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马CA1区两类锥体细胞放电模式与位置野特性的异同
【图文】:
图 1 海马结构示意图海马的结构与内部神经连接4往前追溯海马的功能研究,早在 1957 年,,在一篇由 Scoville 与 Milner 发表的研究论文《Loss of recent memory after bilateral hippocampal lesions》中提到,为了治愈一名饱受癫痫困扰的病人 H.M.,医生对其双侧海马进行了切除手术。术后意外发现病人的癫痫虽然有所改善,但出现了严重的近期记忆缺失与逆行性遗忘特征,不再能够产生新的陈述性记忆[6]。这是首批将记忆功能与大脑特定部位联系在一起的结果之一。在后来的研究中,人们发现海马参与到多项记忆相关的活动中。David 等人损毁了大鼠的海马后训练其在八臂迷宫中探索食物。他们发现海马损毁后的大鼠相较于正常大鼠需要花费更长的时间才能找到食物,学习效率显著性低下[7]。他们的实验证明了工作记忆的形成与海马相关。JohnO`keefe 教
每个神经元对 CA1 的活动有着平等的贡献。但事实并非如此。首先,在纵轴(长轴)上,海马可分为背侧(Dorsal)和腹侧(Ventral),两者在解剖上不对称,所联接的脑区也并不一致[15]。功能上,背侧海马被认为是参与认知功能的处理,而腹侧区域与情绪与压力相关[16]。垂直于纵轴,在横轴上 CA1 锥体细胞层从下托延伸至 CA2 边缘。靠近 CA2 的一侧被称为近端(Proximal),更多地接收来自内侧内嗅皮层(Medialentorhinalcortex,MEC)的投射;靠近下托的远端(Distal)部分更多地由外侧内嗅皮层(Lateral entorhinal cortex,LEC)控制[17]。在径向轴上,CA1 通常被划分为深层(Deep)和浅层(Superficial)。两者由神经元底树突和顶树突所在位置所定义。即浅层 CA1(sCA1)与辐射层相邻,深层 CA1(dCA1)靠近始层。空间位置上,浅层 CA1 位于深层 CA1 的下方。在视觉上,深层与浅层并没有在径向轴上明显的区分界线,而是沿着径向解剖轴在形态,分子表达以及生理特征等方面呈现出梯度式的差异。
【学位授予单位】:华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Q42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凌俊辉;林立国;钟珠;;糖尿病大鼠大脑皮层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的表达及内锥体神经元变化的[J];广东医学院学报;2014年04期
2 李果;杜永平;张月萍;徐晖;胡三觉;;芍药苷对急性缺氧前扣带回锥体神经元的影响[J];中国中医急症;2011年01期
3 汪雷;刘深泉;;皮层锥体神经元模型的动力学分析[J];动力学与控制学报;2011年01期
4 刘振伟,李凤敏,刘传缋;海马脑片锥体神经元钙离子通道的盲法膜片钳研究[J];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2002年03期
5 李建国;徐造诚;;脚趾截除后大鼠前扣带回锥体神经元突触传递持续性增强(英文)[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2010年10期
6 孟凯;李延海;谢雯;张莉;李萍;韩太真;;生后早期大鼠视皮层锥体神经元的电学特性[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10年05期
7 邹晓毅,赵晓梅,章为,方一心;致痫剂青霉素对新生大鼠锥体神经元细胞内游离钙离子浓度的影响[J];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2001年04期
8 王爽;高捷;苏兴利;郭玉芳;霍健;王湘;曾文;;5,7-双羟色胺损毁大鼠中缝背核对内侧前额叶皮层锥体神经元电活动的影响[J];陕西医学杂志;2011年06期
9 耿进霞;;二氢卡因酸盐对海马CA1区锥体神经元的影响[J];白求恩军医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10 李长科,徐世元,周健,陈立学;普鲁卡因对鼠大脑皮层锥体神经元延迟整流型钾离子通道电流的影响[J];临床麻醉学杂志;2002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陆博;刘深泉;;一类皮层锥体神经元模型的降维与分岔分析[A];第十届动力学与控制学术会议摘要集[C];2016年
2 刘宣亮;刘深泉;;大脑皮层回路中锥体神经元的分岔现象[A];第九届全国动力学与控制学术会议会议手册[C];2012年
3 嵇晓华;张雪寒;李葆明;;激活前额叶皮层锥体神经元β受体增强兴奋性突触传递[A];中国神经科学学会第六届学术会议暨学会成立十周年庆祝大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4 杨洁;;尼古丁对中间神经元和锥体神经元表达谱的差异性调节[A];第四届全国痴呆与认知障碍学术研讨会及高级讲授班论文汇编[C];2015年
5 李晓明;李建国;胡平;高天明;;大鼠全脑缺血后海马CA1区锥体神经元L-型钙电流的双向变化[A];第九次全国生物物理大会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2年
6 李晓明;李建国;胡平;王颖;高天明;;大鼠全脑缺血后海马CA1区锥体神经元L型钙电流的双向变化[A];中国生理学会第21届全国代表大会暨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2年
7 王殿仕;井口敞惠;李继硕;东英穗;;大鼠海马CA1区锥体神经元突触后电流的生后发育[A];中国生理学会第21届全国代表大会暨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2年
8 何超;胡志安;;Orexin促觉醒系统对空间认知功能的调控及机制[A];中国睡眠研究会第九届学术年会汇编[C];2016年
9 武胜昔;;大脑皮质兴奋性和抑制性神经元的新起源[A];2012全国发育生物学大会摘要集[C];2012年
10 张应腾;刘深泉;;一类简化的L5锥体神经元模型的动力学分析[A];第十届动力学与控制学术会议摘要集[C];201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建国;成年大鼠海马CA1区锥体神经元外向整流氯离子单通道特性及脑缺血后通道活动持续性增强[D];山西医科大学;2003年
2 王文挺;大鼠海马结构下托锥体神经元膜共振特性的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06年
3 刘玉燕;暗饲养对大鼠初级视皮层Ⅱ/Ⅲ层锥体神经元突触传递特征的影响[D];天津医科大学;2012年
4 罗争意;Erbin对焦虑和抑郁样行为的调节作用及其机制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4年
5 王殿仕;大鼠海马CA1区锥体神经元突触后电流和树突分支的生后发育[D];第四军医大学;2002年
6 周琳;Cox-2在Lgi1缺失造成的癫痫小鼠模型中的功能研究[D];浙江大学;2017年
7 何洋;EFR3A调节寡聚态Aβ诱导的鼠海马兴奋性神经递质释放异常的机制[D];浙江大学;2017年
8 曹发乐;持续性伤害诱导的大鼠初级躯体感觉皮层突触可塑性及机制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11年
9 熊欢;多巴胺信号系统对小鼠运动皮层突触可塑性的调控[D];华中科技大学;2016年
10 曾杨;伊来西胺对急性分离神经元电压依赖性钠通道作用的研究[D];广州医学院;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夏松;海马CA1区两类锥体细胞放电模式与位置野特性的异同[D];华东师范大学;2019年
2 李超;猕猴视后裂区(VPS)锥体神经元和中间神经元在自身运动中反应特性的比较[D];华东师范大学;2018年
3 欧阳璐;氯化铈对大鼠海马CA1区锥体神经元电压门控性钙通道的作用研究[D];南昌大学;2017年
4 李琴;两类CA1锥体神经元模型的动力学分析[D];华南理工大学;2016年
5 吴小慧;锥体神经元Nipbl敲除小鼠发育迟缓和行为异常[D];浙江大学;2017年
6 陈文博;贝沙罗汀拮抗Aβ_(25-35)致海马CA1区锥体神经元毒性作用的电生理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17年
7 陈静;白藜芦醇对大脑皮层锥体神经元急性缺氧性反应的影响[D];第四军医大学;2016年
8 谭钢;大鼠内侧内嗅皮层浅层主要神经元的特性[D];第三军医大学;2014年
9 乔权;非凝聚态Aβ_(25-35)对新生大鼠海马CA3区锥体神经元钾离子通道mRNA表达影响的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06年
10 李梦瑶;基于神经元空间形态的分类方法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268614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swxlw/2686148.html