]“服妖”与“时世妆”:古代中国服饰的伦理世界与时尚世界(上)[J]. 陈宝良. 艺术设计研究. 2013(04)
[8]明代中晚期“服妖”风俗考[J]. 牛犁,崔荣荣,高卫东. 服饰导刊. 2013(03)
[9]“苏样”、“苏意”:明清苏州领潮流[J]. 范金民.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 2013(04)
[10]关于晚明竞奢风气的一点看法[J]. 商传. 学习与探索. 2012(05)
博士论文
[1]物欲迷幻古代中国“物妖”研究[D]. 付晓彤.南京艺术学院 2019
[2]“物”的崛起:晚明的生活时尚与审美风会[D]. 赵强.东北师范大学 2013
[3]明初朱子学研究[D]. 郭锋航.陕西师范大学 2012
硕士论文
[1]明中后期“服妖”研究[D]. 郑睿娴.西北大学 2017
[2]湛若水理学思想探微[D]. 窦晨光.南京大学 2015
[3]明代“苏样”服饰及其社会功能[D]. 杨婧.华中师范大学 2009
[4]明代驿传与经济的发展[D]. 纪慧娟.安徽师范大学 2004
本文编号:3671798
【文章页数】:6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问题的缘起与选题的意义
1.1.1 问题的缘起
1.1.2 选题的意义
1.2 概念的阐释与界定
1.2.1 服妖
1.2.2 晚明
1.2.3 城市化
1.3 文献综述、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1.3.1 文献综述
1.3.2 研究思路
1.3.3 研究方法
第2章 “服妖”书写结构及明代女性服饰形象的嬗变
2.1 从赋魅到祛魅:“服妖”书写结构的转变
2.1.1 秦汉时期
2.1.2 魏晋南北朝时期
2.1.3 唐宋时期
2.1.4 明清时期
2.2 世风变幻:明代女性服饰风格变迁
2.2.1 洪武至宣德时期:恢复汉唐衣冠
2.2.2 正统至隆庆时期:城市化视角下的新变
2.2.3 万历至崇祯时期:求新求异的“妖魔化”时期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明代女性服饰中“服妖”的具体表现
3.1 僭越与身份错位:“服妖”的基本形式
3.1.1 僭礼越制
3.1.2 女着男装
3.2 审美生活中的“服妖”
3.2.1 竞奢:商业社会的去道德化
3.2.2 尚奇:日常用物的审美化
3.2.3 求变:“服妖”与“时世妆”
3.3 世情小说中的“服妖”
第4章 明代女性服饰中“服妖”现象的成因分析
4.1 逐利:城市化的内在逻辑
4.1.1 城市与商业的发展
4.1.2 专业化发展与纺织业兴盛
4.2 流动:水平流动与垂直流动
4.2.1 交通发展与文化交流
4.2.2 城市社会结构的改变
4.3 物欲:社会文化心理的转向
4.3.1 心学等异端思潮的兴起
4.3.2 人性的觉醒与个性化审美
4.3.3 女性观念的转变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生活即审美:晚明社会生活美学探蠡[J]. 妥建清. 哲学动态. 2018(08)
[2]“服妖”由来考——汉代服饰统一下的服饰怪异[J]. 刘露. 科教文汇(中旬刊). 2016(02)
[3]说“妖”:明代中晚期社会与文化的异动及其妖魔化[J]. 陈宝良. 安徽史学. 2015(01)
[4]宋代女性“服妖”现象探析[J]. 李静红. 衡水学院学报. 2014(06)
[5]略论魏晋南北朝正史《五行志》中的“服妖”[J]. 胡祥琴. 社会科学战线. 2014(09)
[6]“服妖”与“时世妆”:古代中国服饰的伦理世界与时尚世界(下)[J]. 陈宝良. 艺术设计研究. 2014(01)
[7]“服妖”与“时世妆”:古代中国服饰的伦理世界与时尚世界(上)[J]. 陈宝良. 艺术设计研究. 2013(04)
[8]明代中晚期“服妖”风俗考[J]. 牛犁,崔荣荣,高卫东. 服饰导刊. 2013(03)
[9]“苏样”、“苏意”:明清苏州领潮流[J]. 范金民.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 2013(04)
[10]关于晚明竞奢风气的一点看法[J]. 商传. 学习与探索. 2012(05)
博士论文
[1]物欲迷幻古代中国“物妖”研究[D]. 付晓彤.南京艺术学院 2019
[2]“物”的崛起:晚明的生活时尚与审美风会[D]. 赵强.东北师范大学 2013
[3]明初朱子学研究[D]. 郭锋航.陕西师范大学 2012
硕士论文
[1]明中后期“服妖”研究[D]. 郑睿娴.西北大学 2017
[2]湛若水理学思想探微[D]. 窦晨光.南京大学 2015
[3]明代“苏样”服饰及其社会功能[D]. 杨婧.华中师范大学 2009
[4]明代驿传与经济的发展[D]. 纪慧娟.安徽师范大学 2004
本文编号:367179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qgylw/36717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