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理工论文 > 轻工业论文 >

非遗扶贫中受益机制的建立与完善——基于鲁锦项目的思考

发布时间:2022-10-11 14:31
  在中央与地方的互动中,非遗扶贫作为一种新的扶贫方式受到重视。让贫困者经济受益并获得能力的发展应是非遗扶贫的核心。山东省鄄城县鲁锦项目扶贫的案例显示,在非遗扶贫中贫困人口的受益不仅体现在经济上,而且也反映在个人成就以及社会关系的重塑上,呈现出一种多元化的受益面向。同时,在项目开展中存在劳动强度大、利益分配不合理、主体性受限等影响受益的结构性因素。依靠非遗扶贫应在保证主体经济收益可持续的基础上,尊重受助对象的主体性,赋予社区更大的参与权,实现经济获益与文化保护的可持续。 

【文章页数】:6 页

【文章目录】:
一、问题的提出
二、让贫困人口受益:非遗扶贫的核心问题
三、鲁锦扶贫的案例实践
四、鲁锦扶贫中的妇女受益分析
    1.妇女通过织布获得经济收入。
    2.妇女获得家庭和自我成就的满足。
    3.弹性就业的工作模式满足了妇女对家庭照料的需要。
五、制约妇女受益的结构性因素
    1.手工织布劳动强度大,机器替代性强。
    2.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缺乏,妇女收入存在风险。
    3.参与层次较低,妇女主体性得不到彰显。
六、鲁锦案例带来的思考:如何讲好非遗扶贫故事
    1.短期脱贫与贫困人口经济持续受益的关系。
    2.外界输血与社区赋权的关系。
    3.经济发展与非遗存续力的关系。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文化空间再造与少数民族“非遗扶贫”的路径探析——基于鄂西恩施市的田野考察[J]. 桂胜,孙仲勇,李向振.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2019(01)
[2]农村妇女工作家庭冲突、弹性就业与扶贫策略——以乡村旅游产业为例[J]. 张涛,林巍.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17(21)
[3]特色文化产业扶贫的特征分析与绩效问题研究——以武陵山区为例[J]. 熊正贤.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04)
[4]以社区为中心——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遗保护政策中社区的地位及其界定[J]. 杨利慧.  西北民族研究. 2016(04)
[5]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伦理原则》[J]. 巴莫曲布嫫,张玲.  民族文学研究. 2016(03)
[6]精准扶贫主体行为逻辑与作用机制研究[J]. 庄天慧,陈光燕,蓝红星.  广西民族研究. 2015(06)
[7]尴尬与出路:旅游扶贫视角下西南民族村寨文化遗产管理研究[J]. 黄萍.  青海民族研究. 2015(01)
[8]西部民族省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扶贫开发研究——以国家级手工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例[J]. 刘永飞.  中州学刊. 2013(10)
[9]为什么农民无法从“公司+农户”中受益[J]. 姜睿清,黄新建,谢菲.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03)
[10]坚守与变通——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中的几个关系[J]. 刘德龙.  民俗研究. 2013(01)



本文编号:369074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qgylw/369074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b60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