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理工论文 > 生物学论文 >

入侵植物紫茎泽兰的叶斑病原真菌库及累积特征研究

发布时间:2020-05-24 23:17
【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外来植物入侵现象日益严重,己成为生态学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紫茎泽兰的入侵对我国农、林、畜牧业乃至人类生活都造成了严重的危害,并威胁当地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防治形势极其严峻。目前对于紫茎泽兰的研究多数集中于宏观生态层面,对于紫茎泽兰与其叶斑病原菌间的相互关系研究较少。近年来的研究表明,病原微生物在植物群落结构、生态过程和功能方面起着重要的影响,可能作为生物入侵的驱动力并影响其入侵。基于上述背景,本研究以云南省、贵州省和广西自治区不同入侵时期的紫茎泽兰叶斑病原真菌为研究对象,采用传统真菌分离培养法和分子生物学等研究手段,在大的地理尺度下,试图探明不同入侵时期紫茎泽兰种群的叶斑病原真菌物种组成、数量、积累规律和特征,以及不同类群的叶斑病原真菌的致病力等问题。实验得到以下主要结论:1、通过传统平板培养分离技术,共获得上述地区14个样地的紫茎泽兰叶斑真菌2751株。经过ITS(ITS,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基因序列同源分析,在97%的水平共分为216个OTUs(OTU,Operation Taxonomic Unit)。前10个优势属分别为Colletotrichum(26.90%)、Xylaria(9.96%)、Didymella(8.87%)、Diaporthe(6.00%)、Nemania(4.51%)、Phoma(2.80%)、Irpex(2.65%)、Clonostachys(2.47%)、Nigrospora(2.47%)、Neofusicoccum(2.40%),占分离菌株总数的69.03%。将分离的1876株叶斑真菌逐一进行野外致病力实验后,共筛选出对紫茎泽兰致病的菌株1160株。在物种水平上,前10个优势属分别是Didymella(19.14%)、Colletotrichum(11.38%)、Xylaria(9.91%)、Nemania(8.53%)、Diaporthe(5.34%)%、Pestalotiopsis(4.66%)、Alternaria(4.14%)、Phoma(3.10%)、Neofusicoccum(2.93%)、·Fusarium(2.84%),共包含630株致病菌株,占分离致病菌株总数的54.31%。2、调查了 760株紫茎泽兰的叶斑发病率,经非参数分析可知,入侵早期(80年)与入侵中期(50年)地区之间的发病率差异不显著(P=0.906),但入侵晚期发病率显著低于入侵早、中期地区(P=O.OOO),表明随着入侵时间的增加,紫茎泽兰叶片的发病率逐渐增加。同时,分离的叶斑真菌和叶斑病原真菌数量、多样性也随紫茎泽兰入侵历史增加而增加。NMDS分析表明紫茎泽兰叶斑真菌和叶斑病原真菌的群落结构也因入侵历史不同而分化。然而,从单个叶病斑来看,叶斑真菌和叶斑病原真菌数量、多样性随入侵历史的增加反而减少。3、根据叶病斑的颜色、形状和发病位置将采集到的238个紫茎泽兰叶病斑分为15种症状类型,不同病斑类型的真菌物种组成和优势属不同。总体看,从叶斑分离的真菌同时包含有致病性和非致病菌株的属共有41个,前15个优势属中测试的致病菌株占分离的叶斑真菌的比例分别为Colletotrichum,17.84%;Xylaria,41.97%;Didymella,90.98%:Diaporthe,37.58%;Nemania,79.84%;Phoma,46.75%;Irpex,4.11%;Clonostachys,45.59%;Nigrospora,35.29%;Neofusicoccum,51.52%;Alternaria,77.42%;Pestalotiopsis,88.52%;Fusarium,66.00%;Schizophyllum,4.65%;Peniophora,65.85%。余下的43个属中,Corprinellus等27个属都不致病,而Ceratobasidium等16个属全为致病菌株。4、根据病斑大小(mm2)将真菌的致病力分成11个级别·· 0-20、21-40、41-60、61-80、81-100、101-120、121-140、141-160、161-180、181-200、≥201。在 1160株叶斑病原真菌中,84.05%的菌株致病力位于前五个级别。前五个优势属的致病力大小明显不同,Didymella属在11个级别中均有分布,有76.58%的菌株致病力分布在级别6(101-120mm2)以下,且在第11级别中的菌株也有12.61%;其它真菌类群如95.45%的Colletotrichum属,91.94%的Diaporthe属,85.21%的Xylaria属,77.78%的Nemania属致病力分布在级别3(41-60mm2)以下。5、通过计算各个属的叶斑真菌和叶斑病原真菌的百分比进一步分析各属真菌在不同入侵时期的优势和稀缺情况。我们发现紫茎泽兰不同入侵时期的共有优势病原真菌有Colletotri和Didymella属;共有的稀有病原真菌有Bipolaris、Corynespora、Epicoccum、Plectosphaerella、Pseudopithomyces和 Trichoderma。在紫茎泽兰入侵晚期(20a)中致病力较弱和较强的真菌均未被发现,紫茎泽兰入侵中期(50a)致病力较弱的为Diaporthe、Gibberella、Irpex、Xylaria;致病力较强的病原真菌为Arthrinium;紫茎泽兰入侵早期(80a)致病力较弱的为Schizophyllum;致病力较强的病原真菌为Clonostachys属。总的结果显示,紫茎泽兰叶斑真菌和叶斑病原真菌的数量和多样性与入侵历史呈正相关。我们的研究结果从病原菌积累角度,将为今后探讨紫茎泽兰甚至是其他植物成功入侵的机理等基础科学问题的探索提供一个新的理论和观点;其次,了解这些借助紫茎泽兰入侵而实现快速扩增的新毒株的分布规律和致病力,对入侵地区经济植物疾病的流行、防控也具有重要的实践指导意义;最后,通过评估这些菌株的宿主范围和毒力大小,为未来紫茎泽兰的生防菌剂开发奠定基础。
【图文】:

菌落形态,紫茎泽兰,发病率


区之间的发病率差异不显著(P=0.906),而入侵晚期(20a)地区与入侵早期(80a)、逡逑入侵中期(50a)地区差异极显著(PC0.001),且其发病率显著低于入侵早、中逡逑期地区,表明随着入侵时间的增加,紫茎泽兰叶片的发病率逐渐增加(图2)。逡逑101逦b逦a逡逑?逦b逡逑0.8-逦i逡逑发逦?邋?逦-逡逑J邋0.6_逡逑rTr.——逡逑0.4邋■逦3?邋B52逦22^逡逑()9邋-逦??逦???逦■■逦■■■逦4A.邋Ait*邋JmU逡逑??逦■_逦aSXXZZZXLl逡逑■邋■逡逑0邋()j逦1邋I邋逦邋y邋逦邋逦I逦逦逡逑8()a逦50a逦20a逡逑图2不同入侵时期紫茎泽兰的发病率逡逑Fig.邋2邋Incidence邋of邋A.邋adenophora邋populations邋in邋different邋invasive邋stage逡逑注:图屮80a、50a、20a分别代表了紫茎泽兰入侵80年、50年、20年;阁屮的点代表了单个样本的发病率。逡逑不R的小写字母之间表示差异显著,误差线显示的标准差。逡逑3.2叶斑真菌逡逑3.2.1分离概况逡逑从三个不同入侵历史时期地区采集到的238个紫茎泽兰叶病斑共分离得到叶逡逑斑真菌2751株,,其中入侵早期地区1117株,入侵中期地区955株,入侵晚期地区逡逑679株。通过菌落形态归类后筛选出丨876株,其中1339株真菌成功进行ITS基闪逡逑测序

入侵植物紫茎泽兰的叶斑病原真菌库及累积特征研究


图3邋),其中入?
【学位授予单位】:云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Q949.3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文娟;;苹果轮纹病的症状及防治方法[J];河北果树;2013年06期

2 李咏梅;罗嵘;王德海;汪铭;;云南面临多种有害生物入侵的巨大风险和压力[J];植物检疫;2013年04期

3 张秀阁;;棉花角斑病的发生与防治[J];江西棉花;2009年05期

4 李小华;冯卫华;于新;毕阳;;芒果、香蕉采后病害生物防治的研究进展[J];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2009年01期

5 陶永红;李正跃;何月秋;;昆明地区紫茎泽兰叶斑病的发生规律[J];中国生物防治;2007年S1期

6 孔明;卞冉;张厚粲;;平行分析在探索性因素分析中的应用[J];心理科学;2007年04期

7 陆辰晨;;中国重要外来物种紫茎泽兰的研究现状[J];杂草科学;2007年02期

8 丁莉;杜凡;张大才;;云南外来入侵植物研究[J];西部林业科学;2006年04期

9 徐成东;陆树刚;;云南的外来入侵植物[J];广西植物;2006年03期

10 雷百战,李国英;新疆葡萄炭疽病病原的鉴定及其生物学特性的研究[J];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4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苗一方;紫茎泽兰内生真菌多样性及其在周围环境分布的动态研究[D];云南大学;2017年

2 姚广博;紫茎泽兰(Ageratina adenophora)与其优势叶内生真菌的遗传多样性研究[D];云南大学;2015年

3 严加林;紫茎泽兰褐斑病的诊断鉴定及病原菌的主要生物学特性研究[D];西南大学;2014年

4 王娟;三裂叶豚草霜霉病发生规律及与锈菌协同侵染机制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3年

5 张艳敏;云南省部分观赏植物叶面病原真菌的多样性调查和系统学研究[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12年

6 蒋欢;入侵植物紫茎泽兰(Eupatorium adenophorum Spreng)叶内生真菌多样性研究[D];云南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67915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swxlw/267915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a85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