靶向氯霉素与卡那霉素的适配体双检测器的建立
发布时间:2024-12-01 05:50
抗生素耐药性问题目前已经成为困扰全人类的世界性难题,而食品中抗生素残留不仅会加剧耐药性问题,而且会直接对人体健康造成极大危害。所以对食品中抗生素残留的快速、便捷、廉价和灵敏检测对抗生素耐药性问题的解决具有重要意义。适配体是一类具有特异性亲和能力的DNA或RNA短核酸链,已广泛应用于食品安全、环境监测、临床诊断和治疗等领域。相比较于传统蛋白质抗体,适配体作为特异性识别元件,具有靶标范围广、易化学合成、化学稳定性好、易修饰等特点,以其为基础的生物传感器已用于检测细菌、蛋白质、病毒、药物、毒素和食品添加剂等。本研究为实现食品中氯霉素和卡那霉素的共检测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首先,搭建由两条适配体核酸链和一条辅助核酸链组成的适配体检测体系,当氯霉素或卡那霉素存在时,由于适配体与靶物抗生素之间的特异性亲和作用,对应适配体会被竞争洗脱下来。其次,借助实时荧光定量PCR,根据实验组与对照组达到荧光阈值循环数即Ct值的差异,对适配体核酸链进行定量分析,从而实现对抗生素的定量检测。本研究中建立的抗生素共检测器可以实现氯霉素的检测限(LOD)为6.13 ng/mL以及卡那霉素的LOD为19.17 ng/mL。此...
【文章页数】:7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学位论文数据集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适配体简介
1.1.1 适配体筛选方法
1.1.2 适配体筛选存在的问题及发展
1.2 抗生素的检测方法
1.2.1 抗生素检测的必要性
1.2.2 常规方法
1.2.3 生物检测器检测抗生素
1.3 适配体应用简介
1.3.1 适配体在医学和基础研究领域的应用
1.3.1.1 适配体在医学诊断、药物递送等方面的应用
1.3.1.2 适配体在药物治疗方面的应用
1.3.1.3 适配体在基础研究领域的应用
1.3.2 核酸适配体在生物检测器领域的应用
1.3.2.1 适配体生物检测器
1.3.2.2 检测抗生素的适配体检测器
第二章 基于适配体的抗生素单检测体系的建立和优化
2.1 引言
2.2 实验仪器及试剂
2.3 实验方法
2.3.1 氯霉素单检测体系的检测限测定
2.3.2 卡那霉素单检测体系的检测限测定
2.4 实验结果
2.4.1 氯霉素单检测体系的检测限
2.4.2 卡那霉素单检测体系的检测限
2.5 小结
第三章 靶向抗生素的适配体双检测体系的建立和优化
3.1 引言
3.2 实验仪器及试剂
3.3 实验方法
3.3.1 双检测器的建立基础及可行性验证实验
3.3.2 磁性纳米颗粒性能测定
3.3.3 体系条件优化
3.3.4 检测器线性范围测定
3.3.5 检测器特异性
3.3.6 检测限测定
3.3.7 检测器鲁棒性测定
3.4 实验结果
3.4.1 实验理论基础及验证结果
3.4.2 磁性纳米颗粒与辅助链的结合效率
3.4.3 体系条件优化
3.4.4 检测器线性范围测定
3.4.5 检测体系的特异性检测
3.4.6 检测限的测定
3.4.7 检测体系的鲁棒性测定
3.5 小结
第四章 单检测与双检测体系的比较
4.1 引言
4.2 实验仪器及试剂
4.3 实验方法
4.4 实验结果
4.5 小结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5.1 总结
5.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文章
作者和导师简介
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决议书
本文编号:4013635
【文章页数】:7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学位论文数据集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适配体简介
1.1.1 适配体筛选方法
1.1.2 适配体筛选存在的问题及发展
1.2 抗生素的检测方法
1.2.1 抗生素检测的必要性
1.2.2 常规方法
1.2.3 生物检测器检测抗生素
1.3 适配体应用简介
1.3.1 适配体在医学和基础研究领域的应用
1.3.1.1 适配体在医学诊断、药物递送等方面的应用
1.3.1.2 适配体在药物治疗方面的应用
1.3.1.3 适配体在基础研究领域的应用
1.3.2 核酸适配体在生物检测器领域的应用
1.3.2.1 适配体生物检测器
1.3.2.2 检测抗生素的适配体检测器
第二章 基于适配体的抗生素单检测体系的建立和优化
2.1 引言
2.2 实验仪器及试剂
2.3 实验方法
2.3.1 氯霉素单检测体系的检测限测定
2.3.2 卡那霉素单检测体系的检测限测定
2.4 实验结果
2.4.1 氯霉素单检测体系的检测限
2.4.2 卡那霉素单检测体系的检测限
2.5 小结
第三章 靶向抗生素的适配体双检测体系的建立和优化
3.1 引言
3.2 实验仪器及试剂
3.3 实验方法
3.3.1 双检测器的建立基础及可行性验证实验
3.3.2 磁性纳米颗粒性能测定
3.3.3 体系条件优化
3.3.4 检测器线性范围测定
3.3.5 检测器特异性
3.3.6 检测限测定
3.3.7 检测器鲁棒性测定
3.4 实验结果
3.4.1 实验理论基础及验证结果
3.4.2 磁性纳米颗粒与辅助链的结合效率
3.4.3 体系条件优化
3.4.4 检测器线性范围测定
3.4.5 检测体系的特异性检测
3.4.6 检测限的测定
3.4.7 检测体系的鲁棒性测定
3.5 小结
第四章 单检测与双检测体系的比较
4.1 引言
4.2 实验仪器及试剂
4.3 实验方法
4.4 实验结果
4.5 小结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5.1 总结
5.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文章
作者和导师简介
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决议书
本文编号:401363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qgylw/40136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