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荞淀粉-槲皮素复合物制备与特性研究
发布时间:2023-01-08 13:53
荞麦(Buckwheat)属蓼科(Polygonaceae)荞麦属(Fagopyrum)假禾谷植物,是一种药食同源的粮食作物。苦荞(Fagopyrum tataricum Gaertner)作为荞麦主要的栽培品种之一,富含芦丁、槲皮素等多酚物质,其突出的抗氧化、降血脂、降血糖等保健功能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在苦荞麦加工过程中,苦荞淀粉与黄酮类物质发生的相互作用会影响苦荞麦制品的理化性质和功能特性,但其影响规律及机制尚不清楚。本文以苦荞淀粉和槲皮素为试验材料,探究水热条件下制备苦荞淀粉-槲皮素复合物的最佳工艺,并分别制备槲皮素浓度为2.5%、5.0%、7.5%、10.0%的苦荞淀粉-槲皮素复合物,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XRD)、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等技术分析苦荞淀粉-槲皮素复合物的结构特性,研究不同复合程度对苦荞淀粉的老化特性、流变学特性、消化特性等的影响,探讨不同复合程度的苦荞淀粉-槲皮素复合物的结构特性变化规律,以期为苦荞麦功能性产品的开发与生产提供参考依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本研究中苦荞淀粉-槲皮素复合物的最佳制备工艺为:糊化温度70℃;...
【文章页数】:6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淀粉概述
1.1.1 淀粉基本结构
1.1.2 淀粉的加工及消化特性
1.1.3 淀粉的改性
1.2 淀粉多酚复合物概述
1.2.1 淀粉-多酚复合物制备方法
1.2.2 多酚对淀粉结构的影响
1.2.3 多酚对淀粉加工及消化性质的影响
1.3 苦荞淀粉及槲皮素概述
1.3.1 苦荞概述
1.3.2 苦荞淀粉形态特性
1.3.3 苦荞淀粉晶体结构
1.3.4 苦荞淀粉的特性研究
1.3.5 槲皮素概述
1.3.6 槲皮素的生理功能
1.4 研究内容与意义
1.4.1 研究目的及意义
1.4.2 研究内容
1.4.3 研究技术路线
第二章 苦荞淀粉-槲皮素复合物制备工艺研究
2.1 材料与方法
2.1.1 材料
2.1.2 试剂
2.1.3 仪器及设备
2.2 方法
2.2.1 苦荞淀粉的分离提取
2.2.2 苦荞淀粉的基本组分测定
2.2.3 单因素试验
2.2.4 复合率的测定
2.2.5 复合物制备正交试验
2.3 结果和讨论
2.3.1 预糊化时间对复合率的影响
2.3.2 糊化温度对复合率的影响
2.3.3 共糊化时间对复合率的影响
2.3.4 料液比对复合率的影响
2.3.5 槲皮素添加量对复合率的影响
2.3.6 复合物制备的最佳工艺
2.4 小结
第三章 苦荞淀粉-槲皮素复合物结构特性研究
3.1 材料与方法
3.1.1 材料
3.1.2 试剂
3.1.3 仪器及设备
3.2 方法
3.2.1 苦荞淀粉-槲皮素复合物扫描电镜分析
3.2.2 苦荞淀粉-槲皮素复合物X衍射分析
3.2.3 苦荞淀粉-槲皮素复合物近红外光谱分析
3.2.4 苦荞淀粉-槲皮素复合物热重分析
3.3 结果与讨论
3.3.1 复合程度对淀粉表面形态的影响
3.3.2 复合程度对淀粉晶体结构的影响
3.3.3 复合程度对淀粉化学键的影响
3.3.4 复合程度对苦荞淀粉键能的影响
3.4 小结
第四章 不同复合程度对淀粉加工、消化特性的影响
4.1 材料与方法
4.1.1 材料
4.1.2 试剂
4.1.3 仪器及设备
4.2 方法
4.2.1 苦荞淀粉-槲皮素复合物透明度测定
4.2.2 苦荞淀粉-槲皮素复合物冻融稳定性测定
4.2.3 苦荞淀粉-槲皮素复合物溶解性和膨胀度测定
4.2.4 苦荞淀粉-槲皮素复合物凝沉特性测定
4.2.5 苦荞淀粉-槲皮素复合物吸水、吸油性测定
4.2.6 苦荞淀粉-槲皮素复合物流变学特性测定
4.2.7 苦荞淀粉-槲皮素复合物消化特性测定
4.3 结果与讨论
4.3.1 复合程度对苦荞淀粉透明度的影响
4.3.2 复合程度对苦荞淀粉冻融稳定性的影响
4.3.3 复合程度对苦荞淀粉溶解性和膨胀度的影响
4.3.4 复合程度对苦荞淀粉凝沉特性的影响
4.3.5 复合程度对苦荞淀粉吸水、吸油性的影响
4.3.6 复合程度对苦荞淀粉流变学特性的影响
4.3.7 复合程度对苦荞淀粉消化特性的影响
4.4 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不同品种苦荞麦营养及功能成分对比分析[J]. 王世霞,李笑蕊,贠婷婷,幺杨,任贵兴,綦文涛. 食品与机械. 2016(07)
[2]不同产地苦荞籽粒中多酚的组成、分布及抗氧化性比较[J]. 刘琴,张薇娜,朱媛媛,胡秋辉. 中国农业科学. 2014(14)
[3]黄原胶对绿豆淀粉糊化和流变特性的影响[J]. 唐敏敏,洪雁,顾正彪,刘月. 食品科学. 2013(21)
[4]不同品种苦荞麦淀粉的主要理化性质[J]. 刘航,徐元元,马雨洁,徐变娜,王敏.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2(05)
[5]玉米淀粉与黄原胶复配体系流变和凝胶特性分析[J]. 张雅媛,洪雁,顾正彪,朱玲. 农业工程学报. 2011(09)
[6]槲皮素的研究进展[J]. 孙涓,余世春. 现代中药研究与实践. 2011(03)
[7]青稞淀粉理化特性的研究[J]. 郑学玲,张玉玉,张杰. 中国粮油学报. 2011(04)
[8]淀粉结构和性质的研究概况[J]. 袁美兰. 畜牧与饲料科学. 2011(01)
[9]荞麦的应用研究及展望[J]. 阎红. 食品工业科技. 2011(01)
[10]淀粉糊化及其检测方法[J]. 叶为标. 粮食与油脂. 2009(01)
博士论文
[1]等离子体作用对淀粉结构及性质影响的研究[D]. 蒲华寅.华南理工大学 2013
[2]不同电场处理对玉米淀粉理化性质影响研究[D]. 韩忠.华南理工大学 2011
[3]不同链/支比玉米淀粉的形态及其在有/无剪切力下糊化的研究[D]. 陈佩.华南理工大学 2010
硕士论文
[1]荞麦黄酮对小麦淀粉特性影响及其相互作用研究[D]. 孙晓莎.河南工业大学 2017
[2]槲皮素纳米微胶囊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D]. 郝建鹏.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6
[3]疏水多孔淀粉的制备及其吸油性能研究[D]. 曹亚飞.华南理工大学 2016
[4]不同来源淀粉的分子结构对其酶解性能影响的研究[D]. 于轩.江南大学 2013
[5]茶多酚对淀粉慢消化特性的影响和机制研究[D]. 王明珠.江南大学 2010
[6]富含芦丁、槲皮素淀粉的制备及特性研究[D]. 杨鑫.天津科技大学 2010
[7]不同品种荞麦淀粉特性的研究及面制品开发[D]. 肖文艳.上海海洋大学 2009
[8]蕨根淀粉理化性质及抗性淀粉制备工艺的研究[D]. 陈恋.西南大学 2008
本文编号:3728590
【文章页数】:6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淀粉概述
1.1.1 淀粉基本结构
1.1.2 淀粉的加工及消化特性
1.1.3 淀粉的改性
1.2 淀粉多酚复合物概述
1.2.1 淀粉-多酚复合物制备方法
1.2.2 多酚对淀粉结构的影响
1.2.3 多酚对淀粉加工及消化性质的影响
1.3 苦荞淀粉及槲皮素概述
1.3.1 苦荞概述
1.3.2 苦荞淀粉形态特性
1.3.3 苦荞淀粉晶体结构
1.3.4 苦荞淀粉的特性研究
1.3.5 槲皮素概述
1.3.6 槲皮素的生理功能
1.4 研究内容与意义
1.4.1 研究目的及意义
1.4.2 研究内容
1.4.3 研究技术路线
第二章 苦荞淀粉-槲皮素复合物制备工艺研究
2.1 材料与方法
2.1.1 材料
2.1.2 试剂
2.1.3 仪器及设备
2.2 方法
2.2.1 苦荞淀粉的分离提取
2.2.2 苦荞淀粉的基本组分测定
2.2.3 单因素试验
2.2.4 复合率的测定
2.2.5 复合物制备正交试验
2.3 结果和讨论
2.3.1 预糊化时间对复合率的影响
2.3.2 糊化温度对复合率的影响
2.3.3 共糊化时间对复合率的影响
2.3.4 料液比对复合率的影响
2.3.5 槲皮素添加量对复合率的影响
2.3.6 复合物制备的最佳工艺
2.4 小结
第三章 苦荞淀粉-槲皮素复合物结构特性研究
3.1 材料与方法
3.1.1 材料
3.1.2 试剂
3.1.3 仪器及设备
3.2 方法
3.2.1 苦荞淀粉-槲皮素复合物扫描电镜分析
3.2.2 苦荞淀粉-槲皮素复合物X衍射分析
3.2.3 苦荞淀粉-槲皮素复合物近红外光谱分析
3.2.4 苦荞淀粉-槲皮素复合物热重分析
3.3 结果与讨论
3.3.1 复合程度对淀粉表面形态的影响
3.3.2 复合程度对淀粉晶体结构的影响
3.3.3 复合程度对淀粉化学键的影响
3.3.4 复合程度对苦荞淀粉键能的影响
3.4 小结
第四章 不同复合程度对淀粉加工、消化特性的影响
4.1 材料与方法
4.1.1 材料
4.1.2 试剂
4.1.3 仪器及设备
4.2 方法
4.2.1 苦荞淀粉-槲皮素复合物透明度测定
4.2.2 苦荞淀粉-槲皮素复合物冻融稳定性测定
4.2.3 苦荞淀粉-槲皮素复合物溶解性和膨胀度测定
4.2.4 苦荞淀粉-槲皮素复合物凝沉特性测定
4.2.5 苦荞淀粉-槲皮素复合物吸水、吸油性测定
4.2.6 苦荞淀粉-槲皮素复合物流变学特性测定
4.2.7 苦荞淀粉-槲皮素复合物消化特性测定
4.3 结果与讨论
4.3.1 复合程度对苦荞淀粉透明度的影响
4.3.2 复合程度对苦荞淀粉冻融稳定性的影响
4.3.3 复合程度对苦荞淀粉溶解性和膨胀度的影响
4.3.4 复合程度对苦荞淀粉凝沉特性的影响
4.3.5 复合程度对苦荞淀粉吸水、吸油性的影响
4.3.6 复合程度对苦荞淀粉流变学特性的影响
4.3.7 复合程度对苦荞淀粉消化特性的影响
4.4 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不同品种苦荞麦营养及功能成分对比分析[J]. 王世霞,李笑蕊,贠婷婷,幺杨,任贵兴,綦文涛. 食品与机械. 2016(07)
[2]不同产地苦荞籽粒中多酚的组成、分布及抗氧化性比较[J]. 刘琴,张薇娜,朱媛媛,胡秋辉. 中国农业科学. 2014(14)
[3]黄原胶对绿豆淀粉糊化和流变特性的影响[J]. 唐敏敏,洪雁,顾正彪,刘月. 食品科学. 2013(21)
[4]不同品种苦荞麦淀粉的主要理化性质[J]. 刘航,徐元元,马雨洁,徐变娜,王敏.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2(05)
[5]玉米淀粉与黄原胶复配体系流变和凝胶特性分析[J]. 张雅媛,洪雁,顾正彪,朱玲. 农业工程学报. 2011(09)
[6]槲皮素的研究进展[J]. 孙涓,余世春. 现代中药研究与实践. 2011(03)
[7]青稞淀粉理化特性的研究[J]. 郑学玲,张玉玉,张杰. 中国粮油学报. 2011(04)
[8]淀粉结构和性质的研究概况[J]. 袁美兰. 畜牧与饲料科学. 2011(01)
[9]荞麦的应用研究及展望[J]. 阎红. 食品工业科技. 2011(01)
[10]淀粉糊化及其检测方法[J]. 叶为标. 粮食与油脂. 2009(01)
博士论文
[1]等离子体作用对淀粉结构及性质影响的研究[D]. 蒲华寅.华南理工大学 2013
[2]不同电场处理对玉米淀粉理化性质影响研究[D]. 韩忠.华南理工大学 2011
[3]不同链/支比玉米淀粉的形态及其在有/无剪切力下糊化的研究[D]. 陈佩.华南理工大学 2010
硕士论文
[1]荞麦黄酮对小麦淀粉特性影响及其相互作用研究[D]. 孙晓莎.河南工业大学 2017
[2]槲皮素纳米微胶囊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D]. 郝建鹏.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6
[3]疏水多孔淀粉的制备及其吸油性能研究[D]. 曹亚飞.华南理工大学 2016
[4]不同来源淀粉的分子结构对其酶解性能影响的研究[D]. 于轩.江南大学 2013
[5]茶多酚对淀粉慢消化特性的影响和机制研究[D]. 王明珠.江南大学 2010
[6]富含芦丁、槲皮素淀粉的制备及特性研究[D]. 杨鑫.天津科技大学 2010
[7]不同品种荞麦淀粉特性的研究及面制品开发[D]. 肖文艳.上海海洋大学 2009
[8]蕨根淀粉理化性质及抗性淀粉制备工艺的研究[D]. 陈恋.西南大学 2008
本文编号:372859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qgylw/37285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