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理工论文 > 生物学论文 >

那曲与拉萨硬叶柳生理生态特征对比研究

发布时间:2020-04-07 03:10
【摘要】:那曲地处青藏高原北部,其地带性植被主要是嵩草草原、草甸。随着那曲城市化进程加速,城区面积扩张,其微生境被改变。能否在改变后的城区微生境引种木本植物,满足城市绿化对木本植物的迫切需求,在生态学界广受关注。那曲木本植物引种早在上世纪就已经开始,结果表明一些木本植物可以在那曲成活,但成活的机理目前尚不清楚。本研究以西藏乡土植物硬叶柳(Salix sclrophylla)为研究对象,从拉萨(海拔3700 m)异地迁移至那曲城区(海拔4600 m),通过监测、分析那曲与拉萨两地土壤和大气环境因子差异,探索迁移后硬叶柳的光合特性、叶功能性状、生理生化物质的变化规律,揭示硬叶柳在高寒高海拔环境下的生理生态适应机理,为高寒高海拔地区城市木本植物的引种栽培提供参考依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那曲、拉萨两地大气和土壤环境因子差异,与拉萨相较,那曲有效积温不足,那曲月均温大于10℃的只有7-8两个月,拉萨月均温大于10℃的月份集中在5-9月。生长季那曲土壤温度为13.9℃,比拉萨低5.5℃,且那曲12月土壤温度降至0℃以下。那曲土壤pH为8.6,土壤偏碱性,拉萨土壤pH为7.6,土壤呈弱碱性。除全磷含量外,那曲土壤有机质、全氮、速效磷、速效钾等养分均高于拉萨,且皆表现为表层养分聚集,那曲全磷含量小于拉萨。(2)硬叶柳从拉萨迁移到那曲后,SPAD值降低13.20%,受气孔及非气孔限制,光饱和点减低,最大净光合速率减小18.46%,光合能力减弱。两地光合日变化分析发现硬叶柳在那曲出现“光合午休”现象,在正午光合作用受到抑制。为适应那曲恶劣环境,硬叶柳一方面通过增加叶面积和比叶面积来增强资源获取能力,另一方面脯氨酸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升高,说明硬叶柳通过增大渗透势、增强抗氧化酶活性来提高抗逆性,从而适应那曲的高寒高海拔环境。综上,硬叶柳从拉萨迁移至那曲后,光合能力下降,物质积累效率降低,脯氨酸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增大。表明硬叶柳从拉萨迁移至海拔更高、辐射更强、温度更低的那曲城区后,能通过调节表型构型、内部生理等功能性状,来增强抗逆性,从而适应那曲高寒高海拔环境。
【图文】:

硬叶,种植试验


图2.1硬叶柳种植试验点逡逑Figure邋2.1邋S.邋sclrophylla邋planting邋test邋site逡逑2.2研宄材料逡逑硬叶柳属于杨柳科、柳属,直立灌木,高30邋cm至2邋m。小枝多节,叶革质,形逡逑状多变化,产西藏中东部、四川西部、青海及甘肃的东南部。可生于海拔4800邋m的逡逑山坡及水沟边或林中,常为群落中的群种。硬叶柳树冠面积大,阻风效果好,根系发逡逑达,具有极佳的水土保持作用,且硬叶柳耐旱、耐低温,适应各种土壤,在高寒山区逡逑生长良好。逡逑本研宄以西藏海拔3700邋m的拉萨乡土植物硬叶柳为研宄对象,2008年同一批次逡逑种植于拉萨,一部分经过异地迁移移植至海拔4600m的那曲城区。逡逑2.3研宄内容及技术路线逡逑2.3.1研宄内容逡逑本论文对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进行研究与探讨:逡逑

路线图,研究技术,路线图,硬叶


逦2实验材料与方法逦逡逑探讨异地迁移后硬叶柳的光合适应特性。逡逑2)对叶长、叶宽、单叶面积、比叶面积、叶厚度、叶干物质含量进行单因素方逡逑差分析,探宄环境变化后硬叶柳的叶功能性状是否出现变异。逡逑3)对叶绿素含量、丙二醛含量、可溶性糖含量、脯氨酸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逡逑活性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探宄其环境变化后是否对硬叶柳产生胁迫。逡逑(3)通过对光合特性、叶片功能性状、生理生化节物质与环境因子进行分析,逡逑探究硬叶柳生理生态特性与环境因子的关系。逡逑2.3.2技术路线逡逑本研宄选择长势相同的硬叶柳种苗,于2008年引种至那曲城区,并在拉萨建立对照逡逑实验组。通过对比分析那曲、拉萨两地土壤和大气环境差异,以及硬叶柳在两地的内逡逑部生理和表型构型等功能性状的差异,,探究硬叶柳对高寒高海拔环境的适应机理。逡逑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林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Q94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郭文文;卓么草;周尧治;;西藏高原硬叶柳叶片结构对寒旱环境的适应机制[J];西北植物学报;2019年05期

2 郑维列;田大伦;权红;兰小中;张永明;;5种植物水浸液对西藏长鞭红景天种子萌发的化感作用[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09年01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杨梅香;那曲与拉萨硬叶柳生理生态特征对比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9年



本文编号:261736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swxlw/261736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27b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